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美僮传奇 > 第二百二十四章 宏智法师

明末美僮传奇 第二百二十四章 宏智法师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14:49 来源:笔趣阁

沈云英最终与薄钰玉成了好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安国的心也渐渐淡了下

来,最后干脆让沈云英带领一千步军驻扎麻涌岛,与薄钰夫妻两人都在岛上住,也算是一段佳话。

一个月后,岭南的暑气慢慢袭来,这日,李安国正在书房里打盹,他现在的

亲兵头子,原梅山的一个书生、安**首届武举的第十名,现如今是李安国的亲兵总管叫秦峰的叫醒了他。

“大都督,张知府过来了”

李安国点点头,回头看了看身后的挂钟,还不到中午两点,这张家玉怎地过来了?

“大都督,没打扰您歇息吧”

李安国没好气地看了他一眼,“元子此来何事?”

“大都督,我听说了一位大才,正在广州城中,一听之下便急着向大都督禀报来了,竟然忘了时辰”

“哦?无妨,是何人才?”

只见张家玉眉飞色舞,“大都督,此人不禁家学渊源,精通典籍,还会西夷语言,精通算术、天文之学”

“哦?”,这下李安国一下全醒了,在他脑海里,有宋应星、奚鼎铉、薄钰三人辅佐他已经是意外之喜了,竟然还有这样的人物?

“在何处?”

“大都督莫急,下官还是从南海县令那里得知的,此人以前在县令家里做西席,大都督您占领广州后此人心灰意冷便遁入空门,如今是城北白云寺的佛门弟子”

“原来是这样”,李安国一听便失去了兴趣,既然对安**无意,自己倒不用去凑没趣。

“大都督”,只见张家玉正色道:“此人与我是同年,当年在北京时我是翰林院庶吉士,他是翰林院检讨,还是永王、定王的师傅……”

一听此话,李安国突然想起一人。

“赶紧去白云寺!”

张家玉笑道:“下官就知道普通的儒生不会入大都督的法眼,不过此人确实非凡”

李安国带着张家玉、秦峰以及二十名亲卫骑马朝城北走去,不多时便来到白云山脚下。

山上设有三处小的城堡,正好设在白云山的凹陷处,是广州城北的屏障,而白云寺就在正中间的那座城堡附近,半山腰处。

来到白云寺下面,李安国不顾秦峰的劝阻,只带了张家玉和他,一共三人沿着上山的石阶拾级而上。

小半个时辰后便来到了白云寺,广州城里此时有大的寺庙三座,白云寺便是其中之一。

三人都是便服,来到大雄宝殿面前时见到一位小和尚,张家玉说道:“这位小师傅有礼了,我等是前来拜见宏智法师的,烦请通禀”

“宏智师兄?你等稍候”,那小和尚见三人都器宇不凡,也不敢推脱,便进去叫人了。

不一会儿,只见小和尚领出来一位约莫三十余岁的和尚,只见那人面容憔悴,双眉紧皱,似乎有百幅愁肠郁结在心里。

那人甫一见到张家玉吃了一惊,不过瞬间便平定下来,“诸位施主,见贫僧有何事宜?”

张家玉笑道:“密之,我是元子啊,你不认识我了?”

“阿弥陀佛”,那人却是双手合十唱了一喏,“贫僧宏智,什么元子、密之,一概不知”

“你!”

李安国笑着将张家玉挡住,“这位大师,相见便是缘分,何不请我等进去一叙?”

那人见张家玉对此人恭恭敬敬,又生得眉清目秀,隐隐有些知晓此人是谁了,见他如此说,也不好推脱。

“各位施主,随我来吧”

众人进到那人的房间,只见房内不像禅房,倒似书房,书架上书籍累累,桌上笔墨纸砚俱全,还正摊开了一张白纸,旁边的砚台幽幽,上面搁着一支毛笔,笔尖温润,可见此人方才正准备提笔写字。

李安国笑道:“大师,可否让我写一幅字?”

那人虽不知李安国是何意,不过还是伸手表示了一个“请”字。

李安国仔细想了想,挥毫泼墨写下了十个字。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李安国的字体龙飞凤舞,宛若龙蛇,挥挥洒洒,那人先是一喜,不过在看了那几个字后便怒道:“施主莫非是来消遣于我?”

李安国微笑道:“非也,既遁入空门,自当幽寂禅定,心无旁骛,何必布置书房,为何满目忧色?我看师傅是尘缘未了,故有此说”

那人一听,半晌未语,最后一声长叹,“被施主说中了,好吧,我等坐下喝茶吧,师弟,去沏一壶好茶来”

张家玉说道:“密之,你这是何苦?”

那人幽幽地叹道:“神京沉沦,先皇殉国,金枝玉叶消散无踪,我作为二王的师傅还苟活至今,岂不悲哉?”

其实当时张家玉也不光彩,还主动投靠了李自成,听闻此话不禁脸色一红,便也沉默起来。

李安国说道:“看来师傅还是有些向往辛稼轩的那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了”

那人摇摇头,“我等凡夫俗子,如何能与稼轩公相比”

“错!”,李安国整整衣袖站了起来,“以我观之,此时情形与稼轩公当时何其相似,当时金人的铁蹄肆掠江北,如今金人之后仍然肆掠江北,凡是有志之士,当提三尺长剑,振臂一呼,以驱逐鞑奴,拯救百姓、恢复中华为己任,此行方是大丈夫所为”

“若是人人皆遁入空门,或隐居南山,自己是好了,奈苍生何?奈天下何?”

他抽出自己随身携带的秋水雁翎刀,用指头弹了弹,工部为他特制的钢刀发出“铮铮”的正音,并大声吟道:“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他再次剽窃此句时,用了后世诗朗诵的方式,语气抑扬顿挫,加上他那圆润悦耳的声音,众人听了不禁悠然神往。

李安国吟罢此句,见到那人嘴巴张了张,心里明白他此时想要说什么。

“先生,可知天下为何有唐宋明?”

那人嗫嚅道:“兴旺更替,自然有之,难道其中还有道理?”

李安国道:“我刚才所说少了一朝,你等自然知晓是何朝,纵观古今,除去此朝,大多数还是汉家的天下,或还有汉家的半壁,宋之代周,没有人说他不好,明之代元,更是人心所向,不过元之代宋却是我汉家儿郎心中大耻!”

“我知晓先生刚才想说什么,无非是闯营攻陷了北京,你等耻于从贼,而我又是西营的出身”

“我却要说这大明不得不亡,士绅烈火烹油,小民哀鸿遍野,亡是一定的,无非时间早晚而已,正如史籍所昭示的那样,天道循环,报应不爽,如果取代他的是一个更好的朝廷,内能安抚百姓,使其各安其业,其乐融融,外能抵御外辱,平定天下,为何不箪食壶浆以迎之?”

“何况礼记有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此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某一姓之天下,某一姓之天下,若是道德沦丧,阴阳失衡,自然被某更好的天下所取代,何必如丧考妣,婉转哀泣?”

那人嘴巴又张了张,半晌才说道:“你就如此笃定自己能取得天下,取得天下之后又能治好天下?”

李安国道:“反正我说了你也不信,何不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我等刚刚在广东境内清丈田亩,划分田地,厘清两册,又在全境扫黑除恶,如今的广东已不是以前的广东,至于早已纳入安**麾下的湖南、江西等地更是蒸蒸日上,一日千里”

那人又道:“我不过以前是一名普通的读书人,侥幸中了进士,也不过泛泛,听闻安**俘获的名臣大将无数,最后都放了,何须在区区身上花费时日?”

李安国摇摇头,“你与其他人不一样,我所重者,乃学贯中西之辈,先生既通典籍,又涉西学,听闻于数学、天文、物理都有涉猎,更与西人传教士有些来往,这些人不会拘泥于故纸堆,眼界自然开阔一些”

“方今天下,我中华自有几千年的传承,不过在数学、物理、奇淫巧技一途已经有些落后于西方了,相信先生与传教士的往来谈吐中已经明白了这些,如今只有敞开胸怀,虚心接纳彼等之学说,中华方有重新崛起之时,若是让满奴窃取了天下,彼等不堪更甚大明,岂不辜负了我大好的汉家儿郎?”

“你如此重视西学?那中国之学……”

“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凡是闭门之学,必定渐渐衰败,只有胸怀广阔,海纳百川,方能博采众长,依我来看,有八字可为我等共勉”

“愿听其详”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那人听了此言双目紧闭,半晌终于睁开了双眼,李安国再看时,只见他眼里似乎少了一些哀愁,多了一些清澈,神色也淡定了许多。

“在下若是投效安**,能授何职?”

“先生中西学说都颇为精通,当主持礼部,大兴教育,沟通外夷,听闻先生与毕方济有些来往,当知这些传教士都是大学毕业,此大学非彼大学,我准备在礼部下面兴建一所中国自己的大学,学制效仿西夷,先生可为礼部尚书兼大学的校长”

“啊?!”

这时连张家玉在内都有些惊呆了,他想到了李安国会重用此人,却没想到会重用到这个地步,一上来便是部堂的首席兼国子监祭酒!

那人眼睛隐隐有些湿润,声音也有些哽咽,“大都督学贯中西,文武双全,竟对区区如此看重,我方以智若是还拿捏作态,当非人子,愿在大都督麾下效犬马之劳”

“好!”

李安国与张家玉对望一眼,二人皆是会心一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