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美僮传奇 > 第二百五十三章 南风正盛之五:多尔衮的决断

进入六月份后,位于北方的北京城也开始热起来。

这日,天空彤云密布,眼看着一场大雨就要来临,这对于久旱的北方来说真

是天大的好事。

不过对于紫禁城东南角的南内群殿来说,这意味着另一场暴风雨的来临。

南内群殿,以成祖皇帝钟爱他的皇太孙,并让他在此地居住而闻名,后来英宗皇帝被瓦剌释放后回到北京,也被安排在此地居住,等他重新上位后,深感此地是他的“潜邸”,重新上台后又时时翻新、修葺、扩建,并不时回到此地小住。

满清占领北京后,此地便成了摄政王多尔衮的住所。

多尔衮昏迷已经两日了,他的“后宫群”庞大,自己又没有嫡亲的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占领北京,大败李自成之后便认为天下已尽在囊中,便日夜耕耘,希望他的妃子们能给他诞下一个儿子,可惜事与愿违,到今日为止成效仍不大。

不过正因为日夜操劳,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本来他就在诸兄弟中长得细瘦,如此一来身体就更差了。

接到海州、胶州两地朝廷苦心经营的水师被可恶的安**席卷一空后,他当即晕倒了,如今负责东海水师的博洛还跪在前殿,等着多尔衮醒来之后的暴风骤雨。

博洛说是跪着,可摄政王府的上下哪儿能让这皇室宗亲子弟受苦,跪是跪着,不过一日三餐也没少,累了还能趴在地上睡一会儿。

再过半个时辰便是三日了,博洛自然不敢离开,不过三日之后便可以了,若是多尔衮一直不醒,自己总不能一直这样跪着吧。

马上要到正午时分了,跪在地上的博洛腹中倒不饥饿,不过一阵睡意却猛地向他袭来,也是,趴在地上睡觉哪儿能跟在床上比?

于是他的脑袋有些不听使唤了,虽然强忍着,不过脑袋还是不争气地不时碰在地上。

“贝勒爷!”

南内太监的一声大叫将博洛惊醒了。

“贝勒爷,主子醒了,正在用膳,吩咐奴才过来让贝勒爷起来,赶紧回去歇息一阵,下午申时去武英殿议事”

博洛如释重负,他朝着多尔衮的寝宫凤翔殿恭恭敬敬磕了一个头,踉踉跄跄站了起来,后退了三步,然后转身离开了。

申时,武英殿。

武英殿是多尔衮日常办公的地方,自然也在大内。

博洛回去之后略略眯了一会儿,又草草扒了两口粥便穿着朝服去武英殿了,他本来以为自己是最早的,没想到武英殿已经是人声鼎沸了。

他见多尔衮已经坐在主位了,赶紧过去请安。

多尔衮挥挥手让他坐下了,博洛一见心里又安定了几分,赶紧坐下了,坐下之后他偷偷瞧了一下。

只见在座的有豫亲王多铎,多尔衮在兵事上的主要支持者正黄旗的固山额真谭泰,镶黄旗的固山额真拜音图,满人的文臣之首、吏部尚书巩阿岱、大学士刚林、祁充格。

汉人除了李率泰以外都是一些文臣,包括大学士冯铨、宁完我、陈名夏,还有一人博洛没有想到,那就是一向以皇太极的忠实拥趸自居的汉人大臣之首的范文程,此人虽然贵为大学士,不过这一段时间并不受多尔衮重用,如何也将他请来了?

多尔衮刚开始摄政的时候称为“叔父摄政王”,今年则升级为“皇叔父摄政王”,不多久便会封为“皇父摄政王”了,这三个步骤与汉人野心家篡位前夕的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三个步骤也相差无几了,如今的多尔衮正处于入朝不趋的阶段。

也就是被皇帝召见时不用直呼其名,可以大摇大摆地进来。

“博洛”

多尔衮长得确实细瘦,肤色也有些发黑,昏迷了三日后这精气神也有些不足,声音很是虚弱,博洛听过之后赶紧在他面前跪倒。

“罢了,你坐着说吧,将那安国贼军,不……今后就叫他祸国贼军,那祸国贼军是如何将大清两处水师击败的一一说来,不可隐瞒半点事实!”

博洛坐下后将自己的屁股朝前挪了挪,一五一十地将两处水师的战事说了。

“这么说贼军的船只加起来只有五十艘?”,发问的是多铎,眼见自己的九哥大病初愈,这种事自然有他来代劳。

“是的,其船只只有一艘硕大无比,其它的比我等的还要短一些,不过却比我等的船只高一些,都设了两层的火炮,彼等的火炮多半为千斤以上的大炮,威力强过我军”

“嗯,彼等的海船可以在海面快速行驶?”

“是的,彼等船只的桨手配置应该大大多于我军,顺风时则张帆出击,逆风时则使用桨手划水,来去自如,我等的大船虽也配了一些桨手,不过与贼军比起来就差一些,主要还是依靠船帆”

“那你等船只众多,为何不围上去夺船?”

“豫亲王,在海面上作战不像在陆地,想要围上去也需要风力配合,加上彼等船只速度快于我等,所以……”

“我等倒是有几艘船只贴上了一艘大船,不过在其散子狂轰之下死伤惨重,根本就无法靠近彼等”

“又是散子……”,此时多尔衮说话了,说完此话,他看向巩阿岱,“巩阿岱,我等设在京师、辽阳的作坊散子制作的如何?”

巩阿岱此时的职位是大学士、启心郎,这启心郎表面上是精通满汉两文,在满汉大臣之间翻译、沟通之人,实际上在清初的时候隐隐是满大臣之首。

“回禀主子,已储备了一些,不过想要大量用到战场上还需要一些时日?”

“那等到何时才能大量使用?”

“应该在一年左右”

“嗯,火炮呢?”

“辽阳正在大量制作,京师的作坊刚刚复起不久,目前仍以打造兵器铸造炮弹、散子为主”

多尔衮点点头,“诸位都说说吧,言者无罪”

“九哥”,多铎起身说道,全天下也只有他一人敢如此称呼多尔衮,“还是臣弟当初在江南心慈手软,没有尽起大军与贼军决一死战,否则贼军也不会做大到如此地步”

多尔衮摆摆手,“不说这些了,当时江北初定,尼堪败绩,换做是我也会这么做,眼下紧要的是要想出法子对付贼军”

“九哥,以臣弟之见,长江沿岸港口众多,可渡之处比比皆是,想当初我等用小船、木筏便攻下了孤悬于大海之上的皮岛,何况风平浪静的长江?如今江北三王手下兵卒众多,也操练了许久,也该让他们动一动了,只要占据一处江南的据点,便可以此为根基重兵突进”

“重兵突进?”,多尔衮冷哼一声,“你的意思是就粮于敌喽,否则没有水师的遮护,这粮草如何过去?”

其实久历行伍的大将多铎何尝不知晓此中的厉害,不过眼见着江北三王的兵力都扩大到五万左右,此时若不让彼等南下与安**打上几仗,就这么拖下去也不是一个事,说不定还有萧墙之祸。

至于三王如何渡过长江,那就要靠他们自己想办法了,何况还有老谋深算的洪承畴在执掌大局。

多铎开口后别人就不好说什么了,多尔衮于是便将目光看向范文程,“范学士,依你之见……”

范文程先站起来向多尔衮躬身行了一礼,多尔衮赶紧让他坐下。

“摄政王,以下官之见,有上中下三策可定江南”

“速速说来”

“其一,将水师、船坊转移到金州,继续厉兵秣马,等到时机成熟时,便麾师南下,先占了明国的苏杭一带,再在陆地上与贼军决一死战,届时江北三王同时发动,贼军必定不能支撑,此乃上策”

“其二,令肃亲王、平西王速定四川,在那里或顺江而下,或沿着贵州、云南进攻其两广之地,同时江北三王也同时发动,此乃中策”

“其三,令三王即刻攻击江南,以下官来看,成功机会很小,不过一旦打开打开一处缺口并能占据贼军广大的地方也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此乃……”

范文程本来想说这是下策,不过偷偷瞄了一眼多铎,嘴里却改成了“第三策”。

多尔衮闭上眼睛思虑良久,半晌才睁开眼睛。

“本王倒是觉得范大学士的中策不错,若是肃亲王、平西王三军用命,必定能在短时间内击败献贼,届时如果我大清将士能追着献贼往云贵方向跑,一路猛追,不给彼等喘息之机,彼等只有窜入两广一途,届时……”

“九哥,您这计策可比范文程的高明多了,献贼的军队绝对不是云贵明军能阻拦的,届时我军追在后面,将彼等赶到两广附近,再联络联络南京方面,要求彼等与我大清一起讨伐这祸国贼军,三王也同时发动,贼军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支应不过来!”

多尔衮点点头,“我也是这个意思,这样吧,博洛你去旅顺戴罪立功,限你一年之内无论用什么法子参照贼军的制式建造大船三百艘,船工、银子都不是问题”

“嗻!”

“十四弟,你再辛苦一趟,去安庆坐镇,做出一幅我军要大举进攻江南的样子”

“嗻!”

“詹岱!”

“奴才在”,詹岱是多尔衮摄政王府的侍卫统领之一。

“立即派人去汉中,晓谕肃亲王和平西王,让彼等务必在半年之内拿下四川!”

“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