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美僮传奇 > 第八十六章 惊变

明末美僮传奇 第八十六章 惊变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14:49 来源:笔趣阁

崇祯十七年六月底。

三十艘大粮船、大盐船经过九江驶入鄱阳湖,船只上挂着扬州杨氏的旗帜,一路通行无阻。

说到扬州杨氏,乃是淮扬一带有名的大盐商,一个杨氏便占了淮盐三成的份额,杨氏人丁繁多,族里也有进士、举人之类,加上历来与南京守备太监、守备勋臣往来密切,听说最近又攀上了新任兵部尚书阮大铖的高枝,这杨家的商行在南直隶一带几乎无人敢惹。

船上装的大多是杨家刚从武昌府淘换来的细米、细盐,一石武昌细米,在武昌本地只卖一两银子,可卖到江西能卖三两,一石湖南细盐在湖南本地只卖二两,卖到江西便成了五两。

暴利的驱动,自然有人铤而走险,何况是在南直隶一带几乎横着走的杨家?

所以,杨家的船队可大大方方驶入武昌府将安**急需的食盐、绸布运进来,又大大方方将换来的东西运走,当然了,驶入武昌府地界自然是在晚上,对于朝中诸公的颜面还是要保留几分的。

安**自击败左良玉以后,对于突然出现的这个庞然大物,朝中诸公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前任兵部尚书史可法倒是多次下令位居九江一带的左良玉、袁继咸出兵讨伐,可惜明眼人都瞧得出这只是表面功夫——号称有八十万大军的左营都不是对手,何况其他人?

自新朝建立后,听闻闯贼在山海关大败于鞑子之手,朝中衮衮诸公没有想到别的,而是一个个欢呼雀跃,有的还北面长跪、潸然泪下,高呼“先皇大仇得报”。

于是乎,历史上本来就大行其道的“借虏平寇”的策略,在多了一个安**的前提下,推行得愈发热切起来。

船队驶入鄱阳湖以后继续往南,一日后便驶抵南昌府。

南昌城此时建在赣江东岸,其西有赣江、北有赣江南支,城池不远处的东、南两面被抚河紧紧包围,附近河网密布,想攻占这样一个地方不啻于异想天开。

杨家的船队驶入南昌附近的赣江江面,直接在章江门附近停下,赣江此时在南昌这一段称为章江,靠近江水的城门便称为章江门(以下为行文方便,统称为赣江)。

南昌城此时有城门七座,从北向东、向南依次为德胜门、永和们、顺化门、进贤门、惠民门、广润门、章江门,这章江门紧靠着码头,历来是城池最紧要之处。

南、东、北三面的城池开有护城河,护城河宽达三丈,深达一丈五尺,总长达三千多丈(10公里),城墙周长接近二十多里,用固若金汤金汤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船队停靠码头后,从最大的船只上下来一位年轻的公子,约莫二十多岁,没有留胡须,长得眉清目秀,头戴黑色软翅纱巾,一身绿萝道袍,手里拿着一把折扇,刚出船舱,一阵猛烈的阳光便直射下来,一旁一个家丁模样的人赶紧取出一把油纸伞给他打上,油纸伞上还画有红白相间的茶花。

这年轻公子便是杨家长房的老二杨文利,扬州秀才出身,日前江西一带的生意便是他打理的。

杨文利踏过船上连着堤岸的长木板,小心翼翼地踏上了堤岸。

他身后还有随行的家丁十名,一个个都挎着腰刀,雄赳赳气昂昂的。

杨文利今天似乎有些心神不宁,跨上堤岸后并没有像往常那样一头钻入城里的人早就给他准备好的轿子,而是站在堤岸上看着自己的人卸货。

堤岸附近自然有大车行,不过杨家的生意一般都是由自己人来装卸,大车行的人也只能眼巴巴地看着。

很快,约莫有一百人都扛着麻袋上了堤岸,杨文利这时才钻进轿子向章江门走去,旁边那位打伞的家丁带着十人紧紧地跟在后面。

码头到章江门只有不到二十丈,章江门上的城楼上此时正站着两位官员,都是四十多岁,一位白白胖胖,三缕长须黑黝黝的,并无半点杂色,神态安详,另一位却眉头紧锁,面色焦虑,胡须花白夹杂。

这两人,一位正是如今的南昌知府钱嘉起,一位则是以前从京城贬斥归家的前翰林院高才,与黄道周、倪元璐并以文章节义名天下,称为“三翰林”之一的杨廷麟。

杨廷麟是江西临江府人,以前在京城时曾任左庶子,充讲官兼直经筵,当时满奴多次入寇京畿一带,杨嗣昌此时正忙于围剿流贼,便力主与满奴议和,而杨廷麟则坚决反对,杨嗣昌心怀不满,对皇帝说杨廷麟精通兵法,不如到卢象升军中帮办军务。

杨廷麟到卢象升军中后不久便遇到满清大军围困,卢象升派杨廷麟去向高起潜的关宁军求助,高起潜不允,结果卢象升全军覆没,此时杨廷麟的职衔是兵部职方司主事,正好为杨嗣昌管辖,便将他以失职之罪贬归故里。

杨廷麟回到江西后,因与南昌知府钱嘉起是同年,便常年住在南昌,近期听闻扬州杨家竟与一山之隔的安**做起了生意,心中不由大怒,先后上书袁继咸和马士英,要求严惩杨家,结果都石沉大海。

今天听说杨家的船队又来了,便不理钱嘉起劝阻,硬拉着他到城头一观究竟。

钱嘉起拗不过他,只得带着他上了城楼,实际上他在杨家也有抽头,怎么可能搭理这个闲事?

远远的,一顶绿呢大轿抬过来了,轿子两旁跟着家丁,不远处还跟着一大群扛着大包的壮丁。

杨廷麟看着这一幕双眼冒火,钱嘉起却对那些大包格外关注,马上就要七月份了,按照规矩,杨家自然要进行半年的“孝敬”,南昌城里除了巡抚、标营参将、三使司,接下来便轮到他这位南昌知府了,剩下的同知、通判诸人还轮不到杨文利亲自出马“孝敬”。

至于幽居南昌坐冷板凳的杨廷麟自然更没在他的考虑范围。

作为最重要的章江门,由于紧靠赣江,自然无须护城河护卫,不过却建有一道长达十丈的马面墙,作为南直隶的豪商,杨文利一行人一路畅通无阻地越过了吊桥,进了马面墙的大门,接着便要穿过这十丈长的甬道进到主城门。

眼下是大白天,两道城门都开着,杨文利的大轿正要穿过主城门,没想到这轿子突然停下来了。

轿子正好卡在城门之间,刚才那个给杨文利打伞的家丁一把抽出腰刀,一刀便砍在一个看守城门的兵卒身上,接着跟着轿子走的十人也纷纷拔出腰刀砍向另外的士卒。

而此时,后面跟着的扛着大包的那一百人也刚好全部进到马面墙以内,见到前面动手了,这些人也纷纷放下大包,解开麻袋后从里面取出腰刀、盾牌、弓箭!

事起仓促,两座城门的守兵都有些目瞪口呆,等他们反应过来时,对方腰刀、弓箭已经杀过来了。

“收起吊桥,快放千斤闸!”

还是经历过戎伍的杨廷麟反应更快,他大声嘶吼着,而一旁的钱嘉起则被这场突如其来的剧变吓得瑟瑟发抖,一时还忘了跑下城墙。

马面墙正对着外头的城门还有一道千斤闸,如果放下千斤闸,再收起吊桥,困在马面墙内的那一百多居心叵测的人的下场就可想而知。

杨廷麟却忧急如焚,码头附近又跑过来一大群人,他略略查看了一下,恐怕有上千人!

与寻常贼匪不同,这一千人竟然都带着铜盔,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向护城河这边跑过来。

护城河到码头不过二十多丈,这些人全力奔跑的话,十个呼吸即到!

这时那一百人又分了二十人来到主城门,他们从一旁的甬道直接上了城墙,十人弓箭掩护,另十人拿着刀盾奋力向上攻击。

这时还在城门口的百姓吓得四散乱逃,城墙上也响起了报警的牛角号声,不过此时那十一名家丁已经将城下守门的士卒全部杀死,紧紧守住了大门!

内城门的大门没有设置千斤闸,不过大门却是硬木包铁制成,上面也有城楼,刚才从这里的甬道冲上城楼的那二十名家丁此时已经与城楼上的守城士兵厮杀在一起。

站在城下的那领头的家丁面露焦急之色,不时望着城里和远处的外城门。

外城门附近的八十人此时也一分为二,四十人守在城下,四十人攻上了城楼。

此时城楼上的士兵正在转动绞盘,一些人在拉起吊桥,另一些人则在释放千斤闸。

等那千人跑到护城河边,吊桥已经拉起来了,这些人只能站在岸边干瞪眼。

不过还有冲进城池的家丁!

只见攻上城楼的那四十人在一名三十多岁的络腮胡子的带领下,由十人用弓箭遮护,三十人奋力杀进正护卫在城楼一侧的守城军卒里,那名络腮胡子异常雄壮,一手拿着铜盾,一手握着一把约莫为寻常腰刀两倍大小的大刀,他冲在最前面,大刀的刀影每一次闪现,都带起一蓬四处飞溅的血珠。

“扑”,只见远处的守城士兵向此人射了一箭,由于此人此时正全神贯注对付眼前的敌军,冷不防被射中了右胳膊,只见此人先是面色一凛,不过很快一刀将箭只削断,然后不管不顾地继续杀向城楼附近的守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