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一路隋行 > 第329章 顺风顺水

一路隋行 第329章 顺风顺水

作者:朱藤紫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16:24 来源:笔趣阁

西北已是狼烟动地,大隋皇朝正面临着南北交兵的空前困境,而身在并州的杨广却对此全然不知。

恰恰相反,由于近一个月来接二连三的顺风顺水,使得杨广心情大好,眼看着就要过年了,竟动起了要吃饺子的心思。

自一个月前,张衡一语定策,要杨广一手向长安报信示警,一手明与留守白道州之突厥一部加强联络,实则抓紧时间募兵筹粮,做好两手准备,随时应付突如其来的变故以来,整个河北道行台治下面临的形势就一日好过一日。

在杨广的坚持下,仅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一条通往雁门关外的水渠就已修建峻工,使得雁门关以北突厥境内饱受干旱困扰的突厥百姓终于能够喝上从关内引来的清水了。为表达对隋朝接济突厥百姓的谢意,突利可汗送来五十匹脚力上佳的良马给杨广,并主动提出建议,两国于雁门关以北五十里处重新恢复互市,互通有无,和睦相处。杨广欣然同意了。

与突厥的关系得以短暂的缓和,并没有使杨广放松对其的警惕。经安若溪倡,李彻等骠骑营将领全力支持下,杨广在督修水渠的同时,颁下了一道募兵令,面向河北道治下十九座州府的全体士庶人等,征召忠勇之士补入自己的近卫部队——骠骑营。

这道别出新裁的募兵令一下,顿时在河北道治下诸州府民间激起了一股巨浪。在北齐治下世代生活多年的河北百姓起初大多不敢相信,堂堂的隋朝晋王殿下,竟然敢面向他们这些前敌国治下的子民招募近卫。要知道,依当时历朝历代的令式,能够成为朝廷亲王身边的近卫武士,不单单是对一个人品行、能力的最大认可,而且对他所在的整个家族也是一种莫大的荣耀。尤其是身为继承了攻灭北齐衣钵的隋朝亲王,能颁下一道面向旧齐子民招募近卫武士的募兵令,对大多数河北百姓来说,都从中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我们不再是被大隋朝廷归入另类的敌国子民了,从此也不再矮人一头了,能够到晋王身边当兵,充分反应出朝廷对我们的高度信任。

尽管如此,在募兵令下达后的最初几天,设在各州府衙门前的募兵处仍然门可罗雀,徘徊观望的人多,实际报名应征的人却屈指可数。

为彻底打消人们心中的顾虑,在李彻的建议下,杨广亲自主持了第一批的遴选募兵活动,从并州中前来报名应征的三十五人中挑选出了两名补入骠骑营,并于并州东南西北四座城门外张榜公布了入选者的姓名、出身。

消息一经传开,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未范效应。在随后的几天时间里,从四面八方的闾里乡村前往各州府衙署报名应征的丁壮男子如潮水般而来,人数很快就过了一万人。

杨广又突奇想,征得李彻等骠骑营将佐赞同后,随即又颁下了一道募兵令,公开宣布:凡是此次未入选骠骑者,如其本人自愿,尽可加入并州府军,为国效力。

新的募兵令颁下,犹如火上浇油一样,把河北道治下诸州的征兵行动推向了另一个**。

闻讯匆匆赶回并州的河北道行台右仆射兼晋王府长史王韶捧着一份总计过三万人的应征名册,对这位年纪尚不足十四岁的晋王殿下可谓是刮目相看:在杨广两道募兵令颁布之前,他自己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各州府的世家豪右门前,费尽心思地说服他们放寄身其门下的为数众多的客户应征入伍,却收效甚微,万没想到,杨广到并州后不久,就因身边的骠骑营于灵石一战中受到重挫,采取了面向河北百姓招募丁壮补入骠骑营的办法,极大地聚拢了人心,办到了自己没能办到的事。

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王韶回到并州,得知杨广出关与突厥人签订和约一事后,并没有像张威那样对杨广横加指责,只提醒杨广切莫因一纸文书的签订就放松了对突厥人的防备。

经过层层遴选,不但从前来报名应征的三万多人中成功地挑选出了近两百位身手不凡的年轻后生补入了骠骑营,而且为镇守并州的府军募得了近三万人马,此次募兵行动可说是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近些天来,唯一使杨广感到有些不安的是,六叔杨爽并没从幽州率军赶回并州和他会合。

高句丽王高汤表面上对刚刚开创不到一年的大隋皇朝极为恭敬,不仅曾派出使臣前往长安贡献方物,向杨坚讨封,而且对杨爽向其提出的索回高宝宁的要求满口答应,但是却迟迟不交出高宝宁,反而于暗中挑唆居住于辽东的漠合诸部不断袭扰营州一带。

杨爽也是年轻气盛,当获知漠合诸部背后是高汤在暗中支持之后,不由得勃然大怒,随即亲率大军进驻营州,准备以重兵压境来逼迫高汤送回高宝宁,彻底臣服于隋朝。

要知道,杨广虽被册任为河北道行台尚书令,但卫王杨爽才是杨坚委以军权重任,享有专悃之权的河北道行军元帅。他一旦亲率十万大军东出临榆关,进驻关外的营州,河北道的心腹之地幽并之州留守的兵力就十分有限了。

出于对来自正面最强大敌人突厥的高度戒备,包括张威、王韶、李彻在内的几乎所有河北道行台吏员在得知杨爽亲统河北道隋军主力东出临榆关的消息后,众口一辞地纷纷请求杨广立即差人赶往营州,劝说杨爽以防御突厥大局为重,将隋军主力撤至关内,以备不测。

杨广也感到六叔此次舍突厥于不顾,执意率军东出临榆关强逼高句丽交出高宝宁,行事过于草率了些,但苦于杨爽不仅是自己的长辈,论爵位也和自己相当,而且是被父皇授予专悃之权的河北道行军元帅,即便自己亲自前往,也未必能劝说得他同意从关外撤兵,更何况是身份、地位远逊于杨爽的众台僚呢。

当此之时,张衡主动请缨,承担起了这一项艰巨的差使,奉杨广之命远赴营州,力劝杨爽及早撤军至关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