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兽医当国 > 0143章 旨意到

兽医当国 0143章 旨意到

作者:北门老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15:51 来源:笔趣阁

从梁红玉遵从赵不试的安排,来到钱恒身边之后,两人极少有机会闲聊。

今日也是赶巧,加上上报朝廷的捷报,一直没有回信,钱恒的心里多少有些浮躁,才会主动找梁红玉聊起方腊的事情来。

最初时候,钱恒就知道了,梁红玉的父兄,就是因为反抗方腊不利,才会被治罪,差一点沦为官奴。

梁红玉父兄虽是方腊造反时,因贻误军机而治罪,可对于方腊,梁红玉却并不认为有多大的能为。

“不过一被压迫,怒而拔刀的匠人,据说方腊也曾读过几年私塾,但红玉能看出来,方腊的好日子不久矣!”

钱恒微微一笑,“红玉如何做出这种判断?”

梁红玉噗嗤一乐,“少爷,我可是您手下的人救出来的,对于您在江南的布局,红玉多少也能猜出几分深浅,前段时日,种老将军南下讨伐方腊临行前,应该也得了少爷您的好处吧!”

梁红玉所说的好处,其实便是钱恒在江南安排的细作眼线,收集起来的很多线报,都会给种师道带来很多剿灭方腊的机会。

对于方腊造反,钱恒是持抵触心理的,在钱恒看来,方腊这次造反,会直接导致整个大宋陷入不稳定之中,除了士气会低落之外,江南税赋收入也会大幅降低,这些,都会导致大宋战力迅速下滑。

让原本就不强大的宋军,彻底沦陷在金国兵马的铁蹄践踏之下,这是钱恒绝对不愿看到的事情。

所以,就算是为了让北宋的政权,在苟延残喘的久一些,为了让自己能够多一些布局的时间,留出更大辗转腾挪的空间,钱恒也会不遗余力的暗中协助种师道对付方腊。

至于刺激方腊造反的那位朱缅,钱恒也早就安排人去暗中调查。

记忆里,这朱缅与童贯蔡京交好,因为童贯的安排,这朱缅才会跑来苏州建起应奉局,帮赵佶四处搜罗奇石。

如今在方腊造反的节点上,钱恒也想趁此机会,尽可能的把朱缅的底细揭露出来,至于能不能彻底扳倒朱缅,钱恒也没太做多想。

毕竟,凭钱恒眼前的这点底蕴,还不足以跟朱缅这种级别的大佬正面较量。

所以一直以来,钱恒都在有条不紊,小心翼翼的布局,只是没想到,梁红玉居然一眼看破。

钱恒不由笑起来,“红玉的眼光不俗,以后可以帮我打理这些事务,如何?”

钱恒之所以提及方腊,目的就是想把这联络江南事务的事情,交给梁红玉来处理。

钱恒等待的时间并不算太长,腊月初九日,钱恒便等到了来自汴京的旨意。

传旨的,居然还是自己的老熟人,王平仲。

“恒远兄弟,恭喜贺喜,这次兄弟你回京述职,定可以扬名朝堂!”

在走完接旨的流程,到了私下之后,王平仲才拉着钱恒的手,一脸兴奋道。

虽说之前钱恒和王平仲有说过这兄弟交情,却没想到王平仲今日表现的如此诚意满满。

从王平仲过分的热情里,钱恒也能猜到,捷报上的消息,应该是已经传到赵佶耳朵里了,否则王平仲不可能如此对待自己。

不过钱恒也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只是笑了笑道,“我还以为冯相和媪相会阻挠我回京呢!”

王平仲一阵摇头,“怎么可能?宣抚使大人已经前去平叛方腊,又怎么可能阻拦兄弟你回京?”

童贯虽然和王平仲的干爹王仍不是一路,可毕竟童贯的盛名,已经成了大宋所有内侍太监的荣耀,所以在对童贯的称呼上,王平仲依然不敢有任何造次。

而童贯这个宣抚使的官称,也是赵佶派童贯平叛方腊,特意指定让童贯代自己宣抚江南所用。

直到此时,钱恒才意识到,自己推测有误。

朝中除了冯熙载之外,甚至包括白时中,蔡京诸人,恐怕都不会把自己这点功绩当回事。

尤其是有冯熙载位列其中,又怎么可能轻易让自己返回汴京?

要知道,钱恒之所以被派到西军担任权都监这个养马的官儿,其根源就是冯家勾结大太监李彦,才把自己派调到西北边陲来的。

想到这一层,钱恒忙说道,“王公公,恒远自知京中有不少人不愿兄弟我回京,这次能得了官家旨意,肯定是王公公鼎力相助,替兄弟在官家面前美言,才能帮兄弟达成回京之愿!”

王平仲呵呵一乐,“恒远兄弟说得哪里话来,你我兄弟,自然互相帮衬才是,虽说我与我干爹,也帮你在官家跟前多次说你的好话,可兄弟你还得感谢一位大人,若不是那位大人出面,把兄弟你的事情禀报官家,我们说再多也无用处的!”

王平仲没有过多渲染自己和他干爹的苦劳,只是一语带过,提及自己帮着说过好话,只要让钱恒领这个人情便可以。而且王平仲能够专门提及,要钱恒想着答谢人家,这也就意味着,这位大人从中出力不小。

钱恒忙问道,“王公公,敢问是哪位大人?”

王平仲一笑道,“当今领枢密院事,当朝太宰,郑达夫大人!”

钱恒微微愣了下,若不是钱恒曾与黄裳请教过当今朝中诸位大臣,恐怕钱恒还不清楚这位郑达夫是何许人也。

郑达夫,本名郑居中,字达夫,三次拜领枢密院事,是枢密院权势仅次于童贯之人,宣和年间,更被封为国公位。

无论是地位还是品级,都要比童贯更高一等。

虽说郑居中在宋史上文名不显,可在北宋末年的政堂之上,却有不俗声明。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标签,便是这位郑居中大人,数次与蔡京作对,更是把怒怼蔡京一派,当成朝堂上的大事来做。

最让钱恒在意的,是这位郑居中大人,极力反对联金灭辽,虽说这主张更多是为了反驳蔡京而做,可这个态度,却是钱恒站在同一个立场上的。

如此一位大人物,能够替钱恒说话,才让赵佶亲自下诏,让钱恒回京述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