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美僮传奇 > 第二百六十三章 西南风云(7)涪州会战③曾英的杀手锏

带队进入明军大营的是何万强的弟弟何万盛,进到大营里后他便感到有些不

对劲,大营里倒是有上万人马,不过皆羸弱不堪,在安**火铳、长枪的轮番打击下很快便溃不成军,纷纷向后跑去。

这时安**的水师也发动了,来到江口附近时一分为二,五十艘大船直奔州城北面的码头而去,另五十艘则向乌江码头驶去。

考虑到大营里的敌人可能会从乌江码头退入州城,杜虎亲自带着五十艘大船驶入了乌江。

州城附近的乌江江面,平均宽度在一里左右,等杜虎的船队驶近乌江口时,敌船已经迎上来了。

兴许是得知了安**船只“擅长”钻入船缝用侧位火炮进行轰击,彼等的大船密密麻麻布置在布置在乌江口,将江口封锁得水泄不通。

杜虎见状便带领船队继续向大江上游驶去,此时,安**的船队是侧位,而明军船只全部是船头对着大江。

“呜……”、“咚咚咚……”,随着牛角号和鼓声的响起,安**船只的桨手和橹手加快了划桨、摇橹的频率,只见安**的船只在距离敌军的船头只有不到十丈的地方一一驶过,快到江口的尽头时,船队的左侧发出了巨大的轰鸣声。

这次安**船队的侧位火炮装填的全部是实弹,最后所有的船只都停在江口对着明军船只猛轰!

此时何万盛的五千人已经将大营里刘惟明的一万人马压缩在大营西侧和南侧,刘惟明的人马有一部分打开西门逃了出来,那里还有一部分明军的船只可以接他们过江。

何万盛见状也很着急,若是让敌人全部过江了,加强了州城的防守可不好了。

不过刘惟明断后的军卒此时眼见挤不到南门附近的码头区,反而破釜沉舟与安**对杀起来,何万盛也只能干着急。

不过李安国此时却很快抓住了战机,他让李思文带着另外四千人绕过大营南侧杀向了码头。

这下拥挤在码头上的明军乱了,都拼命向船上挤,此时李安国安排的另一路三千人在彭家声的带领下绕过大营北侧也杀向了码头。

见敌军杀到码头这边来了,布置在码头的几十艘大船赶紧向对岸驶去,惹得还在岸上的明军大骂,有的还拿起手中的弓箭、火铳向船上射击,船上的人也不甘示弱,纷纷还击,在船只驶向对岸的过程中不断有人落水。

这时两侧的安**杀到了,留在岸上的明军见状只得跪地投降了。

此次攻击大营的战斗,安**以微小的代价杀死杀伤敌人两千多,坐船跑掉了近三千,还有五千余人做了俘虏,日必天王刘惟明倒是脚快,他算是第一批上船的。

彭家声、李思文两人将俘虏缴械之后又回到了大营,彼等还未彻底安顿下来,大营的南侧又有一支兵马杀到,人数起码超过万人!

李安国一早便知晓有这么一支队伍杀过来了,如今他的身边只有三千多人,不过最精锐的那三百大铳兵、三百大枪兵、三百十字斧兵还在,另外秦峰带着的五百亲卫是李安国身边仅有的骑兵队伍。

大营里的彭家声得知后赶紧带着三千人回来了,李安国笑道:“看到对方的大旗了,一个张字,看来这大营里也就是刘惟明的万余人马,曾英虚张声势将张字旗也挂在里面,好让我等以为他手下的悍将张天相在里面,没想到这张天相竟埋伏在南边”

彭家声说道:“大都督,还是让我这三千人前去迎敌吧”

李安国摇摇头,“不了,你等刚刚厮杀一场,就在后面为我压阵,我等这九百最精锐的部队练成之后还没有厮杀过,如今正是检验彼等之时”

敌方大阵里,在后面骑着马的张天相一脸郁闷,他今年只有二十五岁,不过已经是曾英手下的四大悍将之一,还是曾英的四大义子之一,原本是流落到四川的汉中明将,善使长枪和刀盾,是曾英两大步军营头的统领之一。

他郁闷的是,原本曾英的计划是乌江东岸的大营至少能坚守半天,那时武大定、张天相再突然杀入,贼军必定大乱,届时大营里的刘惟明部再从里面杀出去,里应外合之下,全歼贼军,立下惊天大功也不是没有可能。

没想到不到一个时辰贼军便攻破了大营,如今武大定的骑军没有消息,估计中途也被拦截了,只得让张天相部提前发动了。

曾英旗下的精锐兵力,最精锐的一部自然是如今还在重庆驻守的的胡鸣凤部,接下来就是张天相部了,加上李占春、余大海下辖的一万人,也就是三万精锐部队。

所谓精锐,一则是这些人都是在姚黄余部、流落到四川的明军、招抚的闯营、西营人马中比较精悍的,另外自然也是武器、甲胄齐备的,加上一个合适的统领,自然可称为精锐。

张天相肤色微黑,身材瘦高,颌下三缕长须,手中提着一杆长枪,他这万余人马,有三千刀盾兵,两千弓箭手,剩下的全是用四川特产的白蜡杆打造的长枪兵。

如今他让刀盾兵排在前面,弓箭手继之,在接近敌军大阵时,第二阵的弓箭手便是一阵抛射,不过安**的士卒都有铜盔,看见敌人开始抛射箭只身体也微微向前倾,故此,从天而降的箭只除非某人特别倒霉被射中肩膀,这漫天的箭只看似声势惊人,实则没起多大的作用。

张天相将大队分成了两个大的方阵,五千刀盾兵、弓箭手突前,五千白蜡杆长枪兵殿后,如果敌军在己方箭只抛射的情形下大乱,突前的刀盾兵便会急速杀入,届时长枪兵还可以进行两侧的包抄。

没想到敌人在己方箭只的抛射下居然岿然不动,不过事已至此,也只有让刀盾兵上了,五千长枪兵也分成了两个方阵,一左一右位于前方大阵两侧,整个队形呈品字形向前缓缓压了过去。

九百安**精锐,以三百大铳兵居中,左侧是三百大枪兵,右侧是三百十字斧兵,除了大铳兵以外,都是重甲,所谓重甲,也就是棉甲外面还罩了一层细鳞甲,九百人本来就是身体强悍之辈,再加上两层甲胄,当他们面向敌军行进时,这声势也颇为惊人。

渐渐地双方的距离只有不到三十丈了,每排一百人,三排大铳兵开始发射了,等硝烟散尽时,只见地方的刀盾兵方阵已经出现了一个大的缺口,不过此时彼等也冲了上来!

偏隅于饱受摧残的重庆府的曾英自然没有多大财力、物力为麾下配齐铁盾或铜盾,突前的三千刀盾兵手里都是榉木做的木盾,在西南地界也算是上好的硬木了,不过面对安**的三百大枪兵、三百大斧兵还不够看。

在十五斤重的大枪、十五斤重的大斧的打击下,木盾不是被击破便是被砍断,也有枪头、斧头被卡在木盾上的,不过还有第二排的大枪兵、大斧兵遮护、协助。

于是在第一轮的打击下,安**这边损伤不大,明军却有几百人惨死在大枪、大斧下。

张天相见敌军如此凶悍,赶紧让两侧的长枪兵快速向前,而李安国这边一左一右也是各一千长枪兵,这两千长枪兵可是石柱宣抚司上百年赖以成名的白杆兵,虽然人数不如明军多,不过坚韧、耐战却远远过之,否则彼等也不会在辽东大凌河大显神威。

饶是如此,敌军还是利用人数优势堪堪抵挡住了白杆兵,不过还是在缓缓地后退,与之相比,中间那六百大枪兵、大斧兵却进展迅速,将对面的刀盾兵不断向后压。

如果此时你从天上向下看,就会发现明军的大阵总体来说在缓缓后退,不过退的速度又不一样,中间的刀盾兵、弓箭手退的最快,两侧的长枪兵则稍微慢一些。

战斗过了半个时辰后,战场上突然想起了“砰砰砰”的火铳声,此时彭家声的四千人正坐在原地歇着呢,那这火铳声是从哪里来的?

只见从山上的道路冲下来几千安**,正是不久前在山上收拾完武大定部的山地营堵正明部!

只见堵正明这三千人前面是一千佛朗机铳手,分成四排,悄悄接近敌军侧方位阵型时对着敌军长枪兵就是一阵射击,接着是第二排、第三排、第四排,等长枪兵方阵大乱时,后面的一千苗刀兵便趁乱杀入。

张天相的大阵本来就在缓缓后退,堵正明这一杀入大队就全乱了,一个个纷纷回到以前在姚黄队伍、明军队伍的状况,撒开丫子便往后跑。

张天相见状不禁暗自后悔,早知道敌人还有这么一出,自己就不会将所有人马压上去了,如今他的身边只有一百骑马的家丁,这些自然可以当做千人来使用,不过就算如此也挽救不了大局。

最后张天相在家丁们的护卫下不甘地向后跑了,张天相这一跑,身后的明军便跑得更欢了,李安国见状便带着两千多人追了上去,彭家声见堵正明驾到,敌人又败势已定,便招呼坐在地上的安**赶紧起身,然后向李安国追去。

没想到张天相这部“精锐”虽然有些名不副实,不过这跑起路来却一点也不含糊,竟一气抛出二十多里地——也是,姚黄余部以及窜入四川的明军能平安抵达四川,肯定是翻山越岭过来的,过来之后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山里打转,加上又多是精悍之辈,这体能一途也差不到哪儿去。

就这样,安**在后面追着,张天相部在前面死命跑着,两支大军都沿着乌江东岸的官道猛跑,李安国倒是想带着五百骑兵赶上去,不过还是被秦峰拦住了,五百骑看似不错,不过扔到近万人的大军里面还是不够瞧的。

不过有这五百骑兵跟着,张天相部跑得再快也脱不了身。

渐渐地,双方竟一直跑到南边五十里开外的武隆县附近。

看到前面的城池,张天相不禁长舒了一口气,正欲催马上前进入城池,前面的官道上一堵用沙袋砌成的矮墙挡住了他的去路。

一看到那熟悉的旗帜,张天相有些天旋地转,差一点栽下马去。

“安**雪峰营童”,童天阅赶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