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好运加身 > 第174章 备战

大明之好运加身 第174章 备战

作者:梁可凡1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15:08 来源:笔趣阁

张勇押运一车“雷鸣”归心似箭,日夜赶路,只用十天就赶回大同。

蒋贵目睹过“雷鸣”的威力后大喜过望,即刻让军士分批训练,又设宴宴请张勇,求他再弄几车这样的好东西来。

“蒋大人啊,我们这里是关隘,犬子先紧着我们,让工匠日夜赶工,做出来两车,我们和宣府一处一车,再多就没有了。”张勇哪肯答应?这东西不是大白菜,哪能要多少给多少

“这些天一定做出来不少,你给小张大人写一封家书,问一问他。”蒋贵涎着脸道,说话的同时,倒了一杯酒放在张勇面前。

自家父子什么事不好商量,你开口,张宁还能拒绝?

张勇哪不明白蒋贵的意思,道:“蒋大人啊,前些天拨一百神枪营军士过来,便是犬子向陛下进言。你可是见识过这些人阵法威力的,再加上‘雷鸣’,下次瓦剌来犯,我们要再不能横扫敌军,就没脸见人了。”

利器在手,不趁机捞点功劳,怎么升官晋爵?不能老想要好东西,却不干活呀。

蒋贵叹了口气,道:“一车哪里够?你也知道,敌人来犯时,少则几百人,多则上万人。不是老夫怕死,实是老夫心疼我大明军士,要是能一直在城头上扔‘雷鸣’,军士不用出城,岂不是没有伤亡?”

随同张勇一同到来的军士扔了一枚“雷鸣”后,那地动山摇的威力让蒋贵欣喜若狂。他识货,一眼看出这东西的价值,恨不得把作坊搬到大同,天天给他造,瓦剌军来了,军士们只管在城头拉引线扔“雷鸣”就行。

他在大同久了,对瓦剌军再了解不过,他们太倚仗马匹了,而马最易受惊,只要动静稍大,马便会受惊,不受控制。而“雷鸣”一炸响,有如天雷滚滚,兼泥土纷飞,马怎会不把主人掀翻?

城下敌军聚集时,只要扔几颗,敌军要么被炸得血肉翻飞,要么被胯下马匹掀飞,哪里用得着出城交锋?再没有比这更好的东西了。不多要一些怎么行?

“一车不少了。”张勇说着拿出一个精致的罐子递过去:“陛下赏犬子两罐好茶,犬子都孝敬末将了,我们一人一罐。”

这罐子一看就价值不菲,再看张勇一脸得意说皇帝赏的,蒋贵哪会拒绝?一把抢过来抱在怀里,道:“多谢张大人还记得老夫喜欢喝茶,呵呵。”

蒋贵唯一爱好就是喝茶,除非瓦剌在城下讨战,他不得不亲自督战,要不然茶盏不离手。张勇厚道啊,送他这么好的茶。

张勇翻了个白眼,你怎么没听出重点呢,我要说的是皇帝赏茶。你喝过皇帝赏的茶么?

…………

昭仁殿里,张宁和朱祁镇对坐喝茶,朱祁镇心情极好,笑声不断。

今天早朝,杨荣呈上奏章,奏报两个月的商税堪比京城一年的税收,建议在全国推广。上面用小楷写的银两数让朱祁镇心花怒放,虽说有一半用于军队,但剩下另一半也很可观。再说,接下来每个月还有。这笔收入是长期的。

对杨荣的建议,他当场同意,并晓谕杨荣,在各地招募帐房先生。

两个月来,通过考试成为户部书吏的帐房先生共有一百余人,这些人将接替周平等人,留在京城收税,至于周平等人则按这种模式向全国推广。

可以想像,再过几年,现有的国库便不够堆积银子了。

“小四,给张卿换一盏茶。”朱祁镇见张宁面前的茶盏空了,忙招呼贾小四再换一盏。

早朝发生的事,贾小四全程旁观,哪会不明白朱祁镇的心思?不仅重新端了热茶过来,还再上两盘点心,道:“张大人,这点心御膳房刚送过来,还温热,你吃吃看。”

御膳房的点心就那么回事,都是一个味道。张宁忍着没表现出嫌弃,道了谢,拿起一块绿豆糕放进嘴里。

朱祁镇连吃两块,一来是真饿了,二来习惯这个味道。

“陛下,如今商贾多穿绸缎,出入酒肆青、楼,各行各业的生意都好了,京城更加繁荣。”张宁道。

已经有御史弹劾他违背祖宗成法,开商贾穿绸缎的先河。不过,张宁当然是不理的。倒是那个弹劾的御史做好被下诏狱的准备,准备好后事,在家里等了两天,却没等来锦衣卫,觉得自己死里逃生,再不敢多嘴。

商人们在最初的肉痛后,便发现以交税的代价换取地位上升十分值得,很多人天天穿绸衣在大街小巷走来走去,甚至有故意一天换几套绸衣走亲戚的。

不要说这些情况会报到张宁这里,就是张宁每天坐马车出门,也发现街上人多了,穿丝绸的人更是比比皆是。

而这些人为了显摆,有时候会穿崭新的丝绸呼朋唤友上茶肆酒楼,逛青楼,直接或间接促进经济。这是拉动内需的古代版啊。而这些,缘于自己一个主意。张宁小小得意了一把。

“嗯,他们赚得越多,缴的税越多。”朱祁镇显然收税收上瘾了。

张宁道:“国库有银子,还需多购粮食。大明和瓦剌终有一战,该有的准备得有。”

朱祁镇微笑道:“朕已下诏调通州粮仓的粮食进京,这两天便能到。购粮的事还须和杨卿商量。”

调通州商仓十万担粮食进京的事,张宁已收到密报,但是他觉得不够,远远不够。决定战争胜负的不仅仅是武器、战略战术的争锋,还有后勤,没有吃的,士兵哪有精神力气打仗?

张宁道:“陛下还须尽快。”

既然扣下巴图,只收四成朝贡,不给粮食而是盐巴和生活用品,便应该有打仗的准备。再不准备,那就成笑话了。

“有银子,文官们倒没有话说了,杨卿也不会推托。”朱祁镇欣慰的是这个,先帝要做件事,户部肯定说没银子,御史们先弹劾,文官们接着攻讦,最后事情没办成,还生一肚子气。现在好了,国库有银子,硬气。

这一切,都是从收商税而起。

张宁不愧是自己的福星。朱祁镇越看张宁越顺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