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江海潮 > 第二百三十九章 江海潮涌(2)

江海潮 第二百三十九章 江海潮涌(2)

作者:辉荣珍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11:14:15 来源:笔趣阁

休尼特曾说过,正义只会迟到,从不会缺席。事物的发展往往并不是按照善良者个人的意志直线向前的,而是在各种力量的较劲中,包含在妥协、退让、迂回中前进的。应声在多年的摸爬滚打中,认识上已经渐趋成熟了,敢于胜利还要善于取得胜利,单凭一腔热血肯定远远不够,天时地利人和不可缺一。可有时形势的发展甚至逆转比原来的预料要快要好,类似于长跑竞赛中,人们往往只醉心那最后冲刺激动人心的时刻,而忘记了前边远距离的艰难奔跑一样。

落荒而逃的郭亮和于春回到上海研究探讨后,在申海法制报头版发表署名文章《村集体资产县委领导能拍脑袋平调吗?兼评海通昆仑山空调工业公司产权争议》,随后省报进行了转载。这在江浪县的大地上不啻于一次大的地震。

会民在江浪县工作时的老领导老梁,和海潮县的老陈资历差不多,可是老梁在工作中既具有开拓精神又特别注重稳步推进,在两个县基础差不多的情况下,江浪的经济社会建设等各项指标在老梁的带领下渐渐把海潮远远甩在了后边。老梁被选拔为海通市副市长后,工作出色,职务几经变动,现在已升任海通市委的书记。这让老陈觉得很是受伤。老陈曾傲气的想着我是艺术类本科学历,你老梁只是农艺类专科毕业,我是上级机关派到地方锻炼来的,你是从乡长乡书记一步步慢慢爬上来的,我哪方面不比你强?充其量你只能算是我老陈的陪练,岂有走到我前边去的道理?可是形势比人厉害,他曾怀疑江浪完成的经济指标里含有很高水分,可借学习取经之名去江浪考察后,他不得不服气。自己回来后,没有经过深刻的反思,而是羡慕人家五亿十亿的大集团。只想着急功近利贪大求快,平调昆仑山空调工业公司产权,拟以行政手段推动企业重组建立集团,就是一个明显的大错。“法制报”都发表文章开始讨论了,说讨论是客气的,其实就是对自己的批判啊,这叫如何是好?

为此事更感到棘手而挠头的就是市委的书记老梁。他收到了离休老干部赵雄写给省委领导转给他的一封信,信中详细反映了海潮县平调白龙港村集体资产,干扰昆仑山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的问题。申海法制报发表的署名郭亮的文章,读来触目惊心。让他更加感到市里介入处理昆仑山公司问题的必要性。这个典型案例反映的不是一般的产权纠纷和企业生存发展的问题,折射出的是我们有没有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要通过解剖麻雀,清除干部思想中滋长的好大喜功独断专行的沉疴,切实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法制观念、群众观念淡薄问题。

老梁本想立即派调查组进驻海潮县进行调查,但考虑到对全县工作的影响,他换了一个动静小一点的做法,即对县里领导班子进行例行考察,他吩咐组织部长亲自带队,以考察干部的名义,调查解剖昆仑山公司产权纷争问题并形成专题调查报告。

尽管梁书记考虑得细致缜密,但是考察组一进驻海潮县,人们就把考察干部和法制报上郭亮的文章联系起来,认为陈书记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马上就要调走,甚至会去坐牢。

自途这个振华集团的董事长日子日渐难受,他的“两抢一停”计划,虽然使昆仑山公司本部停了产,但其生产经营活动仍在其它场所进行。倒是振华集团除了养了一大堆人和盖起了大厂房外,支出像哗哗流水,如果集资款吃光用完,将面临何等局面?

申海法制报不点名的把自途说成是陈书记的马前卒,对“两抢一停”计划进行了猛烈抨击。他与陈书记一样,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供电局和工商局里有的人见风使舵,认为陈书记在昆仑山公司问题上犯有严重错误而快当不成书记了。

供电局紫股长岂管与自途义结金兰的情份,率先纠正错误,马上恢复了昆仑山公司的供电。

陈杰做得就更直接了。身为慎修乡的代理书记却把工作交给乡长老范,自己坐镇工商局的宝座。显然,他是想保住局长的位置。为了既讨好掌握他性侵丽艳证据的明所长,又体现与县委陈书记保持距离,以前他把陈书记主持召开的县委常委会纪要当成圣旨,而今他枉顾纪要中明令禁止的内容,背着陈书记给昆仑山公司办理了法人代表变更登记手续。

有点树未倒而猢狲先散的味道,供电局和工商局率纠正错误,这让自途焦虑起来。振华集团目前处于半死不活状态,如果不是陈书记这棵大树举全县之力支撑,恐怕早就坍塌了。这棵大树眼看就要倒了,他这个董事长不就当到头了吗?如果还有人落井下石,他今后的日子怎么过啊?每每想到这里,自途就揪心的痛。

海通市色织厂仇厂长因在新厂区基建中有严重的违纪违法问题,受到纪委调查。身为轻工局长的年良为其承担了不少责任,才免于老仇的刑事责任,但他仍然受到了“双开”的处理。

老仇被“双开”后,欲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但注册这种公司的注册资金数额巨大,他哪来这么多的钱?就找到自途,让他从振华空调集团集资款中挪用一百万进行验资,工商注册登记完毕就完璧归赵,并且承诺给自途百分之二十五的干股。

自途既利欲熏心,当然也是为自己找一条退路,他就答应了老仇的要求。老仇请振华集团财务科长吃饭,并给财务科长送了两万元。老仇信誓旦旦的承诺三天归还借款,可是第四天第五天……还不见还款,财务科长害怕了。他捧着两万块,去找机械局局长广志汇报了实情。

广志感到问题严重,事关重大,机械局很难处理这个大案,就立即向陈书记、耿县长和县纪委作了报告。

申海法制报对昆仑山公司问题曝光后,陈书记已经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市委组织部来县考察,他已经嗅到了浓浓的火药味,他深感他的位置已经摇摇欲坠。

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自途擅自借出巨额公款,这使问题更加严重和复杂化,陈书记更清楚一百万巨款如果不能追回,他的结局将会很惨。

他想竭力挽救危局,为保住职务争取一线希望。其实,他应该好好感谢应声,是应声没有同意郭亮把他在海滨饭店赌钱的事和那张照片公布曝光,不然,他还能考虑这些吗?

陈书记迅速采取果断措施,成立专案组追查一百万资金的下落,并决定自途停职,接受组织调查。

陈书记掰指算了算,全县也只有应声能够收拾振华集团这个烂摊子,同时应声又是处理昆仑山公司问题的关键人物。启用他,既能为我所用化解矛盾,又是主动纠正自己在处理昆仑山公司问题上的错误,这样,让考察组和市委看到我老陈是一个有胸怀的人。于是就很快恢复了应声慎修乡党委的书记职务,并决定由他代理振华集团董事长。

按照市委梁书记的要求,组织部如期完成了考察调查任务。海通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了海潮县平调村级集体资产和人为干扰昆仑山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的问题,会议决定将海潮县发生的问题通报全市,让各地引以为戒。同时,对海潮县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原县委陈书记调任市政协副秘书长职务,会民为海潮县委的书记,提名应声为副县长人选。同时,将议定的有关重要事项报告了省委。

应声向组织上汇报了自己的真实思想,谢绝了提拔他任副县长的好意,主动请缨去振华集团任职。

市委和县委接受了应声的请求。不久,县委宣布了新的任命。老范任慎修乡书记,提名丽艳为乡长候选人。应声任振华空调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兼法人代表。

应声的举动让很多人尤其是他的亲友为之惋惜,为什么好好的副县长不当,而去为自途收拾振华集团这个烂摊子?应声对官本位的思想如此深入人心感到很难过,他想能够润泽一方水土造福一地百姓,又何必在乎为官还是为民?

应声不做副县长,除了他不能改变的薄官厚民的高风亮节外,还与他的个性有关,他喜欢做事有头有尾,不随便分散精力,再说能做愿做副县长的人有的是,搞空调生产经营更适合他。

当时,于春、郭亮安全回上海后,他就把注意力集中到昆仑山公司上。自途的“两抢一停”计划,迫使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转移至江浪县空调机厂,日子虽然不宽松,但总算稳住了客户,稳定了生产,这让应声感到很欣慰。

他相信,有柏青、言骏和纪术的努力,有老赵的帮衬,公司会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他也相信,不会太长时间,公司会结束流浪生涯,回到本部而一切归于正常。此时,县里尚未安排他的工作,应声还是一个闲人。于是,他开始关心起家用空调来。

应声从于春、郭亮那里得知,安徽通用机械研究所开发出国家专利产品涡旋式压缩机。这种不用氟利昂而制冷效率极高的产品,让应声产生了极大兴趣。

他立即动身去了趟安徽,对涡旋式压缩机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考察,收获颇丰,拓展了空调产业发展的思路,增强了发展家用空调的信心。

应声刚回来,县委就找他谈话,让他代理振华集团董事长。组织的召唤让他兴奋不已,他把高涨的工作热情化为对振华集团的现状进行理性分析、思考和研究未来出路的实际行动。

陈书记听信自途的谗言,赌气上马了县振华空调集团。这与昆仑山公司生产的产品相同,在激烈的市场经济海洋里,谁都要生存,相互竞争不可避免,甚至很残酷。谁能立于不败之地,就要看各自的实力了。

现在昆仑山公司已经恢复合法地位,就像插上了崭新的翅膀,凭借它的综合实力和用户信誉一定会展翅腾飞。

振华集团按照复制昆仑山公司的思路运作至今,除了盖起了厂房,从昆仑山公司挖来一批科技人员,招进了大批集资工外,连空调样机还未生产出来。即便出了样机,何时通过鉴定?何时找到用户?何时形成生产能力?即便具有了生产能力,又哪来的生产任务?

厂房、图纸、设备可以复制,可是,部级鉴定的结论,部优产品的称号,用户信誉、行业地位,振华集团如何复制?

看来,振华集团根本无法与昆仑山公司竞争,不客气的说,与邻县的江浪空调机厂都无法抗衡。如果振华集团仍然按照现在的思路执迷不悟的走下去,可以预见,形成设计生产能力之日,也就是倒闭之时。

应声对振华集团的现状写了一份翔实的调查报告,报告还向县委、县政府建议,趁着振华集团刚刚起步,赶紧调整发展思路,减少重复投资造成的巨大损失。

他觉得这个的候,振华集团更需要他,勇敢地承担起收拾残局重整旗鼓的工作,比担任副县长更有意义,更具挑战性。

应声走马上任振华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后,一手抓稳定一手抓发展。在成立技术劳动服务公司,向外进行技术和劳务输出,让富余人员自食其力的同时,迅速组建了家用空调研发小组。

应声深刻认识到,压缩机是家用空调的心脏,复制市场已经销售家用空调的压缩机,就会重蹈复制昆仑山公司产品的覆辙,这是不能走也是走不通的死路。

研发小组在应声的主持下,确定了以无氟环保节能高效的涡旋式压缩机,取代现行的转子压缩机,生产家用空调机的新思路。这样,使昆仑山公司和振华集团分别成为生产中央空调和家用空调的两翼,为空调产业真正成为海潮县的支柱工业奠定基础。

振华集团步入了涡旋式压缩机的开发研制阶段,经过半年的努力,第一台涡旋式压缩机试制成功。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应声的宏伟目标是,以涡旋式压缩机为心脏的家用空调机,要跻身并占领国内市场进而走向世界。

然而,这需要巨大的投入,资金从哪里来?还能走集资招工的老路吗?显然不能这样做。有了梧桐树还怕招不来金凤凰?他的梦想就像无形的纽带,把从小在一起长大的五个哥们紧紧的栓到了一起。他们的投资并不完全是因为应声本人,而是奔着发展绿色环保高科技的事业而来。

众辉的赛城公司已发展成为赛城集团,在成功开发韩桥国际家纺城,使之成为全国乃至国际家纺行业风向标后,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成功开发了适合当地市场需求的专业市场。众辉投入巨资,成为振华集团的控股股东。

克信建筑总公司已改制成为厚强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他按照“一主多副”的思路,参与新农村建设,与进炎共同成立了“乡愁农业发展公司”,该公司成为振华集团的第二大股东。

一芳经营的兰芝公司,作为韩桥国际家纺城众多商户的出口代理商,生意红红火火。她希望成为振华集团的股东,而应声为了避嫌将其拒之门外。

应声是体制内干部,按“规定”办事。一芳是做国际贸易的,按“规则”办事。他与她自五岁相识以来,从未闹过别扭,而这次两人杠上了。

正光和兰芝觉得应声和一芳都有道理,真是清官难断家务事。他俩就去找会民商量。会民哈哈哈大笑说,举贤还不避亲唻,招商引资就更不避亲啦。

正光、兰芝把会民的意见告诉了一芳,她高兴得快蹦起来了。

“父,娘,我马上做几个菜,等应声回来一起喝几盅。我也能参与应声的事业了,太激动了。”一芳说的时候眼中噙着泪花,她是多么爱应声连同他的事业啊!

“咚咚咚。”众辉、厚强和进炎听说因为投资的事,应声和一芳产生矛盾,他们都认为应声不对。五个老同学共同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太难得了,他们一定要促成此事,就约到一起上门做应声的工作。

“来啦来啦。”一芳边说边开门。

“众辉、厚强、进炎,太好了,来喝酒。”应声一见老同学高兴得马上站起来,迎上去说。

“兰芝,我们走。让他们五个小子好好疯一疯。”正光一只手抱着孙子一只手拉着兰芝的手臂说。

当父母带着他儿子离开后,餐桌边只剩下五个同学,应声嗓子哽咽得简直说不出话来。二十年前,正光、兰芝还在蒙冤服刑,应声被长期审查回到了久违的家。是一芳和众辉、厚强、进炎他们给身心俱伤的应声带来了欢乐……

他的心像江海河的潮水汹涌澎湃,他竭力控制住起伏的心绪,为自己斟满酒,用稍稍有些颤抖的手举起杯,说:“我在遇到困境的时候总是有你们,现在四位老同学都成了振华集团的老板,来,我敬老板一杯。”

五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哥们儿杯子碰到了一起,“咕噜”一声一饮而尽。

众辉站着说:“应声,千家万户的墙壁上客厅里,能否用上不用氟利昂的空调机就全靠你了……”一芳、厚强、进炎都盯着应声,眼神中显然充满着期待。

应声深知责任重大,县委、县政府对自己的信任,投资人对无氟机的期待,全体员工对提高待遇的向往,鞭策着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他想,既然已经制定了一个远大的计划,那么就在自己的生命中,用最大的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吧。他坚信牛顿的名言: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

从此,应声和他的战友、同仁们用呕心沥血的奋斗,在浪翻潮涌的江海河畔,谱写了家用空调无氟化的新篇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