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一路隋行 > 隋朝的府兵和内外卫

一路隋行 隋朝的府兵和内外卫

作者:朱藤紫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16:24 来源:笔趣阁

由于这部书基本上属于一部争霸流小说,其中不可避免地将大量涉及隋朝的兵制,现将隋朝的府兵和内外卫制度作一简要介绍,以方便读者诸君阅读时参考。

三国两晋以来,以部族、乡里组军者甚众,如三国时期李典有家兵近千人,曹洪有家兵三千人,曹操赖青州兵发迹,诸葛亮也有子弟兵三千人。拓跋北魏统一北方后,改革落后的部族成军,推行封建组军。西魏宇文泰在封建组军的基础上创立了府兵制,其基本特征是籍民为兵,军户世代从军。

至杨坚开隋代周,取消军户,逐步将乡兵纳入府兵组织,极大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特别是开皇初年采取的恢复旧姓和整理乡兵,以及开皇十年实行的军民合籍等措施,改变了士兵高度人身依附于将领的状况,使得府兵真正成为了效忠皇帝的军队。

隋开皇中置十二卫府以统禁卫之兵(实则构成了府兵的主体),分别为左右卫府、左右武卫府、左右武候府、左右监门府、左右领军府,合为十二军。其中左右卫“掌宫掖禁御,督摄仗卫”,下有直阁、直寝、直斋等并掌宿卫侍从,左右卫所领亲卫、勋卫、翊卫,称为三卫,三卫各有骠骑府、车骑府,是为内军(不等同于内卫)。

左右武卫领外军宿卫。

左右武候掌车驾护从、道路营禁。

左右领左右(也叫左右领),掌侍卫左右,有千牛备身、备身左右之属,左右领实则是皇帝的近卫。

左右监门,掌宫殿门禁。

左右领军掌十二军籍账、差科、辞讼。

另有东宫十率,基本上与十二卫府相应而设。

十二卫府中有四府称卫(左右卫府、左右武卫府),其他不以卫称。全部称卫并改置扩充为十二卫,合之左右备身、左右监门两府为十六卫府(后习惯称为十六卫),是隋炀帝大业三年开始的。

从以上可以看出,左右卫、左右领以及左右武候的分任扈从主要是内卫;其它则是外卫。

卫府制度的建立,使不同类型的禁卫结合在十二府中,十二府相互区别又统一于禁卫,至此府兵更得通称为禁卫兵。

十二府设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其中十二府大将军直属皇帝,下面直辖诸骠骑、车骑府。其中十二府大将军的地位职责,系由柱国大将军、大将军演变而来,骠骑、车骑则由开府、仪同演变而来。

值得关注的是,杨坚立隋以来,将北周时品阶为正九命(相当于正一品)的柱国大将军、大将军改为正三品的十二府大将军,将北周时品阶为九命(从一品)的开府、仪同分别改为正四品的骠骑将军和正五品的车骑将军,大大降低了统军将领的地位,更便于皇帝本人对军府的直接掌控。

并且,隋朝初立,即规定,西魏、北周时的柱国大将军、大将军、开府将军、仪同将军、大都督、帅都督、都督等统改为勋阶,其职衔如不加总管某某军事之类,则不掌军。

其他如幢主、军主、别将等虽仍见于官制,而名位较微,别将不过正八品,统军不过从八品,军主正九品,幢主从九品。至大业年间,则一概废除。

大业三年,改骠骑府为鹰扬府,府的长官称鹰扬郎将,为正五品,副郎将(又称鹰击郎将)为从五品,比之骠骑将军和车骑将军又分别降低了一级和半级。其下级大都督改为校尉,帅都督改为旅帅,都督改为队正。

大业年间,十六府的成立和十二卫分领府兵的制度,也比较固定下来。十六府为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候卫、左右屯卫(左右领军)、左右御卫、左右骁卫、左右备身、左右监门。其中左右备身、左右监门不领府兵,领府兵的称为十二卫,十二卫所领府兵通称为卫士。

左右卫所领府兵专名为骁骑,左右武卫所领名熊渠,左右候卫所领名佽飞,左右御卫所领名射生,左右屯卫所领名羽林,左右骁卫所领名豹骑。

另大业年间,隋炀帝召募丁壮别置雄武府,命名为骁果,纳入左右备身府统领系统,成为皇帝的另一支亲兵。

同时,大业二年起,各郡置正四品都尉、正五品的副都尉,专典一郡兵马。都尉品级高于鹰扬郎将,而鹰扬“领兵与郡不相知”,从而起到分割地方军权,避免外军权重的目的,后来为形势所迫,又令都尉鹰扬与郡县相知追捕,形成了外军和地方权重的局面,李渊就是钻了这个空子,得以在太原举兵起事的。(这部书中不一定完全遵照史实来写,还请诸君见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