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美僮传奇 > 第二百九十二 西南风云(26)虚虚实实

就在双方见招拆招时,安**对已经几乎被豪格放弃的合州刘之源部的攻击开始了。

合州,古称钓鱼城,南宋曾在此大败蒙古大汗蒙哥,城池夹在涪江与嘉陵江之间,到此地水师船只还可以上来,同攻打赣州一样,船头的千斤红夷炮经过半日轰击之后,焦琏部突然登上城头。

在安**目前的各大将领中,单轮武艺,除了李安国,便是焦琏、胡一清两位了,两人都善使大刀,焦琏亲自率领五百精锐上了城头后很快抵挡住了清军的反扑,随着安**源源不断地上了城头,刘之源部大势已去。

最终,焦琏部在牺牲了千人的情况下杀死杀伤刘之源部的精锐三千多人,俘虏一千多人,至于剩下的五千明军彼等稍作抵抗后便投降了。

来自辽东的汉军此时无论战力还是装备都是很强的,不过其作恶一点也不亚于真鞑子,受伤的、俘虏的这两千多汉军包括刘之源在内李安国二话没说便全部杀掉了。

占领合州后,李安国让曾英的五千人镇守该地,自己继续带着大队北上,两日后便抵达南充城下。

此时的南充城是顺庆府的府城,夹在嘉陵江与其支流西溪之间,安**想要进攻城池,就必须越过这两条河流。

此时沿着嘉陵江西侧有一条道路,在西溪的南侧,后世嘉陵区的地方,是原本隶属于城里正红旗满达海的投降明军镇守,得知合州的刘之源部灰飞烟灭之后,镇守此地三千明军痛快地投降了。

如此一来,南充城里还剩下正红旗满达海三千精锐、镶红旗吞齐喀三千精锐,加上隶属于吞齐喀的三千投降明军,而西溪对面的安**却有焦琏部九千人、李振国部近万人,安**的总兵力是清军的两倍多。

吞齐喀是舒尔哈齐的孙子,满达海是代善的第七子,两人平辈,不过传言满达海将要承袭代善的礼亲王爵位,故满达海眼下虽然才二十六岁,吞齐喀已是三十多岁的人,两人目前都是固山贝子的身份,不过吞齐喀还是以满达海马首是瞻。

安**占领西溪南面的大营后,立即在西溪上布置了几道浮桥,期间满达海出动骑兵准备扰乱安**搭建浮桥的事务,不过在安**水师船只火炮散弹的轰击下,彼等在丢下了几十骑后还是灰溜溜地退回去了

当夜,吴三桂三路进军的消息传到了安**的大营。

由于张献忠离开四川时,一把火将成都烧了,加上四川历年战乱不休,各大城池人丁稀少,安**按察司的探子想要深入城池打探详情已经不可得了,所以吴三桂麾下究竟有多少兵力,有哪些带兵的将领安**一无所知,反而情形略好一些的川东按察司倒是打探的明白。

“大都督,若是职部所料不错的话,中路的骑兵肯定是吴三桂亲领,关宁军精锐在骑兵,吴三桂不可能让旁人来率领这支队伍,北面的王字旗应该是吴三桂的两名义子之一的王屏藩,职部听我军来自辽东的将士说过,吴三桂有两名义子,一曰王屏藩,一曰高得杰,都是智勇双全的骁将”

“南路姓李的职部倒是不清楚,不过鞑子麾下汇聚了大量明军降兵,估计是哪一路姓李的将领率领,以此来看,这一路多半是虚的,敌人真正的杀招应该是北面的王屏藩以及中路的骑兵”

“吴三桂也太托大了吧,彼等两万多人马聚在一起也不一定是我军对手,为何还分几路进军?”

“依我来看,以吴三桂的机警,不会不明白我军的战力,不过就算聚在一起也有可能惨遭不测,不如分成几路,彼等知晓我军兵力不多,不可能在三路设伏,就算设伏,彼等也有可能破伏而出”

“.…..”

……

李安国、焦琏、李振国、燕厥中等人正在大帐里讨论敌情,李安国却没发一言。

半晌,见众人都将目光投向自己,李安国便笑道:“你等继续说啊”

李振国说道:“大都督,按照吴三桂的布置,彼等来的应该是川西的大半精锐,因为其骑兵出动了,多半还有一半精锐的步军还在川西对付杨展、曹勋等人”

“彼等将救援的精锐布置在北路、中路,多半还是打着打通与汉中联系的心思,如此看来,彼等与我军决战的心思并不坚决,坐看我军与豪格鏖战,坐收渔利的心思倒是不少”

“那我军该如何行事?”

“大都督,以职部愚见,我军需要尽快解决南充的敌军,然后迅速北上围歼保宁的敌军,若是能在吴三桂大军到来之前尽歼嘉陵江一侧的敌军,吴三桂只有尽快退入西川一途”

李安国却摇摇头,“不妥,好不容易将吴三桂吸引了过来,岂能轻易放走?”

“何况,鞑子在南充、保宁至少有上万的骑兵,我等想要尽快攻下谈何容易?”

李振国有些不解,“那大都督的意思”

李安国看了看三人,焦琏以勇武著称,历史上在广西力扛孔有德颇有战绩,燕厥中心思缜密,不过他最看重的自然还是自己一手培养出来的火铳能手李振国。

而焦琏也是陕西延安府人,与李定国、李安国、靳统武是老乡,无形中也有一些亲近。

至于燕厥中,身为李安国的耳目,自然也是嫡系之人。

“以你等来看,如果你等是吴三桂,想要救援鞑子,该如何行事?”

燕厥中虽然心思缜密,不过对行军打仗一事并不擅长,而考虑方略也不是焦琏的特长,最后还是李振国说道:“大都督,我军战力之强横,这天下除了少数瞎子聋子,恐怕稍有些头脑之人都不会不重视”

“若我是吴三桂,既然将重兵聚在一起也免不了受我军的伏击,肯定会有所选择,北路我军伏击的可能性最小,所以彼等将王屏藩派了出去,听说那一路人马不少,如今我军已经攻占朝天关、昭化堡,彼等此去肯定不是抢回这两处的”

“那彼等带领大军北去意欲何为?以职部来看无非是两处,其一,彼等想去广元,加强那里的防守,彼等应该还不知晓广元的郑嘉栋已经降了我军,其二,攻占白水关,打通退入汉中的通道”

“其三,攻占剑阁,按照舆图上的情形,剑阁到嘉陵江有道路相通,彼等完全可以插到昭化堡与保宁之间,在我军的重重分隔、封锁中打下一颗钉子”

“若是那王屏藩真是像燕大人所说的那样能力很强,其还有可能同时做出上述三件事,也就是同时占领白水关、增援广元、护卫保宁北境,这样一来,既打乱了我军的部署,又起到了声援豪格部的作用,简直是一举多得”

“至于中路的骑兵,彼等不但是骑兵,还可能当成奇兵来使用,一来可以与南北两路呼应,哪里有情况便快速援救哪处,还可能利用脚程的优势秘密布置在某处我军想不到的地方,准备给我军以出其不意的打击”

“以职部陋见,若是彼等准备出奇兵,必定是在我军可能抵达的地方,如今鞑子的大军布置在南充、保宁两处,若是职部没有猜错的话,这股骑兵一定会布置在这两处附近,等我军与鞑子大战时再突然杀出”

“从舆图上来看,涪江沿线都有小道、河流直通南充、保宁两处,去保宁的话,可经潼川县、盐亭县、柳边驿直抵保宁城对岸的南津关,可与保宁城形成掎角之势”

“去南充的话,由于官道直通南充,彼等为了出其不意,肯定不会直接抵达南充城下,不过大都督您看,涪江的支流沈水离遂宁不到七十里,其发源地便是离南充只有五十里地的西充县,其完全可以在西充埋伏起来,等我军在南充城下与鞑子大战时突然杀出”

李安国笑道:“那以你来看,吴三桂更有可能埋伏在那里?”

李振国想了想,“大都督,如今我军正在南充城下,保宁暂时无恙,此其一,其二,潼川到保宁之间,离保宁最近的县城盐亭县距离也有一百多里,剩余的地方多半是乡村和山地,几千骑兵日常耗费巨大,若我是吴三桂的话肯定不会选择这里,而西充离南充只有几十里地,又是县城所在”

“城里多少会有一些储存,别的不说,将城里的富户搜刮一番,加上官府的库存,也够几千骑兵开销一阵子,故此,以职部来看,吴三桂多半会选择这里”

“那南面的步军呢?”

“多半已经成了吴三桂的弃子,若是我军伏击这一路,吴三桂的骑兵得知后也有可能前来营救,不过可能性也不大,西充更有可能”

“哈哈哈”,李安国仰天大笑,这李振国终于培养出来了,种种思虑虽不中亦不远矣。

李振国这一梳理,倒是让李安国又有了新的想法。

“诸位,不瞒你等,李思文部九千人正好去了西充,原本是用来堵住南充城的鞑子西逃之路,听振国这么一说,我倒是有了新的想法,他这九千人不妨埋伏在沈水某处,就是用来伏击吴三桂的骑兵,至于西充城,还是挂上以前鞑子的旗帜,用来迷惑吴三桂的探子”

“黄得功的五千骑兵本来是用来阻击从南面最大的官道过来的敌军,听振国一番分析后,若此路敌军是吴三桂的弃子,就不需要安排这么大的力量了,湘西、广西两部山地营一共一万八千人,六千人去了北边,九千人去了西充,这里还有三千人,就用来阻击南面来的敌军,秦峰!”

秦峰赶紧领命。

“你赶紧派人将黄得功叫回来,同时派人通知李思文,告诉他在沈水伏击吴三桂的骑兵,通知童天阅,让他率领三千人去阻击南路的敌军”

“是!”

“大都督”,李振国说道,“还是要慎重一些,万一吴三桂不去西充,而是在遂宁与南路的步军汇合呢?”

李安国却摇摇头,“战场上靠的不是紧密的筹划,几百里、上千里的距离,你筹划得再是精细依然会有疏漏,靠的是推断、决断,用大白话来说便是赌博,如实事事都考虑的万无一失,那需要多少的兵力才能办到?”

“再说了,吴三桂既然敢兵分三路,中间自己亲领的骑兵若是简简单单在南路的步军在遂宁汇合,以避开我军伏击的话,以吴三桂多年的行伍经验绝对不会如此行事,他完全可以将骑兵布置在南路步军的后面,一旦步军遇伏,其骑兵还可以快速杀出援救,他兵分三路显见得是另有所图”

“那童天阅的三千人对付南路上万的敌军,恐怕……”

“不妨,南路既然敌人不在乎,估计战力也好不到哪儿去,童天阅打埋伏,敌人一时不查退回去也大有可能,这一路我没打算全歼之,能击退就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