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江海潮 > 第一百四十二章 应声格局

江海潮 第一百四十二章 应声格局

作者:辉荣珍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11:14:15 来源:笔趣阁

应声、厚强见到了进炎百感交集,对于他脱胎换骨走向崭新的人生,让他俩高兴万分。临别时,应声紧紧握住进炎的手,深情的说:

“转包一百五十亩只是起步,我相信你能做大做强,这是农村的未来。”

进炎似懂非懂的看着应声,他只觉得有应声、厚强和丽艳的精神支撑周身就有了更大的力量。

“丽艳,我怎么从来没听你说起过进炎和百亩示范田的事?”离开进炎后厚强诧异的问。

“是呀,没想到当年一心想留城的丽艳同学,竟然在广阔天地成就了胡进炎这样的生产能手。”应声赞扬的说。

“我可不知道胡子原来叫胡进炎,在家里我为什么从来没有说过胡子和土地转包的事?这里是我调到慎修乡工作最有成就感的地方,我内心计划把这里扩大到一千亩,等千亩良田形成后,让你们来参观,给你们个惊喜。没想到自己快要调走了,说实在话,没有搞成千亩良田心有不甘啊!”丽艳不无遗憾的说。

“那就等搞成后再调走呗。”应声说。

“应声,你就别拿我开玩笑了。”丽艳说。

“我是当真的,我想厚强也会支持你的。”应声说。

“丽艳,我是支持你调走的,不过,不管到哪里都有不顺心的事和不顺心的人。你想干自己喜欢干的事就留下来,我支持你。”厚强说。

“开始可以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把地集中到少数种植能手手里,就像进炎这样,形成一定的种植规模,再逐渐扩大。先按照丽艳的想法搞千亩丰产方,再发展到万亩良田,甚至把全乡的土地都集中起来。可以种粮食也可以长经济作物,总之,跟着市场走。申请建房的老百姓都上规划点,渐渐的万亩良田就形成了。”应声简单的描述了一下设想。

“厚强,你是不是可以成立个房地产公司,这里的最大效益就是能腾出很多土地。”应声接着说。

“应声,你的想法真好,到那时候,我骑着摩托穿梭在万亩良田指导种植,高兴的时候放声一曲《知音》,那多带劲。”丽艳高兴的说。

“站在田埂上唱《在希望的田野上》更带劲儿。”厚强话音未落,丽艳就一展歌喉,应声和厚强也跟着她和来起,“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小合唱的优美歌声在百亩示范田上空盘旋。

厚强从来没有这么激动过,他本来是临时被应声拉夫当司机的,没想到为总公司寻找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他想把触角伸向农村,参与新农村建设。

“紧急通知,紧急通知,请新调来的步应声书记听到广播后赶紧到乡政府来。”高音喇叭里连续播放着通知。

“应声,还没有报到上班,怎么就紧急找你呢?”丽艳问。

“我不知道。”应声也疑惑。

“还是给乡里打个电话吧。”厚强把大哥大交给应声。

“我是步应声,哦,知道了。请范乡长陪同陈书记和耿县长到徐桥村来,我在这里等他们。”应声在电话里说。

原来,应声在县委接受调动谈话离开县城后,陈书记就安排和耿会民一起送应声去慎修乡报到。组织部急得团团转到处找应声,把电话打到白龙港村、空调公司,甚至他老家韩桥村,都不知道应声的去向。

“陈书记,直接去慎修乡,应声这小子性子急,他呀,是去搞调研准备烧三把火唻。”耿会民说。

“好吧,那就出发吧。”书记爽快的接受了县长的意见。

陈书记和会民来到慎修乡找应声,而范乡长压根就没见到应声的影子,他一边张罗着接待领导,一边张罗着发紧急通知。

“应声,你好大的胆,竟然指挥陈书记。”会民调侃着应声说。

“耿县长可别这样说,应声同志肯定是发现什么宝贝,让我们来取宝的啊。”陈书记风趣的说。

“陈书记英明,我真找到两件宝贝啦!”应声说。

陈书记和会民视察了百亩示范田以及养猪场、秸杆粉碎间、沼气池、浴室后,都非常感慨。陈书记肯定的说:“这是全县的样板!”

“应声,你把陈书记和我找来,不只是看一看百亩示范田这么简单吧?”会民说。

“是的,我想提拔一个人,和我一起宣布任命。”应声说。

“哦,说来听听。”陈书记感到既诧异又新鲜,哪有用这种方式说情的?

“这里的土地转包和良性循环发展,也是有故事的,它凝聚着施丽艳同志的汗水和智慧。”应声汇报说。

陈书记已经完全领会应声的意图了,他捉摸着应声心中应该有个发展蓝图了,从心底里希望应声上任后尽快点燃新农村建设这把火,为全县树立个样板。于是他立即借用厚强的大哥大给县委组织部打电话,要求立即对施丽艳进行考察,提交明天上午的常委会讨论。

接着,应声又领着陈书记和耿县长考察了巩固村以及与巩固村相邻的柳桥乡白龙港村。

会民是故地重游,搞社教时,他经常穿越韩桥,来回于巩固和韩桥两个大队之间,尤其是对于韩桥村的发展变化他更为赞叹。

这个两县交界的地方,陈书记是第一次来,他看到江海河对岸江浪县地界上的混凝土结构的建筑,与本县巩固村的棚披摊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感到脸上发烫,恨自己来晚了,发展滞后了。

“二位领导,我们这里市场发展虽然远远不及对岸的江浪县克信乡韩桥村,但是韩桥绣品市场的市场意识和商品意识,在巩固村和白龙港村都已深入人心。巩固村村民加工的绣品纺织品,都是在这不起眼的棚披里卖给经纪人,然后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而白龙港村加工的产品则是和韩桥村的绣品一起,通过海通市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出口国外。韩桥绣品市场沿江海河已形成一定规模,正对着巩固村和白龙港村。”应声指着地图说,“我们目前好似一张白纸,可以按照时代要求规划设计一座现代化的绣品市场。这就是我要向领导汇报的第二件宝贝。”

陈书记连连点头,手指着江海河对岸的韩桥市场,说:“走,去对岸看看。”

“欢迎陈书记、耿县长!”一群人边拍手边喊。

会民一见正光和兰芝,激动的泪花在眼眶里打转,他是多么想去拥抱一下这二十多年未见的饱经沧桑的老朋友,但是县委陈书记在,他只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当年市场的开拓者学童和克信乡书记心民以及韩桥村支部书记水波都来迎接。正光和兰芝张罗着客人到家里落座喝茶。

心民、学童和水波介绍了市场发展前景和绣品市场规划建设的打算。克信乡的规划与应声的设想完全吻合。一个以江海河为中轴线,西岸韩桥村与东岸巩固、白龙港村相对称的新的绣品市场的蓝图就这样勾勒出来了。

陈书记临别前带走了慎修乡、柳桥乡和江浪县克信乡的地图,他是在想做一篇大文章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