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江海潮 > 第二百三十五章 姐弟巧遇

江海潮 第二百三十五章 姐弟巧遇

作者:辉荣珍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11:14:15 来源:笔趣阁

于春和郭亮慌里慌张的上了车。应声立即启动发动机,迅速离开了县机关大院。

于春嗔怪郭亮,不应该与陈书记的秘书争执,而引起陈书记不快,这样不利于安排采访。而郭亮则不这样认为,他说不戳穿他们的花招,再找他们时还会说谎欺骗的。两人争执起来,谁也说服不了谁。

郭亮之所以对陈书记秘书大发脾气,是因为陈书记明明在办公室而他睁着眼睛说瞎话谎称领导不在,完全打破了郭亮的采访计划。

郭亮是一位有职业操守的记者,他不因为于春是他的朋友,就偏袒昆仑山公司而失实报道。他之所以到海潮县来,是认为昆仑山公司的案例具有典型性,在当下社会中,有一些基层干部对产权的认识模糊,总觉得什么事都可以由领导拍脑袋。在《公司法》即将颁布施行之际,这样的报道具有推动依法处置公司产权的现实意义。他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客观报道,给社会带来思考。

在他的计划中,陈书记是昆仑山公司问题的决策者,是必须采访的关键人物,他甚至认为不采访他,关于昆仑山公司产权之争的报道就不能发表。

与于春争执也只是出出憋在胸中的闷气而已,既然采访不了陈书记,那也得选择一位县领导啊。但是郭亮不解应声为何这样着急上火,飞速的把汽车开离了县机关。

应声刚刚看到有两辆警车进了机关大院,五六位警察跑步去了县委大楼。他担心极了,采访陈书记会不会出现什么幺蛾子?这些警察去干什么?他迷茫的望着县委大楼。

于春和郭亮出了县委大楼,应声的心才算放了下来。如果警察是冲着他们二位而来,警察扑了个空趟后,肯定会快速下楼追踪。应声感到县机关大院不是久留之地,必须马上离开,免生口角或难以预料的后果。

对于郭亮想采访其他县领导的想法,应声感到为难。在制裁昆仑山公司问题上,除了采访陈书记外,其他找不出合适人选。按常理说,书记没空可采访县长,然而这让会民叔叔怎么说?是讲陈书记决策的不是,还是说自己主张的正确,这不是为难他吗?

更重要的是,刚刚于春和郭亮与陈书记同电梯已经打了照面,且郭亮与他秘书交上了火,警察也许把他们作为追踪目标了。二位仁兄啊,还怎能再出头露面呢?不能!最好马上就离开海潮县,不然或许会重蹈刘智被抓进看守所的覆辙。昆仑山公司再难,也不能拿朋友当枪使啊。

再说,工商局行政不作为搜集不到证据而无法行政诉讼,就想通过采访的方法让陈书记改变主意,凭报纸上的一篇报道就能挽救昆仑山公司的命运?这是不可能的。明知办不到的事,就应该打退堂鼓而免生祸端。

不过,应声并不是没有办法改变昆仑山公司的命运,他只是感到作为海潮人,作为海潮县的企业,应该为地方经济多创造税收才对。如果在海潮县一直不让公司变更法人代表,并以停电的手段相威逼,他已经想好了出路,惹不起还躲不起吗?到开发区或江浪县去注册,白白送一个企业去谁会不要呢?

应声现在最担心的就是于春和郭亮的安全,他对他俩说:

“对于海潮县和陈书记我太了解了,昆仑山公司的问题我另想办法。我决定现就送你们回上海,这是为了你们的安全,我真的不是危言耸听。”

“这篇报道我已考虑得差不多了,有些问题是想向陈书记当面求证一下。不管他怎么说说什么,甚至不说,但这个环节不能少,否则我于心不安。”郭亮认真的说。

“应声,知道你是好意,就再创造一次采访陈书记的机会,也许我和郭亮能不虚此行呢。”于春打圆场的说。

由于于春和郭亮的坚持,应声只能让步。对于他们不惧风险,而执着追求的精神,让他很受感动。

他把汽车直接开到了海滨乡政府附近。他环顾四周,乡政府院子地方不大,一幢两层的办公楼前后均有自行车雨棚。楼房与雨棚之间的距离仅有一米多宽的人行道。可见,机关院内是停不了汽车的。他又沿着围墙绕了一圈,也没有发现小轿车的踪影。

应声纳闷,陈书记到基层调研,不去乡机关能去哪儿呢?他仔细回忆了今天在县委办公楼下张祥与他说的话——可能陈书记在海滨饭店还有活动。应声立即调转车头,径直朝海滨饭店而去。

乡政府距海滨饭店还有二十多里的路程,这对于汽车来说很快就能到达。他一踩油门,迅速远离了乡政府。可是应声并不知道去海滨饭店的路怎么走,俗话说路在嘴旁边,他就想停车向路人打听。

海滨乡这个地方,由于海水冲击海滩,泥沙淤积,海边每年都能生出不少土地来。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还在海滩进行人工围垦,那新增土地的速度就更快。所以,这里地广人稀,路上很难见到行人。

应声下车在路口徘徊。远处来了一位骑自行车的中年妇女,应声礼貌的向她问路。

“大姐,去海滨饭店怎么走?”

那中年妇女赶紧下车,抹了抹额头上的汗珠,摘下由小麦秸秆编制的凉帽。

“二姐,怎么是你?”应声非常惊讶的问。

“应声,你跑到这里来做什呢?”应菊也很诧异。

应菊出嫁为应石换回了媳妇,换亲自然让她十分痛苦,但日子总得过下去。应菊是里里外外治家的一把好手,日子过得还凑合。小姑子高中毕业回乡正直海滨饭店集资招工,家里谁也不同意集资二千元让她去当服务员。应菊把她娘爱梓给她的一对金耳环卖了为小姑子凑钱,支持她去饭店工作。

小姑子很争气,在海滨饭店由服务员升至客房销售员。她感激嫂子支持她集资招工的情份,就找了领导,把应菊弄到饭店做客房卫生,晚上和小姑子住在一起。正巧,应菊现在从集体宿舍去饭店上班。

应声平时忙于工作,已很长时间没有见上二姐一面了,应菊外出打工的事全然不知。他挠挠头,感到羞愧。

应声打开汽车后备箱,把应菊的自行车放上车。到达海滨饭店后,他在停车场扫视了一下,并未发现皇冠牌轿车,陈书记难道没有来吗?在这个时候,他最需要得到饭店员工的帮助,比如应菊的小姑子只要问一问,就知道陈书记在不在了。他又觉得不能打扰应菊她们姑嫂二人,工作来之不易啊!找陈书记的事,还是自己想办法吧。于是,他把应菊的自行车从后备箱里拿下来,让二姐轻松的去上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