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美僮传奇 > 第一百六十五章 粤事(1)乐不思滇

明末美僮传奇 第一百六十五章 粤事(1)乐不思滇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14:49 来源:笔趣阁

金秋十月,初。

广东韶州,韶州总兵府,后院。

广东本地出产的藤制躺椅上,一位约莫三十多岁的汉子正躺在上面闭目养神,

只见此人身材虽不甚高,却异常粗壮,他穿着一身家居常服,身边一位年轻的瑶人打扮的女子正在给他捶腿。

此人貌似悠闲,不过从他眼皮轻微的跳动来看,此时的他正在想着某事,另

外此人身在后院家里,腰畔却还挂着一柄黑沉沉的大刀,此刀连刀带鞘都是由精铁打成,刀鞘上也不是寻常大明常有的云纹图饰,而是蚀刻着鬼怪猛兽图样,刀身也是苗刀样式,不过却比苗刀略宽一些。

此刀连刀带鞘只怕有十五斤以上,从他刀不离身的情形来看,此人对自身的安危很是在意。

“老爷,林春来了”

只见一位下人出现在后院,看那装束,既不似韶州附近的瑶人、侗人,也不似苗人,倒是与如今大明辖内云南的彝人有几分相似。

此人倏地睁开眼睛,“让他在前厅等着”

此话的声音好似闷雷,低沉、厚重,让人闻而生畏。

他来到前厅,只见一位与他年岁相仿的中年书生模样的人正站在前院欣赏菊花。

“林春见过总镇大人!”

原来这粗壮汉子竟然是如今的韶州总兵,从云南赶过来“勤王”,后又被丁魁楚留在广东的胡一清,说起来这胡一清也不简单,他是大明开国功臣胡大海的直系后裔,后来胡大海的一支镇守云南临安府,后世子孙便世世代代留了下来,世代为临安军将。

明代的云南,汉人不多,少民众多,临安府则以彝人、苗人、哈尼人居多,尤以彝人最多,胡家为了安定局面,便与临安府辖下的阿迷州彝人土知州世代联姻,传到胡一清这一代,也说不清他身上还有多少汉人血脉了。

由于掺杂了彝人血脉,胡一清虽是武举出身,又是开国功臣的后代,他倒没有时下勋臣子弟的纨绔劲儿,倒是时时勤练武艺,操练兵马。

他从云南过来时,几乎将他临安参将名下的精锐抽调一空,大多是当地的彝人、苗人子弟,总计三千人,一千长矛兵,两千苗刀兵,作战时以一名长矛兵突前,两名苗刀兵一左一右配合,与此时广西的狼兵倒有些相似,唯一不同的是这些滇兵的刀具是正常的苗刀,而广西狼兵多用钩刀。

三千彝兵多是他母族的亲族子弟,在他这个世家子弟的带领下骁勇善战,蜚声云南一带,号称“滇奇营”。

如此精兵,自然被两广总督丁魁楚瞧上了,如何舍得放他回蛮荒之地云南?便举荐他做了韶州总兵。

能连升两级,胡一清自然应允,驻扎韶州后,他又开始招兵买马,先后在韶州府招募了汉人、瑶人五千,操练过后,以自己的表哥赵印选驻扎韶州西北部的的乐昌县,扼控湖南郴州方向,以一部驻扎仁化县,扼控江西南安府方向。

自己率领三千精锐亲镇韶州府,这样的布置说不上是固若金汤,不过也算一个三角之势。

至于其它方向,不是广东自己的辖地,便是广西境内,都是大明的疆土,倒不需派驻太多的兵马。

胡一清随身携带的大刀是他母亲从娘家带过来的,他父亲死后便传给了他,这把宝刀是彝人锻造的,以前跟着他在云南征讨土民的叛乱,进出缅甸、安南,不知染上了多少土民的鲜血,临安府一带,“胡大刀”三字就与陈友龙的“活阎罗”诨号一样,可止小儿夜啼。

胡一清自进驻韶州后,很快便领略到了此地的好处。

他甫一到任,周边的瑶人土司便上门联姻,胡一清自然一口答应——这事他的祖上一直到他都很精通,最后便与自己的表哥赵印选一人纳了一妾。

又招募了瑶人、侗人三千作为自己的精兵,加上另外两千汉人,一共八千兵马,可比他以前的三千人威风多了,时值明末,朝廷对下辖各总兵、副将、参将诸人也失去了控制,只要你自己养得起,那便是多多益善。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由于广东地区的粮草也颇为缺乏,丁魁楚便将盐税下放到各镇,让他们自筹粮草。

韶州紧邻湖南,安**兴起后,食盐缺乏,粮食却颇有盈余,广东的商人便与安**做起了生意,作为广东的北部屏障,韶州总兵胡一清很快便体会到了在此地当官的好处。

广东的商人想要与安**做生意,必定要经过韶州、赣州,于是韶州总兵胡一清、南雄总兵童以振两人一时门庭若市,在广东的这一年多时间比他在云南临安府干十年还挣得多,还解决了粮草问题,简直是一举多得。

这顺德商人林春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此人不仅将自己一位小妾送给了胡一清,每月还有不菲孝敬奉上,如今更是广东商界的头几号人物。

既能挣钱,还能养兵,又有女人,这比云南那鸟不拉屎的地方好多了,故此,胡一清内心极为感激丁魁楚,要说目前广东的营头,称得上精锐的远不止他一个,可如今谁比得上他胡一清啊,只有南雄府的童以振与他相差仿佛。

不过由于安**攻占赣州较晚,他胡一清赚的可不是童以振所能比拟的。

故此,他忽然有些乐不思滇了——虽然他的正房夫人、孩儿、亲族都在云南。

再说这林春,虽然日常有孝敬,又送给了他一位年轻貌美的小妾,不过以他胡一清一镇之尊,也不是想见就见的。

他今日召见林春,却不是为了钱财,而是林春刚刚从郴州府回来,他是想从他那里打听安**的消息。

安**占了一半的江南地,并在池州左近大败鞑子的事,几个月后也传到广东来了,鞑子的威势,胡一清虽然没有亲眼见过,不过如今整个长江以北之地都被彼等攻占了,其威势不想便知。

而安**能击败鞑子,其威势还在其之上,有如此强邻在一旁虎视眈眈,饶是胡一清悍勇无比(历史上孔有德南下时,胡一清曾一人杀死几百清兵,当得悍勇无敌四字),也得打起十二分精神应对。

至于林春等人与安**做生意,他倒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也很是需要安**白花花的大米。

“那边有何动静?”

“尚无,大人,小的估摸着,如今这安**占了半个江南地,下一步自然是兵发南京,占了整个江浙一带,哪里顾得上广东这偏隅之地”

“嗯,那就好,不过万事还得当心点,朝廷的邸报可是说了,要千万小心安**利用商人夺占城池,南昌就是这样被攻占的,前车之鉴啊”

虽说胡一清是开国功臣的后代,不过眼下大明日薄西山,对于大明的境遇,他也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眼下紧紧靠着大明的余晖捞钱是正经。

不过他倒是有一个好处,那便是紧紧跟着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丁魁楚的步伐,只要丁魁楚还心向大明,他胡一清便还是大明的忠臣良将。

“不过在下倒听说了一事,不知对总镇大人有没有用处”

“哦?何事?快快讲来!”

“大人,驻扎江西南安府的吴候部最近又在招兵买马”

“哦?何时的事?怎地我的探子不知?”

“大人,也就是九月底、十月初的的事情,在下也是从南安府的一个商户身上打听到的,也不知是不是真的,想那南安府都在大山之中,山多民少,以前吴候的武功营有六千人驻守就有些过分了,难道彼等还想增加到万人?”

“这南安府的民户加起来也不到几万人吧,也不知彼等如何供养大军”

“哼!”,胡一清有些轻蔑地看了林春一眼,“这你就不知晓了,黄册上的民户多是编户齐民的汉人,这大山上不知有多少山民没有纳入到朝廷的管辖之下,多是当地的土司自己掌控,具体有多少人丁,恐怕也只有这些土司、头人自己清楚”

说到这里他也感觉有些奇怪,“唉,不对,这湖南南部有徐勇的营头,江西的南部有杨天星的营头,都是上万的人马,吴候部不过镇守一府之地,六千人马早就够了,为何还要增加人手?”

林春说道:“难道?”

胡一清点点头,“多半如此,彼等现在开始招收人马,一定是刚刚收了秋赋,正是粮草充足之时,嗯,花一个月的时间招募,三个月操练,估计明年开春时分便要大举南下了,不是南雄府便是我的韶州府,到时候清闲日子便没有喽”

林春媚笑道:“就算如此,大人神勇无敌,何惧那区区安**?”

胡一清长叹一声:“此一时彼一时,若是在安**刚刚攻占湖南之地时还可如此说,如今彼等刚刚大败鞑子不久,正是士气高昂的时候,怕是没那么容易”

林春又说道:“既是如此,……”

胡一清打住他,“我等做军将的,一切以总督大人之命是从,本将知晓你等商户与安**往来密切,若是纯粹做生意也就罢了,若是发现你等有勾连外敌,谋夺广东之事,看我不扒了你等的皮!”

林春汗如雨下,“大人放心,在下绝对不会有篡逾之事”

胡一清点点头,“你我还是相信的,这样,这几个月你等不妨与安**多做几次生意,规模也扩大一些”

林春苦笑道:“大人,安**辖内需要何物,何时需要都有定数,这……”

胡一清道:“这就要你自己想办法了,唉,舍不得孩子套不来狼,我再给拨五百石食盐,还有一些个木材,你就分几次进去,这些东西都是安**急需之物,彼等一定会收的,过去之后,你等不妨在当地多走走看看,有什么异常赶紧回来禀报”

林春眼睛一亮,“是,大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