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江海潮 > 第四十四章 应声复学

江海潮 第四十四章 应声复学

作者:辉荣珍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11:14:15 来源:笔趣阁

郑严被厉大守作为教唆犯打倒,厉大守被公安局逮捕后,中心校很快恢复了他高岸小学校长职务。

他走马上任,很快恢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后,最想办的一件事,就是解决步应声的上学问题。

好端端的一个孩子,聪明伶俐,却被厉大守打成反革命,三年级就被学校开除。不然,应声现在应该和吴一芳、朱众辉他们一样快读初二了。

这么大的孩子了,总不能让他读小学吧!可是掉了几年的课,又怎么能直接去念中学呢?郑严越想越矛盾,不知如何是好。

郑严又想,其实在那些日子里,学校停课闹革命,学生也没有怎么上课。复课后又搞开门办学,搞什么学工学农学军,真正上课的时间也不多。这么一算,应声掉的课并不多。加起来,估计掉两学期的课吧。

他想做一次家访见见应声,并当面测试一下。

吴一芳陪他来到了应声家,她“咚咚”敲门。

“来啦,来啦!”应声边答应边开门。

“郑老师!是你?”应声很惊讶的说。

他给郑老师和一芳都倒了碗白开水。郑老师看着灯盏旁的一本书,饶有兴趣的翻阅起来。

这是一本《家禽饲养大全》,有的地方应声还画了杠杠,有的地方还打着问号,有的地方还写着简单的心得。

“你看得懂吗?”郑严问。

“看得懂,耿叔叔给他两箱书,抄家前就藏到草菑里了。他被关押时,我经常帮他到草菑里拿书,看得都快差不多了吧。”一芳抢着说。

应声挠挠头,有些腼腆的说:“有不少字不认识,我就查字典。有些说法实在不懂就打上问号。有的问大人,有的当时没有懂,屁股一转又懂了。”

“看的都有哪些书呀?”郑严问。

“开始看的《唐诗宋词选编》,耿叔叔住我家时,已经教我了,可有意思啦!接着把四大名著看了一遍,开始看不懂,可难了,每一页要查几十次字典才能看得有点明白,我倒不想看了。转念一想,耿叔叔说,只要把这两箱书看懂了就有本事了,我又坚持看了。”他突然扬起头,脸上露出喜悦,“嗨,看着着着,觉得一个个人鲜活鲜跳的,有好多故事,连猜带蒙,实在看不下去的就查字典,看的速度快得多了。”

郑严笑着摸着应声的头,情不自禁的说:“好,好,争气,争气!那你怎么又对饲养家禽的书感兴趣了?”

“被关押出来后,家里一塌糊涂,什呢都没有。队里只管我的口粮,买盐买油的钱从哪里来呀?白医生是给了我十块钱的,把它用完了怎么办呢?”。

一芳插话说:“白医生就是耿叔叔的女娘。”

应声接着说:“父母在家的时候经常和我说,人有时间就要找事做,不能荒掉,说牛栓在桩子上不耕田也是老。我又不能上学,这么多时间总得做点事吧。一芳他们帮忙,一起到街上买了鸡呀猪呀还有蒜种,我就开始看这些书了。”

应声让郑严看了已经睡得乖乖的猪和鸡,又说请他去看蒜地。

郑严看了他种了一分地的蒜,不解的问:“你种这么多蒜做什呢?”

“队里分的口粮加上园前屋后的瓜果蔬菜,我一个人吃不完。听一芳父母说,过年时,人家请客都用大蒜炒肉丝,用大蒜扣猪肚儿,扣蹄子。说好多人家都要买蒜,我就种上了。”

应声又眉飞色舞的说:“郑老师,我在桥边摆摊把**只雄鸡头儿全卖了,鸡的本钱全回来了,还落下了十几只母鸡。在街上买了二十个鸡蛋,卖给代销点,挣了四角钱,朱书记说,这不是投机到把。白天全大队的队长、会计在我家堂屋开会,说什呢脱贫致富的事,讲得好得不得了。”

看了,也听了,郑严犹豫了,应声已经开启了独立生活的篇章,像他这样干下去,凭他的毅力和智慧肯定也能很好的过下去,还动员他去上学吗?是不是多虑了?可他又想,这个懂事的孩子能上学掌握更多知识,不是更好吗?不更有利于他科学种田,科学养殖吗?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良知和前瞻目光,迫使他不能短视,一定要动员他复学,除非孩子铁了心要种蒜养猪,否则不是耽误了一个可造之材成长的黄金时光?于是他问:

“应声,你还想上学吗?”

“想,想死啦,做梦都想!”应声说着发出了哭宝声,“看着人家细伢儿背着书包,想着一芳、众辉他们都上初中了,心里就问,我没有反对革命啊,为什么就不让我上学呢?”

“应声,我的老师还想见你唻,要么和她说说收你去读书?”一芳兴奋的说。

“想见应声,为什呢?哪个老师?”郑严有些不解的问。

“就是高岸小学原来教五年级语文的薛老师,她现在中心校教初中语文。峥嵘岁月稠的‘稠’字,她教错了,在班上还向同学做了检讨,这是应声的功劳。”

“啊?”郑严既惊讶又很感兴趣。

“还有好耍子的唻。有一天薛老师找我去她办公室,我就紧张兮兮的去了。”一芳又说,“薛老师拿着我的作文本问我,作文题是《讨饭村今昔》,你怎么改成《昔日讨饭村今日幸福队》的,我说:‘薛老师,现在是新社会,没得讨饭村了!’”

那天薛老师愣了一下,突然把吴一芳搂到她怀里,像她娘那样搂着,一芳不知所措,办公室的十几位老师都感到莫名其妙。

薛老师慢慢的把她松开,站起来说:“各位老师,《讨饭村今昔》这个作文题好不好?”

老师们说,还用说嘛,是参观回来后语文老师一起商量定的,挺不错的!

薛老师说:“真错了,吴一芳发现问题了,让她给你们讲课。”

一芳涨红了脸,把应声对这道作文题的看法说了一遍。

“步应声?就是被拉到我们校巡回批斗的那个孩子?”老师们几乎异口同声,既佩服赞叹,又为应声不能上学而惋惜,更为自己教学出错而自责!

好在学校的教风学风端正,老师都在班上做自我批评,并鼓励同学们指出老师教学上的错误,争取教学相长。从此,老师们备课上课非常认真严谨。特别是薛老师,她觉得自己教初中是小牛拉大车,但没有老师她只能硬着头皮上。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她经常用业余时间到青蒲中学去找名师请教。

郑严听了十分激动,兴奋的一拍大腿说:“好!去中心校和薛老师商量!”

第二天一早,郑严就找到了薛老师,两人都认为应声的语文水平已经超过了现行初二学生的水平,插初二班没有问题。当时在戴帽子中学中开设的主科还有数学,他们最担心的就是这个。小学四、五年级和初一的数学都没学过,一下子跳到初二肯定适应不了。但是这么大的孩子又不能让他读小学,所以不管是读初一还是初二,都得过数学这一关。

郑严和薛老师商定,两人分别找出初一和小学四、五级的数学课本,请数学老师辅导,让应声在寒假期间突击训练学习,到时确定插哪个年级。

郑严知道,他插班上学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其父母是在押敌特,自己又是反革命,谁敢接受。郑严只能找中心校长说情。校长说:

“孩子的遭遇值得同情,现在也正是上学的时候,我本人也希望他来学校上学。但是,他父母是敌特,这个不假吧,他的反革命帽子是上头给戴的,谁敢推翻?老郑啊,我是快退休的人了,你饶了我,让我安全着陆吧,不要弄得快退休了,还戴个包庇反革命的帽子。”

郑严直叹气,又能说什么呢?

“你别叹气,我也是有同情心的人,但到时候我不得退休,又有谁同情我呢?要不这样,你到公社找找,能不能出个证明,说应声不是反革命。”

郑严找到公社专案组,工作人员说,这证明不能出,他被定的是反革命。郑严说,他个小屁孩,还不懂什么是革命,怎么可能是反革命呢?专案组的人说,他们也是借来帮忙的,不然找找新来的特派员问问。

郑严向特派员魏心民介绍了情况,魏心民马上自责的说:

“应声我知道,我怎么就没有想到他上学的事呢?郑校长你做得对。”

他马上从专案组调出材料,案卷里只有应声的交待材料和胡进炎被蛇咬伤后的检举记录。他仔细看了这些内容后拍案而起:

“这算什呢反革命!真的反革命我们公安局会把他抓起来判刑的。”接着吩咐专案组的人:“出证明材料,步应声不是反革命!有责任我负。”

魏心民的果断、正义,让郑严感动不已!

郑严找了他的老同学帮助应声辅导数学,应声想着马上就能上学,别提有多开心,补数学的劲头可足了。老师每辅导一次都要布置很多作业,应声每做完一道题,都要弄懂为什么这样解题。

一芳十分希望他能和自己一起去上学,她小小的心灵里怪怪的,总觉得有应声的影子,应声有什么事,她就想着去过问去关心。此次应声补数学,她一直陪着他,鼓励他,帮助他。应声反应快,接受能力强,又善于思考,提出了好多问题,一芳有时也答不上来。

寒假快过去了,郑校长和他的同学以及薛老师对应声的数学水平进行了测试,认为差不多可以与同龄学生一样读初二。

郑严向中心校长汇报他们三人对应声的处置意见,提交了公社关于应声不是反革命的证明。

校长戴上老花眼镜,瞅着公社证明,一边自言自语的说:“孩子有学上了。”看毕,他摘下眼镜,慢条斯理的说:“步应声就和初一的孩子一样,直接升初二。他父母是敌特还在押,为了不给别人抓把柄,先作为初二的旁听生吧。”

“校长!你……”郑严都急了。

“别着急,暂时的,暂时的。”

郑严想,校长还有半年就退休了,他既想让应声上学,又怕因此影响自己退休。怎么好逼老人家呢?呵,等他退休了再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