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美僮传奇 > 第二百五十章 南风正盛之二:杜虎的行动(上)

李安国迎娶了葛嫩娘,安**上下终于舒了一口气。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永和二年六月一日,这日是李安国长女李婉华两

岁的生日,广州大都督府是一片欢腾。

不过李安国却欢腾不起来,在广州结结实实待了一个月后,他的三位夫人又

都怀上了,整日呆在府中也不是事,他便趁着南风再一次回到了江左芜湖。

在李安国将主要精力放在两广一带后,江左省也迎来了大发展。

安**的江左省,包括原属大明南直隶的太平府、池州府、宁国府、徽州府、广德州,原南直隶江南的战略要地全被安**占了,现在的南明小朝廷除了杭嘉湖平原以及宁绍平原、遍布山地的福建、浙江,已经完全没有迂回的空间了。

不过以杭嘉湖平原、宁绍平原的出产,养活半个中国都没问题,加上此地人烟繁盛,经营好的话还是能具备很强的实力的。

按说以安**的实力,占了浙江,将福建、南直隶切断也不是难事,不过李安国并没有这么做,原因也很简单,这么做的话,小朝廷眼看大势已去,没准又会起借虏平寇,或者直接引入清兵帮助彼等防卫的心思。

故此,要打的话,必定是要倾尽全力,全面进攻、一举灭之,让江北的满清还没反应过来就灭亡了小朝廷,等他反应过来时安**已经尽收江南之地。

李安国南下两广这一段时间里,布置在太平府的李振国的兵力已经增加到两万人,全部是按照以前的九江营来配置的,如今像以前九江营那样的营头,李振国这里有两个,两万人,广州的彭家声是一个,一万人,惠惠来的宋奎光是一个,一万人,一共四万大军,是安**步军里面最精锐的营头。

除了太平府的李振国,宣城的黄得功有一万骑兵,广德州的贺云龙有一万两千人,广信府的花小山有一万两千人,建昌府的邱福有一万两千人。

如此一来,南直隶、浙江边境就有近七万人,按照李安国的想法,以这七万人拿下南直隶和浙江完全没有问题,福建方面,花小山、邱福的部队扼控其西北面,杨天星、张勋、宋奎光扼控其西面,等战事一起,张勋、宋奎光便可立即攻向潮州府,花小山留下少量兵力扼控边界即可,主力部队自然杀向浙江。

不过想要在短时间里攻占偌大的三地,光靠陆师是不行的,届时其中的关键便是水师了,南面的安**海军自然要与郑芝龙决战,北面吧,明军在崇明岛、舟山岛及台州、温州还有一定的力量,不过历史上这些水师连鞑子都打不过,遑论如日中天的安**水师了。

所以此时的的关键便是江北的鞑子不出来捣乱,届时彼等一旦得知安**大举进攻南直隶,又绝对会出来捣乱,不过彼等想要坐收渔利也需要本钱。

这个本钱便是自己的水师,若是没有水师的配合,彼等想要过江捣乱也不能。

按照按察司的情报,鞑子在襄阳、海州、胶州三地都在大力建造船只,三地船只的督监大臣还是由原七贝勒阿巴泰的第三子多罗贝勒博洛为首,李元芳的次子李率泰为辅,规格相当之高,其中李率泰坐镇襄阳,博洛坐镇胶州,都是一幅不打造出一支满清的强大水师誓不罢休的尽头。

自从发生安**水师烧毁、捣毁闯营船只的事件后,满清对汉江进行了严格的管制,主要港口附近随时可以拉起铁索,河水较浅处也可随时打入长长的木桩,防备的便是安**水师逆流而上进行破坏。

如今汉江是不能逆流而上了,不过汤志在武昌附近布置了大船一百多艘,紧紧盯着汉水的出口——彼等想要突袭江南,也只有通过汉水将大军运过去,守住了武昌附近的江面便守住了江南。

原本湖南的宋江、武昌的汤志、江西的王自羽、芜湖的杜虎各有一百艘大船,上次李安国回到江西后便对各家的船只做了一些调整,从宋江部、王自羽部各抽调了十五艘大船给汤志,如今的武昌附近江面就多了三十艘大船,鞑子想利用汉江突袭江南,这难度也不是一般的大。

当然了,长江如此之广,想要处处设防也办不到,敌人若是用小船、竹筏渡江你也不可能防备得过来,不过如今的安**在主要港口都安装了火炮,小船也是昼夜巡逻,鞑子无论采用什么方式,成功渡江的机会不是没有,不过机会不大罢了。

所以,如今对安**这一大的方略可能会造成影响的便是鞑子正在海州、胶州打造的战船了,彼等届时沿着东海南下,从长江出海口绕到江南,或直接在江南登陆,那就是安**力不能及的所在。

这日,李安国登上了杜虎的船只——湖南各船场新建的五十艘三层甲板大船,还有一艘特别的大船,一共五十一艘,如今黄得功的大舅子翁之琪是杜虎部的监军,也随船出发。

由于此行的目的颇为机密,在九江负责江西、湖南、江左三地军事的贺小石、政事的周文江还以为李安国是随杜虎在长江上操演,便也没过多劝阻。

经过两年多的历练,如今的杜虎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水师将领,如今更是升任都督,与汤志、宋江两人分庭抗礼了。

船上还有杨文利以前跑京师一带的船工数名,难道李安国是准备……

船队从芜湖港出发后,一路顺水东行,芜湖到长江出海口有近千里,不过如今杜虎的水师昼夜巡逻这一段江面,水文情况都很熟悉,晚上也可以行驶,如此一来,一天一夜功夫便航行到崇明岛附近。

杜虎船队的出动,无论是江北的鞑子,还是江南的黄蜚、沈廷扬都很紧张,不过看到安**并没有并没有登陆作战的意思,于是都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

抵近崇明岛后,如今控制此岛的水师总兵黄斌卿如临大敌,纠集手下所有船只来到江心严阵以待,不过安**船只却没有理会他们,直接沿着岛屿北边狭窄的水道出海去了。

此次出海,五十艘新建的大船一早就按照在海上航行的规制对水密舱、压舱石进行了调整,两丈高的大船,如今有一丈二尺在水面上,七尺在水下,从下到上,桨位、一层炮窗、二层炮窗都可以使用,不过来到海面上以后,波涛汹涌,海水随时可以倒灌进来,这桨位一般情况下是不会使用的。

黄斌卿不放心,带着船队跟在后面,看到安**的船队驶出大海后直接向北驶去,这紧绷的心里不禁松弛下来。

不过他心里也有些疑惑,这安**的水师是要闹那般?在江面上折腾还嫌不够,非要到大海上去折腾?

不过他也要感谢安**,若非是他们,如今江南一带早就是鞑子的天下了,如今明摆着安**的船只是北上去找鞑子的麻烦的,这对于明军来说自然是好事,不过一想起如今的明军竟然要托庇在安**的羽翼里才能生存,这心里自然也很不是滋味。

后世江苏附近的海面,岛礁很少,沿途所见皆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不过沿海一带的海水不深,与福建、广东的海域相去甚远,这也是为什么平底的沙船能在此通行无阻的重要原因。

新建的大船长度已经接近沙船了,还有几乎一半在水下,更不怕狂风巨浪的袭击,不过这里到底是大海,也不可能贸然行事,船只每日只在白天航行五个时辰,四日后终于抵达了海州附近。

通州鞑子的警讯很快便传到了海州,等安**的船队航行到附近时,鞑子已经安排了约莫八十艘大船在海州南面的海域严阵以待了。

李安国举起千里镜看了一下,鞑子的船只比安**的还略大一些,不过或许是受到太多沙船的影响,多是平底的宽头船,火炮也布置了两层,一层在船舱里面,另一层居然放在首层的甲板上——难道彼等不怕风雨?

根据炮窗来看,鞑子沙船与安**差不多,两层每侧都是四五个炮位,看来荷兰人已经将如何固定火炮以及通过导轨滑动火炮的技术传授给了鞑子,否则彼等一定不敢在船舱里设置火炮。

不过安**也不是完全没有准备,他们这次带来的大船中还有一艘比其它船只大上一号的大船——九江号。

这是杨俊生等人当时拿到确定后的图纸后心痒难煞,在去广东之前便在鄱阳湖星子港利用徽州的硬木建造的一艘,自然不能建造像广东号那么大的,不过也有十丈长、两丈宽、两丈半高,有底座的设计,船只空载之时便有五尺在水下,加上压舱石之后便有六尺了,满载的话有一丈的船体在水下。

还是两层的火炮,第一层两侧各有一千五百斤重的火炮六门,第二层则是则是各五门千斤的火炮,加上首尾各一门千斤重的火炮,一共二十四门,比广东号、广州号自然差一些,不过与俘获的郑芝龙的那些大船相比也相差仿佛。

鞑子或许是知道了安**船只惯用的利用敌军船只的缝隙用侧位的火炮攻击的战法,此次他们南下迎敌异常谨慎,船头全部向南,船只之间的距离不过两丈,队形也很整齐,近八十艘大船以十艘为一排排成了八行。

“噗呲”,李安国见状不禁笑出了声。

安**的船只还没接近到可以释放火炮的距离敌船船首的火炮就开始鸣响了,安**船只不为所动,乘着强劲的南风继续朝敌船冲过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