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东汉好姐夫 > 第120章 农田新制

东汉好姐夫 第120章 农田新制

作者:相辞江湖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19:14 来源:笔趣阁

【今日第二更!快快收藏吧!】

早有家丁取来,姜盛蘸足了墨,用隶书写道:“中平二年冬月,乐安太守府借——”

“对了,你叫什么名字?”

“小的黄通。”

姜盛继续写道:“借黄通米一千五百石整,立字为据!”

写完就交给那黄通,黄通连忙推辞!这点粮食他还看不在眼里,干脆就想送个顺水人情。

“让你拿着就拿着!本太守向来说话算数,明年秋收之后,即可持此字据到太守府要粮。”

黄通见姜盛脸色冷峻,只得哆哆嗦嗦地收下了字据。

当夜姜盛就在县衙休息,四名随从去药铺买了些跌打药治伤。

当夜姜盛辗转反侧,他在回忆着白天的情景,这些百姓就是因为无力承担赋税,才不得不把农田折价转让给豪强地主,由地主承担赋税,但百姓就只能从属于这些兼并了土地的人,成了长工。

这些长工的家人都住在地主家的田庄里,除去一家人的吃用,长工往往还得倒赔给地主。也有拥有少量土地的百姓,但除了交税,所剩无几,只得砍柴换粮。

姜盛回忆着汉代的土地政策,觉得有必要推行一下,但朝廷是绝不会关心这些东西的,姜盛就决定在乐安郡辖境推行。

此后几天,姜盛一直隐瞒身份在乡民之间转悠,对百姓的疾苦有了全新的认识。回到临济县的太守府之后,姜盛就开始拟定农田新制度。

按着姜盛的规划,首先重申土地国有制度,然后分三步走实施,第一步是统计全郡的人口数和耕地数,第二步是均田,按着耕地数除去人头数,得出每个人应分得的土地。第三步就加减税,即百姓耕种分得的土地,这二十税一,这比朝廷的十税一减半,若是擅自超出应有的土地规模,则加倍收税,定为十税一;百姓难以耕种,必须转给他人的时候,则他人享十五税一,比十税一差的那一部分,要付给原土地所有人适量的租金。

这个政策与汉初的土地政策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有效限制富人和地主对土地的兼并,而且百姓还能得到好处。

现在的东汉朝实行的是按户分田、按人头收税,这样相对于子女多的家庭就亏大了,土地很少,承担的税却比别人高,这回按照土地数收税无疑是减轻了负担。

第二天的时候,姜盛召集夏侯兰、杨凤等铁杆部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夏侯兰道:“按人头分地,可收税是按地收税,其实都是一样的。”

“那可不一样,大户家地多人少,交的税可比人头税高多了。这样一来,这些大户们就不会强占百姓的土地。”

“我正是此意,我这近十天的体察,看得出贫富差距,也琢磨了解决的办法,暂时可按此执行吧。杨凤——”

“属下在!”

“年后你就负责此事吧,要按照每县十人的标准下去监督各县的人口统计和土地丈量。”

旧历的新年应该都是放假的,乐安郡下各县长官也都赋闲在家,姜盛就设宴邀请各县长官。

一听到设宴,各县长官都是心中一震,夏侯兰收治盐场的事还历历在目,姜盛设宴会不会也与那夏侯兰有相同的目的?

不过不赴宴,姜盛怪罪起来,那也不好交代,于是都约好了去赴宴。

姜盛首先举碗敬各位县长官,各县长官都口称“不敢!”,但都喝了,太守敬酒,这些县官们岂敢不给面子。

姜盛见喝得差不多了,就开始布置自己的规划了,这些县官们坐不住了,若是那些大户没有好处,怎么可能还会进贡,指着那些泥腿子的税吗?那是公家的,他们可无权揣进自己的腰包。

“大人,此举不妥!”姜盛看时,这人是益县县令徐林。

众人大惊,这家伙不想干了?

姜盛微微一笑,说道:“试问有何不妥?”

“大人,现在朝廷的税负很高,指着这些泥腿子交税,我们都难以完成任务啊,从长久计,只有大户集中人力耕种土地,才有可能担负起朝廷的赋税来,如若不然,我等俱休矣。”

姜盛听了暗暗点头,说道:“徐县令说的甚是,不过本官有补充之策。”

“静听大人指示!”

“既然人力松散,那我们也可以把他们集中起来。乐安多平地,便于集中耕作,我们可以招募百姓到官田耕作,收成交完税之后官民平分,这样百姓不就集中起来了吗?家中有田能承担赋税的,自由本家耕种,若是家中有田却无力承担税负的可以集中到官田耕作。”

“大人,虽说此举有所补充,但农田收入因时而异,若是交不起税负,那该如何应对啊?”

“所以,我们就要想办法提高农田的产量。”

“不知大人可有良策?”

姜盛令人取来文房四宝,在纸上画出了曲辕犁的式样。历史记载,曲辕犁是唐朝发明的,一直沿用到至今。姜盛出身农村,对曲辕犁并不陌生。

众人都是不解。汉时的犁都是直辕犁,无法调整深度,所以很难达到深耕细作的要求,所以产量极低。

姜盛道:“此物唤作曲辕犁,有十一个部件组成,耕作时由牛牵引,扶犁者可以根据土地的肥沃贫瘠情况及时调整犁地深度,确保土壤得到深翻,而后以耧车播种,播种时要把人畜的粪便晒干磨成粉状,随着种子一同入地,则收成必定可观。”

众人都是点头称是,姜盛就把农田新制颁布下来。

正月还未过完,杨凤早就带着人到各县乡张榜公布,然后督导各县清点户籍和丈量土地。

二月的时候,灵帝下令重修南宫,铸四铜人、四皇钟,所用钱财都是前两年从百姓手中剥削而来,此举招致了天下的反感。

江夏郡赵慈首先起兵,攻入南阳,斩杀了南阳太守秦颉,震动朝野。十常侍矫诏令各地募集兵勇平乱,但收效甚微,赵慈率军横行无忌,在荆州刺史连同周边郡县的地方官军的连番围剿下,赵慈兵败被杀。

灵帝对此毫不知情,仍然安排十常侍研究南宫的重建,毕岚是其中比较有头脑的,他改进了翻车,把原来的木槽改装成细桶状模样,名叫渴乌,这样外面的水就可以大部分留在渴乌中,这样就可以大批量的把低处的水转移到高处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