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兽医当国 > 0013章 卫灵篇

兽医当国 0013章 卫灵篇

作者:北门老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15:51 来源:笔趣阁

钱恒写完这首杨万里的“霰”,便收笔停下来。

待到纸上墨迹晾干,这才敲铃交卷。

考棚的一旁,有专门求助的铃声,一般如厕或有什么事情,便可以敲铃招来巡逻的衙役。

衙役赶来,听到钱恒说要交卷,自是不敢大意,回去禀明了知县大人,才回来,将钱恒的卷子收走。

考试是连续两天的,今天的诗赋考完,要考经义还要等到明天。

只是钱恒交卷的时间有点太早,距离开考不过两个时辰。

很多考生现在还没有确定诗题,跟钱恒隔着一个考棚的冯常,见到钱恒交卷,心中愤愤,脸上也满是不屑,“这么短的时间,又怎么作出优等的诗词?看来这县试的案首非我冯常莫属了!”

冯常是个心思,钱恒并不在意,也懒得理会,不过在交卷后离开,在经过杨慎身边时,还给杨慎投了个鼓励的眼神。

看到钱恒自信满满的神色,杨慎也越发谨慎起来,凭杨慎自己的本事,考取生员资格倒是不难,但如果成绩不好,后续的乡试中就会没有立足之地,杨慎可不想自己只混个秀才出身。

钱恒交卷离开不说,钱恒的试卷,此时早已送到知县李若水的案头。

这次县试,虽说在李若水要求下十分严格,但终归是李若水的性格使然,所以在阅卷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做弥封考生姓名的程序。

李若水目光落在试卷上的第一眼,也没有去看考生的姓名,但是当看到钱恒这诗的标题时,李若水就是一愣。

霰,雪之前兆也。

考生能应时应景,根据考题做出这个诗题,单凭这一点,李若水便从心里高看了钱恒的这首诗一眼。

当读完整首诗,李若水的目光才转到钱恒的名字上。

势破张呈欲暗空,这句,总有种风雨欲来的即视感,犹若身临其境,李若水本身就是深感到现在的国势,也已经到了风雨欲来的时刻,而这句诗,形容当前的局势似乎更加切题。

虽说是在写雪来前的情景,可怎么看,都像是对现有时局的一种形容。

后一句中的冷气侵人火失红,更是直观的描述了寒冬将至,令炭火都失去温度的预兆。

最是最后一句,今宵敢叹卧如弓,那种因为寒冬将至而蜷缩起身体,心中战战兢兢的感觉,让李若水如同身受一般。

“钱恒!”李若水口中默念了一声,猛地抬头,“你们有谁知道这钱恒是什么人?”

李若水来这寿张县不过两月,对于当地的童生更是一无所知,所以李若水才敢不做糊名的处理,就这么直接考试阅卷。

李若水不知钱恒,可作为当地人的衙役却知道钱恒的大名,尤其是近日来,钱恒这知名兽医的名头,几乎响彻整个东平府。

当李若水得知钱恒居然是个兽医的时候,也吃了一惊。

“你说这钱恒是名兽医?他和钱乙先生什么关系?”

“应该是钱乙先生的族侄孙!”

“原来如此!”

李若水若有所思,没想到钱乙先生的家中,还有如此文采的后人,倒也很想看看,明日这经义文章的水平如何。

钱恒自然不知道,此时李若水已经留意到他,不过钱恒一点都不敢懈怠,虽说也算得上是熟读经义论著,可真要和当代的文人比起来,他这个外来户,未必就占多大的优势。

温习功课的时间,转眼即逝,第二日一早,又是天未明时分,便赶到考场门口。

冯常裹着厚厚的棉袍,抱着胳膊,一脸笑意问道,“钱兄,昨日那么早交卷,是做不出诗赋放弃了么?”

钱恒一笑,这货先不问自己诗词作的如何,便先下了定义,笃定的认为自己已经放弃了诗词。不过对于冯常这种挑衅,钱恒也懒得多说,只是笑道,“等成绩出来,一切自然揭晓,某要进场了!”

钱恒直接撇下冯常,自顾迈步进了考场。

冯常碰了个软钉子,也脸色不善的跟着走进了考场。

依旧是昨日的考号,等考场大门关闭之后,又是一阵铜锣声响,第二场的考试正式开始。

这一次,没有在考牌上写考题,而是直接发下来一张考题纸。

纸上只有一句话:放郑声,远佞人。

看到这个考题,钱恒微微一皱眉。

对于这句话,钱恒倒是知道出处,《论语》中卫灵公篇的一句话,只是这句话的本义,却让钱恒有些意外。

严格说,这种话题,一般不会出在童生考试的考题范围内,而李若水居然将这么一句话拿出来作为考题,显然是有些不符现在这个层次的。

不管如何,钱恒当然不会放弃这种机会,既然已经出了这种层次的考题,那就好好作答便是,就当是提前预演乡试和会试的考题而已。

这话是颜渊请教孔子的一句话,问的也是为国之道。

而这句话的原意,是孔子认为郑国的声乐虽美,却只是奇巧淫技,作为国君,是要放弃的,而对于小人,也是要远离的。

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不要沉湎与舞乐享乐之中,更要远离小人谗言,以防佞人以口才变乱是非。

这话的本义,隐隐指向当今朝政的最大弊病。

这也是钱恒为什么会感觉这个经义考题有些过的原因所在。

不够结合李若水的性格和远大抱负,钱恒倒也能够理解对方出这种考题的目的所在。

钱恒犹豫片刻,现在草稿纸上,写下“乐当其所,人当其用”八个字。

按照钱恒的理解,郑国的舞乐既然美妙,那就放在适合其演绎的场所,供人娱乐欣赏,而所谓的佞人,也可以放在适合他的地方来使用。也就是说,物尽其材,人尽其用的道理。

钱恒在草稿纸上,顺着自己的思路,又结合自己对李若水性格的分析了解,从郑乐可用的角度,剖析了郑乐如何物尽其用的可能,又解释了佞人有何可用之处,最后得出一个结论。

合适的人和物,要放在合适的位置,否则就会适得其反,成为沉湎于郑乐之中流连忘返,偏听与佞人妄言之中而无法自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