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兽医当国 > 0259章 办学馆

兽医当国 0259章 办学馆

作者:北门老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15:51 来源:笔趣阁

宣和五年夏,钱恒乘船抵达琼州。

此时,走陆路赶到琼州的秦桧等人,已经在许抟和刘子晕的协助下,将临时落脚的地方,打点顺当。

钱恒既然决定将琼州作为自己最后的落脚点,也是出于多朝廷的失望,才如此安排。

琼州,即后世的海口市,是难得的出海良港。

钱恒自然不会错过这种开辟良港的机会,所以才会安排武松提前去登州,将所有人手调集过来。

至于二锅头的生产,钱恒倒不是很担心,虽说现在琼州岛上并无高粱种植,可这次,钱恒专门安排人,从登州原来整整一船的种子。

这期间,钱恒还让邓肃和宗泽做了约定,关于登州酒坊的归属,三年后,便可以完全归宗泽等人所有,只是这三年内,要每月运一船成酒到琼州。对于钱恒这个要求,宗泽当然不会反对。

而留在登州的酒坊,宗泽也不会独留,顺便拉上了李若水,和坐镇汴京的张叔夜,至于他们几个怎么分配,就不是钱恒需要关心的事情了。

来琼州的船上,钱恒就和黄裳聊过很多次。

来到大宋之初,钱恒以经商起家,间或经营些种养的营生,才让手下人有了富裕的生活。可到了琼州之后,这些虽说依然可以保障身边手下的生活,但对于后人的传承,才是保障他们世代生活无忧的基础。

所以,钱恒一直存于心底,却从未有机会实施的学科培养计划,便提上了日程。

黄裳对钱恒这个想法,一开始并不是很清楚。

不过当钱恒说到,可能涉及到多个门类学科的时候,黄裳才真正重视起来。

士农工商,钱恒所设想的学馆门类,却是包括排除了士一科之外的所有。

农学,工学,匠学,医学,数术,兵科,一共六大门类,其中细节,更细分出十数种类别。以农学为例,便有农、林、牧等几种,再如数术,图形、算术、水文、天象等,让黄裳为之惊叹不已。

原本以为,钱恒的眼界就异于常人,这会儿听起来,黄裳才知道,自己这个关门弟子的本事,远不是他之前所了解的那么简单。

黄裳也曾问及钱恒问什么不开设文科,却被钱恒将了一军。

有黄裳本人在,还会缺文科?

黄裳这才明白,钱恒早把对文科的举措,全权交给了黄裳来安排。

不过对于钱恒这个安排,黄裳还是很乐意费些心思的。

下船时,秦桧早已将钱恒的住处安顿妥当,钱恒到了琼州的第一件事,就是安排人手,开始布置学馆的选址。

对于学馆的安排,钱恒还专门做过一个考量,就是兵科所需要的场地问题。

所以经过勘测,钱恒带着人手,直接将荒草遍野的旧州岭,作为开设学馆的地方。

旧州岭并不高,最高点不过两百米左右,可确实整个琼州几近最高的地方,站在峰顶,能够一览南渡江的风光。

当然,这个地方距离港口距离稍远一些,不过对于钱恒来说,并不算什么。

旧州岭下面不远便是南渡江,乘船顺流而下,便可以便利到达港口位置。

所以,不只是学馆,就连从登州带来的工坊,也把地方选在了旧州岭下的平地上。

建工坊,建仓库,顺着旧州岭的东山坡,依山而建,便是各科的校舍和讲堂,唯独兵科,独自安排在旧州岭的西坡。

待到宣和深秋时分,黄裳站在旧州岭顶峰的凉亭上,迎风而立。

“恒远,你真打算在此终老了?”

钱恒脸上带出几分苦笑,“学生当然愿意就此终老,只希望朝廷不要再有什么波折了!”

其实钱恒心里也清楚,朝中一干相公,之所以把他打发到这种偏僻荒野,本身就带了几分流放的意味。

只是钱恒更明白,过不了多久,大宋便要面临金人的威胁,到那时候,恐怕自己即便是想要在这里安逸的生活下去,都是不可能的。

所以钱恒才会在离开绥德军的时候,便提前留下了董庆和侯川等人,用来打探收集情报消息。

钱恒目光落在远处大片的高粱田上。饱满的高粱穗,闪烁着点点红晕,一幅丰收景象。

钱恒幽幽一声轻叹,“只希望志宏和少阳能够按照我的要求去做,若真能将那处的特产带回来,我大宋又何愁不强大?”

前不久,在邓肃和陈东的一再请求下,由登州来的造船工匠,改造了两艘海船,驶离琼州港,一路向东而去。

根据钱恒的要求,必须要沿着海岸线航行,毕竟这个时代的海船,还无法面对太平洋中心区域的那种风浪。

为了能够获得南美地域的那些特产,钱恒专门画了数张草图,以供这些家伙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

黄裳不知道钱恒在想什么,静静地望着远方好一会儿,才问道,“恒远,你这学馆,怎么会想到招收那些蛮人子弟?”

钱恒呵呵笑起来,“老师,圣人曾言,有教无类,更何况,虽说那些黎峒族人被汉人称作蛮夷,可又何曾有人想过,那些汉人眼中的蛮夷,又何尝不把汉人视作敌对?”

黄裳若有所思,“这就是你招收那些黎峒族人子弟的目的?”

钱恒点点头,“既然他们生活在我大宋的琼州,便是我大宋子民,又何来的蛮汉之分?”

黄裳还真没想到钱恒会说这这么一番道理来。

黄裳看向钱恒的眼神里,不禁多了几分好奇和不解,“恒远的见解颇值得寻味啊!”

钱恒一阵汗颜,忙解释道,“老师,其实我也没有您想得那么有深度,不过学生只是想到,这些黎峒族人,之所以被称为蛮人,不过是过惯了山中的苦日子,为了图个温饱,又极少从汉人这边获得种养的技术!”

“另外,毕竟朝廷给了学生十万顷的官田,若只是我带来的那些人,想要开垦出十万顷的土地,还不知要多少辈人才能实现,现在,我管吃喝让那些黎峒族人帮我开垦田地,顺便还能学到种植的生存技能,时间久了,当然会跟我大宋汉人一样,不愁温饱,到那时,又怎么可能会有矛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