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江海潮 > 第八十六章 第二把火

江海潮 第八十六章 第二把火

作者:辉荣珍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11:14:15 来源:笔趣阁

老赵几乎跑遍了白龙港村的所有农户,看了乡亲们各自都找到了自己挣钱的路子,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

当年,参加革命图什呢?不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嘛!现在家家户户是有了钱,日子过得红火起来了。但是,还得喝水、走路、看病……这些只有集体才能解决,老赵联系村里的实际思考起来,形成了一些想法,于是就写就了一篇《关于大力发展白龙港村集体经济的调查报告》。

他充分肯定和赞扬了村党支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做法和经验,但也明确指出,随着家庭手工业和家庭养殖业、种植业的迅速发展,使老百姓的口袋子鼓了起来的同时,必须要谋划农村环境和文化建设,要在合作医疗的基础上改善群众的医疗条件等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集体要有经济实力,所以,他建议要加快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应声把这份调查报告读了二十几遍,有时睡在床上又把它翻出来看看,不少地方他都能背下了。

他记得他刚到白龙港时,在队长、会计会上讲,“……这把火要烧多长时间?就要看大家脱贫致富的劲头了,我要把这把火一直要烧到摘掉光棍大队帽子为止!”这个目标虽然实现了,但这仅仅是最起码的要求,没有任何理由沾沾自喜,正如调查报告中所说,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就连村干部的报酬也要靠收“三粮五钱”来维系,这样怎能建设环境优美的乡村呢?

应声睡不着觉,吃不好饭,满脑子在盘算发展村办企业的事。根据现有条件,也只能办个养鸡养鸭养猪场什么的,或者搞些经济作物种植,这可是与群众的家庭养殖业、种植业争市场的啊!他想了几天没想出什么道道,就去向老赵请教。

“发展企业光靠白龙港是不行的,要钱没钱,要技术没技术,怎么办厂?只有借鸡生蛋,借财借智为我所用。”老赵的一席话让应声茅塞顿开,是呀,眼睛向内只有土地和人,眼睛向外才有钱和技术。

当年,为了向外输送劳动力,通过对光棍基干民兵进行重新整组,强化民兵工作“三落实”,年轻的光棍被训练得像当兵的一样,海通城的不少企业争着招他们进厂。这些人天天进城上班,消息应该灵通。对,召集他们开个座谈会,让他们说说厂里的事,看看能否找到有用的东西。他请老赵以及自途和柏青参加会议。

光摇铃的大儿子姚宝卫说:“我们合成纤维厂从国外进口了组合式中央空调机组,很先进,已经投入使用。”

有好多人只知道感恩应声,其它不知道说什么,姚宝卫的发言虽然简单但启发了大家,一个个都争先恐后的介绍自己厂的新鲜事。

“我们交通机械厂从国外进口了一批先进设备,听说,老设备要下放到乡村去。”

“我在乡办纺织厂上班,我们这个厂是与市纺织厂联营办的,乡里投的是土地和厂房,设备和产品销售是大厂的事。”

……

“大家发言很踊跃,我很受启发和鼓舞,现在你们的小家都富起来了。但是村集体这个大家还很穷,如果村里没有钱,就连你们光棍新村的卫生都管不了,根本谈不上建设一个美丽的白龙港。所以,要大力发展村级经济,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你们就是发展村级经济的种子,要竖起耳朵听,睁大眼睛看,帮助村里找合适的项目。”应声的话音刚落,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他们是在感谢应声为白龙港摘掉了光棍村的帽子,更感谢应声作为外派的书记为白龙港的事业如此努力!

座谈会让应声的脑门开了窍,找大厂搞联营,借鸡下蛋,这是白龙港村目前最可行的发展路子。他就趁热打铁,立即召开党支委会,讨论如何发展村办企业的问题,请老赵作指导。

柏青说:“应声调来以后,我们村新建了土窑烧砖瓦,办起了蚕桑场,虽说有些收入,但要像赵老报告中写的建设富裕、美丽白龙港的设想,差距还大得很。现在群众都找到了发财的门儿经,我赞同村领导要把精力用在发展村办企业上,关键是确定上什么项目,我们是小船不经风浪,赚得起赔不起。”

老赵说:“发展村办企业我是积极主张的,我所在的单位是一个很大的厂,三十多年来也学到了不少东西,特别是机械方面。我叶落归根就是要为乡亲们做点事,我愿意把晚年的全部奉献给村里。”

自途心想,搞厂子干部就要忙碌,我这个当村主任的不就要更忙吗?家里的那么多鸡、那么多地怎么办?还要不要带头致富?转念一想,老赵和柏青都表了态,自己一个人提反对意见应声会有看法的。他便顺着柏青的话说:“我也同意,就是项目要选准,弄得不好会适得其反。”

支委会议决定:一、增补老赵为支部委员,并聘请他为全村的顾问,报请乡党委批准。二、组成以老赵为首的项目小组,寻找考察筛选项目。

应声就这么不经意的点燃了第二把火。

与其说是点把火,还不如说是找项目,没有项目这第二把火就是点燃了,也烧不起来,更谈不上烧旺。于是应声和老赵去了趟海通市交通机械厂,主动自报家门。

该厂董厂长与他俩一聊兴趣就来了,“最近郊区的乡镇都来争取这个项目,区分管领导也出了场。你们白龙港村这么穷也来凑热闹,可是你们来的是大学生,还有这个二二〇厂的老领导,我听人家私下神秘的聊过,这个厂可了不得啦。”

董厂长的一席话拉近了厂村的距离,双方谈得很实在很具体很深入。董厂长又说:“与郊区乡镇联营优势明显,靠得近交通便捷,人家有实力。与你们联营有什么?离城五六十里路,除了白龙港可以直达长江,其它也没有条好路。虽然老百姓富起来了,但是村里还是没有投资实力,怎么办厂?”

说得应声和老赵脸白一阵红一阵,人家讲的是大实话,他们又不是慈善机构,也不是完成扶贫任务,唉,似乎没法再往下谈了。

应声翻翻小眼睛真诚的说:“厂长,我知道贵厂是大厂名厂,我们是来寻求合作和支持的,我知道您们要的是信誉和质量,要的是艰苦创大业的精神,这比什么都昂贵。我们能否合作成功先放一边另说,今天呢,我和我们赵老是诚心来邀请您带领您的同事去我们村视察一下,看看我们村的具体情况再说,再谈商量合作的事,好不好啊?”

老赵颔首微笑着表示是这个意思。

“行啊,我来安排一下。”董厂长的这个表态,又让应声和老赵看到了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