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美僮传奇 > 第八十二章 2.0版的长沙整训(3)

明末美僮传奇 第八十二章 2.0版的长沙整训(3)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14:49 来源:笔趣阁

翌日,长沙城在号角声和大鼓声中再一次醒来了。

大校场的操练又开始了。

……

与大铳兵一样,何万强带领的这两千七百长枪兵也很是被李安国看重,江南地界阴雨天气多,火铳在小风小雨、有遮护的情况下还勉强能用,在大风大雨的情况下,火铳便不起作用了。

这时李安国钟爱的长枪兵就要力挽狂澜了。

与大铳兵相比,长枪兵力量、耐力训练又略微增加了一些,跑圈是六圈,举石锁的时间多了半个时辰,剩下来的便是刺枪的训练和列队的训练了。

何万强以前是革里眼贺一龙的亲兵,是贺小石的老部下,典型的陕北汉子,牛高马大,以前也是骑兵,不过由于李安国很是重视长枪兵,便与贺云龙一样被调入长枪营带长枪兵。

何万强摸着手中这杆新打制的长枪,心中百感交集。

一丈长用榉木制成的枪杆,一尺长用精铁打制的枪头,枪头类似一根圆锥,上下左右各有一道血槽,枪尖尖细,是用最好的钢铁点上的,为的就是能在瞬间刺破重甲,整只长枪重达十二斤,一般人几乎没有办法拿着它作战,更遑论战斗一个时辰以上了。

何万强亲领的这三百排在第一排的长枪兵却可以,这三百人是从两千多人中精挑细选的,最看重的便是力气和耐力。

剩下的两千四百长枪兵枪杆是杉木的,长度、枪头都一样,重量只有八斤。

火铳兵打完了可以向后跑,长枪兵却没有这个福分。

“向前、向前、再向前!”

这是李安国的原话,各人的理解不同,不过誓死不退就对了,这话说着容易,具体操练起来也是很细的。

以何万强的这三百人为例,每天需要站立刺枪五百下,冲刺刺枪五百下,列着大阵迎着放着空包弹的火铳兵的射击、骑兵的冲击前行,缓缓行进、小跑行进、快跑行进,每一种跑法对脚步的要求、长枪的位置、蓄力的不同、队列的间距都有细致的要求。

当然也有散阵作战的战术安排,不过安**最重配合和阵型,不提倡个人武勇,就算是散阵作战,也至少有三人以上的配合,一人突前,两人一左一右遮护,李安国将后世铁军拼刺刀的战术也带到这里了。

散阵自然是在偶发地形上用的,完整的、可铺满一排三百人的地方在湖广一带即使有也不多,故此,三三制的散阵配合训练的时间与严密的大阵一样多。

此时的长枪连枪头在内一般在一丈以内,安**这多出来的一尺便是制敌法宝了,所以这种长枪的练法不是为了什么高明的枪法,而是步伐、手劲、迅猛无比的左刺!

与火铳黑乎乎的铳管不同,长枪的枪头磨得晶亮,这样倒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威慑敌军,特别是敌人的骑兵,马匹见到了如此晶亮的尖刺不慌乱才怪。

枪头与枪声之间也有一圈圆形的屏障以及红缨,自然是为了防止血液倒流下来导致手打滑用的。

这三百人的枪尾也是半尺长的圆锥形,不过此物的用处不是为了杀敌,而是遇到骑兵后,将它用力插在地上,然后向前倾斜以阻隔骑兵,故此,此物用的便是一般的铁料了。

其他长枪兵用的长枪就没有此物。

刚刚靳统武带着三百骑冲向何万强这三百长枪兵,还没接近长枪兵三丈以内的距离,前面的马匹就不顾身上骑兵的驱使,自顾自地向一边跑开了。

何万强这三百人倒有一身铁甲,全部是以前在左良玉的大营里缴获的,清一色的鱼鳞齐腰甲,重十五斤,这三百人每天无论是力量、耐力以及列队训练,全部穿着这鱼鳞齐腰甲,练了四个月后,不成为强兵那才见鬼了。

由于这三百人每日的训练量实在太大,最后李安国特许他们每日可享用一个鸡蛋,算是多少有些补偿。

与长枪兵不同,李安国对刀盾兵却不在行,故此,除了与其它兵种基本相同的力量、耐力训练外,战术训练全部由凌风自己摸索着完成,当然了,面对马队的突袭、长枪兵的突袭、火铳兵的射击等“骚扰”训练也是少不了的。

这日,李安国亲自带着那一千五百骑兵在训练。

四个月后,所有的人都学会了骑马,现在已经开始练习马上的武器训练了。

马上的骑枪与长枪兵的一样,不过连枪头加枪身才一丈左右,枪身是由杉木制成,杉木的硬度不如榉木,柔韧度又不如松木,不过在马上使用反而刚好,对于新兵李安国采取的是密集冲阵的战术,骑兵将骑枪夹在胳膊下,马匹高速疾驰下,碰到障碍物后不擅长用枪的新兵多半会折断。

松木倒是到处可见,可惜密度小的木材一来易脆,二来易朽,榉木又难得,一去二来便只能用杉木了。

湖南的大山上杉木虽不如松木多,不过也不少,折断了也不心疼。

四个月后,这一千五百新兵已经学会了夹着骑枪以及拖着马刀密集冲阵的战术,眼下虽然每天也都有练习,不过已经慢慢转化到单兵练习上来。

区区一千五百骑兵就拥有半个大校场,与步军不同的是,骑兵每天只有一次跑圈的练习,剩下的时间都在练习力气以及骑马刺杀。

骑兵营校场的两侧都布置着大量的木制人偶,人偶的姿势各式各样,有零散的,有聚在一起的,有大队的,只见一个个骑兵骑着战马穿梭期间,或练习刺枪,或练习劈砍,或练习拖刀,或联系射箭,期间既要练习武艺,又要顺利驱动战马规避障碍。

到底是新兵,校场里也不时出现人仰马翻的情形,受伤或死亡的也不是没有,进行单兵训练一个月以后,全营一千五百人已经损失了二十多人,还有三十多人还在医护营里疗伤。

不过李安国并不担心,照此下去,以后受伤或死亡的人数会越来越少,全营一千五百骑最终定格在一千四百人的可能性很大。

靳统武的三百骑没有参与这些训练,这些人都是跟着李定国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无论是马技、马战、勇气都不在话下,他们在李安国的要求下进行耐力、力量的训练,也时不时客串敌军到隔壁营头耀武扬威一番。

这些新兵到底是弓箭手出身,比较起来,在马上最擅长的还是骑射,虽然一个是在地上静止不动,一个是在奔驰的战马上,毕竟都相通。

“无非是提前判断,根据马速找准提前量”

这是骑射功夫位居全营之冠的原西营有名的飞矢手李安国对他们的谆谆教导,至于如何找准提前量,就只能靠各人自己摸索了。

这却难不倒这些人,他们以前虽然没在马上射过箭,不过却射过奔跑的东西,融会贯通之下便很快学会了骑射,目前他们要做的无非是大量的练习和巩固。

大营里还有专门的马夫,彼等除了喂马、饮马之外,还多多少少承担着钉马掌、观察马匹健康状况以及针对性地治疗的任务,可谓一专多能。

而日常给马匹洗澡、梳理毛发则由骑兵自己完成,也算拉近与马匹的关系,摸清马匹的脾性,使用起来也得心应手一些。

与此同时,新成立的情报司的三百人也在李安国的带领下进行诸如读书识字、审讯、辨别情报真伪、传递情报、提高心里素质、多地的典型方言、隐藏行踪等练习。

说实话,在这些方面李安国也是一个半吊子,不过他身上拥有大量从后世谍战书籍、影视中看到的东西,加上又将以前湖广巡按、提刑下面以及捕头中的人拉进来集思广益,这些人都是以前山地营里的人精,一去二来,慢慢也有了雏形,无非是在具体事务中摸索改进罢了。

李安国对这些人的文化要求很高,读书识字只是最基本的,还根据各人的情况分别制订了不同的方向,比如,有人喜欢历史,便让他多读一些史籍,有人喜欢诗词,唐诗宋词便是必备的,有的喜欢书法,李安国就要亲自上阵了。

李安国想的很简单,也很直白。

“你想接近某人,最好的法子便是利用那人的喜好,投其所好,无往而不利也”

至于这些人的武技方面,完全根据各人的爱好来定,多是小巧一些的兵刃,比如腰刀、宝剑、飞镖、短弩等,长枪大戟肯定是不行了,你扛着一杆长枪招摇过市,别说侦查了,自己能否自保还是一个问题。

诸如下毒、解毒、迷香等古老的法子,自有医护营的万氏兄妹前来帮忙,不用李安国操心。

不光是长沙府,武昌府、岳州府、常德府、衡州府、宝庆府也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练兵运动,也参照长沙的规矩淘汰一成的人,淘汰下来的人自然分配去各县,这样一来,武昌府就有一千八百五十人(原有的一万三千五百人,加上新募的五千人)、其它四府各有一千六百人可分配到各州县作为守备营使用。

一旦有战事这些人集中起来也有近万人,也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其它各府的营头就不可能像长沙营这样大规模装备新式火铳了,还是普通的火绳枪以及腰刀、长枪,不过训练的力度加强了许多。

李安国计划在今年之内让各府新募的火铳兵、长枪兵都配上新式武器,火铳自然不能用十八斤的,也没有这么多合适的人来操作(主要是身高问题),干脆统一成十二斤的,新募的长枪兵倒是可以提前换成长沙这样的配置——三百尖兵,两千四百普通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