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美僮传奇 > 第一百五十四章 明代版大战牛头山之四:忠心耿耿的降将

下午,安**又先后击退了清军的多次进攻,不过清军的这次进攻学乖了,完全是散兵阵型往上冲,这样的话火炮、火铳的打击效果就不如上午了,不过这样一来能冲到安**阵地前的兵卒也有限,最终还是抵挡住了清军的冲击。

李安国看到马得功用三千人猛攻牛头山前的一个小山头,干脆将这个山头的人马全部撤到山顶的大寨,又将山前另一处小寨的人马也撤回大寨,集中全部兵马守卫大寨。

马得功一日连下两砦,还只伤亡了一千多人,尼堪也很高兴,当即嘉勉有加,不过田雄督战的牛头山镇方向又伤亡了两千多人,刘良佐部攻击铜山镇也伤亡了一千多,整个下午有五千余人的伤亡,尼堪便收兵回营,准备等到池州的卢光祖等人过来后第二日再进攻。

当晚,李安国在自己的营房里接见了已经占领青阳县,正计划攻占池州的贺云龙的人。

“大都督,池州城四面环水,城里还有一万余兵马,实在难以攻打”

来人向李安国禀道。

李安国听了眉头一皱,如今天气渐渐炎热起来,敌方在安**的阵地前死亡了大批的士卒,晚上也没有见他们拖回去掩埋,照这样下去,迟早会发生瘟疫,最后还是安**在阵地前十多丈处铺了一些树枝和干草,喷上香油后烧了,勉强形成了一道十多丈的隔离带。

不过按照他后世的经验,这依旧不保险,想要避免此事,还得深埋了事,不过安**的士卒想将尸体拖回己方掩埋却受到了满奴骑兵的阻扰。

如今唯有尽快结束牛头山的战事才能处理此事。

按照李安国的计划,有了黄得功这五千骑后,他决定将鞑子的这一路兵马全部歼灭,牛头山附近的三大阵地稳如泰山,唯一可虑的便是池州了,池州到牛头山不过六十里,鞑子就算被围,其骑兵也可以很快撤退到池州,然后在那里或战或退都行。

所以想要全歼这股鞑子,必须得拿下池州。

想到这里,他将目光转向黄得功,“黄将军,池州的粮草还有多少?”

黄得功答道:“以前我的部下乱七八糟加起来有近五万人马,耗粮巨大,一般只储存三个月的粮食,池州左近的粮食完全不敷用,都是从江南一带运过来的,按照常理,鞑子又增加了人马,这粮草应该很快就要用完了”

“那鞑子这次可有随身携带粮草过来?”

“有,鞑子的骑兵走的是陆路,可粮草、部分步军走的却是水路,当时由于我军与鞑子激战正酣,便没顾得上那装运粮草的船队,按照之琪的说法,彼等有大小船只一两百艘,当时都停靠在池州对面约莫二十多里的源子港”

李安国听了眼睛一亮,“那也就是说,鞑子的大部分粮草都在池州,对面的营地里只有少部分?”

黄得功点点头,“应该如此”

只见贺云龙派过来的那人又说道:“大都督,听城里的探子说,池州城里下午又是一阵鸡飞狗跳,最后他们一打听,听说鞑子又要将刚刚投降鞑子的卢光祖等部调到牛头山这里来”

……

当夜,彭泽的翁之琪船队出发了,船只吃水很深,一看就装有重物,船队抵达牛头山镇后,杜虎、陈文盛部的一百艘大船也跟在后面。

汇集后的船队于凌晨前抵达池州附近,这时杜虎、陈文盛的船队直接在沙镇附近停了下来,而翁之琪的船队却贴着长江北岸继续行驶。

池州附近大小沙洲很多,翁之琪的船队便在沙洲之间隐藏起来。

天色大亮后,从池州西门城里开出来一支人马,看方向应该是去往牛头山的。

一个时辰过后,池州下游方向驶来一支船队,船队直接驶向了池州的北门码头,听说下游有船队过来,驻守城池的刘良臣赶紧来到城头,只见城下已经站了几个人。

“将军,我等乃是芜湖总兵邓林奇麾下的军卒,遵照王爷之命,芜湖副将汪硕画将军携带三千劲旅以及一批粮草前来支援”

刘良臣一听大喜,尼堪将城里的降将抽调一空后,他手里头就只有他从辽东带过来的三千汉军了,虽说也足以应付大小事项,不过左近的石埭县、青阳县尚未攻占,一旦有事,还是有些捉襟见肘。

他可是听说了,以前的石埭县的文人吴应萁纠集了一批乡丁正在池州左近的大山上蠢蠢欲动。

更为关键的是,如今池州的粮草已经不多了,有了汪硕画的这批粮草,就能缓一阵子了。

饶是如此,刘良臣还是很谨慎,他对身边的亲兵说道:“将水师王千总叫过来”

等那王千总跑着爬上城墙,刘良臣对他说:“昨夜你的船只可有在池州附近江面巡逻?”

王千总以前是黄蜚手下的一个水师把总,投降满清后便升为千总,上次尼堪过来装载粮草的船队就是他率领的,一听刘良臣问起,他不禁心里一嘀咕。

明军水师船只从来没有在夜里巡逻的习惯,最多在战时安排几艘小船沿着江边勉强巡视一下,而昨夜他根本就没有安排,全部在池州的码头上睡大觉。

不过眼前的这位可是很早“从龙”的旗人,须臾怠慢不得,如今投降我大清的总兵、副将一大堆,像他这样一个小小的千总刘良臣抬抬手就灭了,于是他生怕刘良臣怪罪他,“大人,有的,沿江两岸都有小船昼夜巡逻不停”

刘良臣点点头,“那这些船只是从何处来的你可知晓?”

王千总这下傻眼了,嗫嚅半天才说道:“大人,末将的巡逻船只最远的也只开到十里以外……”

见刘良臣面色不虞,赶紧说道:“大人,这些船只一看就是以前明军的水师船只,旗号、应对都与我等相仿,应该就是芜湖那边过来的”

刘良臣这才放下心来,“开门、搬粮!”

这时他身边一个幕僚说道:“大人,城里的青壮男丁一部分被贝勒爷带到牛头山去了,剩下的也被卢光祖他们带走了,如今可没有人手啊”

刘良臣皱了一下眉头,“那就出动一千军卒出来帮着搬粮”

王千总说道:“大人,何不让船只直接开到护城河,直接将粮食卸到城里?”

原来池州城北面的护城河实际上就是长江的一部分,以前的人将北门附近的土地挖开后引入长江水而成,不过在战时这北门附近的护城河两侧都有水闸,想直接开进来是不成的。

刘良臣想了想,觉得应该没什么大事,“好吧,就依你所说,你下去给汪硕画交代一下,就说是我说的,他们那三千兵丁也必须参与搬运粮食,事了给他们加一餐饭”

他可不想让自己辛辛苦苦从辽东带过来的旗兵干这些苦力的活计,就让汪硕画手下的兵丁来干吧,反正是刚刚投降的人,怎么着也该在主子面前表现表现吧。

面向北城门的护城河长达五里,只见汪硕画的船队一艘接一艘开了进来,几乎将整个护城河都铺满了,驶入护城河后,只见船上的人纷纷从船上取出大木板,一头搁在船上,一头搁在地上,船上的军卒便开始卸货。

不多时,城门外都堆起了一个个小山包似的粮包,汪硕画的士兵正要扛着粮包往里面走,刘良臣却大喊一声:“慢着!”

他在城墙上对一个士兵说道:“你们的汪将军呢,怎地还没见人影?”

那士兵说道:“禀大人,我家将军正在江面上指挥船只呢”

刘良臣抬头一看,只见码头上许多小船中有一艘大船,上面正站着一人,面目看不清楚,不过那人一身将领打扮,正大呼小叫着安排船只向护城河里开。

“不错”,刘良臣点点头,这人还真是对我大清忠心耿耿,换了旁人,绝对会安排自己的手下指挥,自己肯定会跑到城里享清福。

不过他还是不放心,他走下城墙,让手下的人打开了一包粮食,打开一看,乖乖,全是上好的白米,他用手掏了掏,竟无半点杂质在里面。

连续打开了几包,全部是如此。

他不禁有些感动了,“邓将军如此深明大义,本官一定禀报王爷的”

那士兵笑道:“回禀将军,这些粮食可是邓总兵安排了一万夫子连夜淘换出来的,听说一宿未睡,全在用筛子筛粮食,生怕满洲大兵吃到石子儿”

刘良臣点点头,“进去吧,全部运到府城粮仓”

一百条船只,整整一万石大米花了半天功夫才搬到了城里。

这时,那汪硕画才来到刘良臣面前,满脸络腮胡子,五短身材,学着旗人的样子给刘良臣行了一礼,样子很是笨拙,刘良臣不禁也莞儿一笑,这人他有些面熟,估计是在芜湖见过。

“汪副将辛苦了,今天下午就歇息半天吧,你等在南营驻扎,晚上上城墙值守”

前几日尼堪大军在池州时都是田雄、马得功部守城,昨夜是卢光祖等人的部下值守,如今城里的降兵都走光了,今天刘良臣还有些担心自己的人手不够呢,幸好汪硕画来了。

那汪硕画却有些不乐意,“大人,我这儿郎们忙了半天,要不歇息一夜,明日再……”

“嗯?!”,刘良臣冷哼一声,给个梯子你就准备上墙?不过他转念一想也不能做的太过,“晚上加一餐饭,杀两头猪,就这样吧”,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