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不嫁教书匠 > 第9章 父亲的忧愁

不嫁教书匠 第9章 父亲的忧愁

作者:姝娟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11:13:27 来源:笔趣阁

放暑假好几天了。

这天早饭后,院里走进来个十多岁男孩。

他手里举着一封信,看见妹妹就递给她说:“你家的信,我爸从邮局捎回来的”。

小孩说的挺详细,妹妹谢了他,他跑了。

妹妹刚看见寄信地址“内蒙”两个字,就兴奋地冲窗外嚷:“我大哥来信了”。

父亲正抬头往屋里瞅着,听到这句低头就往屋里来。

他一把接过信,在炕沿儿上坐端正了,小心翼翼地撕开封口。

掏出信笺,展开从头看起。

他的目光半天不往下移动,他在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终于看完了。

立即开始写回信。

他把饭桌放到炕上。

盘腿坐着,提起笔,略做沉思后,刷刷点点写起来。

隔一会儿停笔想想,再继续写。

表情沉浸在一种说句出什么类型里:

郑重

平静

慈祥

他把对哥哥的牵肠挂肚都诉诸笔端。

写完了提起信纸两个角复查一遍,那样子有点像宣读圣旨。

然后他小心地折叠成长方形,提高声音问:“有信封吗”?

红梅从书籍堆里抽出一个信封,父亲照着来信地址看一眼写一个字。

极其谨慎地写完了邮寄地址。

下了地趿拉着鞋来到厨房,在锅台上开了几个竹盖子后。

发现一个装米汤的盆。

手指粘着米汤当做浆糊,在信封口来回抹。

把封口的“小舌头”压住不松手,小舌头被粘住了,他把信封拿阳光下晾。

他怕风吹丢了信丢似的,那么瞅着,觉得信口干了,拿起来检查一番。

果然干了。

他的信才告一段落,他把信摆在小电视机上,那封信就那么直挺挺地静候着。

他没吩咐谁出去寄信。很显然他要亲自邮寄出去。

上午就这样过去了。

午后的太阳开始偏西时,红梅和妹妹坐着聊天,这时院门口有人高声说着话进院来。

妹妹一下子坐起来说:“好像大姐回来了”。

她还没说完,杂踏的脚步声和热烈的说话声就进屋了。

果然大是姐回来了,微胖的她抱着孩子气喘吁吁。

她把孩子往炕上一放,圆润的脸庞往下淌着几道汗流,圆溜溜的眼睛笑成半月。

她连说带笑:“以为下午回来不那么热,可还是这么晒”。

大姐一个人能顶几个人,她一出现家里热闹开了。

妹妹和红梅早已围在她身边,父亲在炕上坐的笔直。

他连声说:“快把孩子放炕上,红梅,去给你姐摘黄瓜”。

红梅和进门的姐夫撞正着,他斜挂个破皮革包像个大虾米。

红梅打了声招呼进菜园摘黄瓜。

她弯腰往黄瓜架下看过去,粗的细的,老的嫩的,黄瓜从架杆上吊下来,好不可爱。

她专挑嫩的摘了一抱,用衣襟兜着回屋了。

父亲眼睛都在大姐和外甥身上,嘴上吩咐着:“听着点,大道上有过来卖西瓜的买几个西瓜”。

大姐咯嘣咯嘣地嚼着黄瓜,品头论足。

她说:“我家的也不知啥品种,就在街里随便买一袋菜籽就种了一垄。

哎妈呀,那结的才厚呢,几天就一茬,几天就老了。

我和孩子吃不了多少,没办法都摘下来喂猪了,哈哈”。

大外甥正咿呀学语,换了环境刚开始还赖在大姐怀里眼生,怯怯地看看这个,看看那个。

不一会儿就在炕上撒欢儿了,从炕头跑到炕梢,再跑回去。

这样来回跑,哪边张开双臂他就叫喊着跑开。

父亲眉开眼笑,这是他见到的第一个孙辈。

他献宝似的拿出哥哥的信,递给大姐说:“你哥的信”。

姐妹三人凑在一起读信。

这时红梅才见到哥哥的信。

哥哥在信中说:

“我在岳父家门市房的窗户上贴了‘服装裁剪’,这样就免税了。

这个小镇蒙汉杂居,蒙古袍我不会做,来做衣服的就少了一半。

几天收不到活是常事。

揭不开锅时就到岳父家蹭饭,为了活下去舍出脸皮吧。

我女儿现在已经会走路了。

长得胖胖的,就是脾气大,

从小看到老吧,有时忍不住我就揍她几下。

哭起来没完,她妈就不管她了。

下次把相片一同寄回去,这次匆忙……”。

大姐瞥见父亲忽然落寞的眼神,慷慨地说:“我在家多住几天”。

她嘱咐姐夫说:“你一会儿就回去吧,鸡和猪你就和老太太(婆婆)多费点心。

我回来一趟不容易,住两三晚你再来接我们娘俩”。

姐夫临走前,她又一阵详细叮咛:

猪食量多少;

鸡有多少个;

每晚数一数;

少了找一找。

姐夫像个木偶似的告诉一句答应一句。

大姐嘱咐完了说:“你走吧,路上小心”。

姐夫像是领完了命令,又背起他那个破皮包骑上破自行车。

妹妹和红梅目送他远去的背影。

好半天妹妹才说:“大姐在家时吃了那么多苦,结婚了还是过紧吧日子,

看姐夫那样,这也没盼头了”。

红梅说:“我经常想起我上中专时大姐和我卖蛋。

她要攒够钱给我买新衣服。

我们好不容易到了市场,被工商乱收费,收了两块钱税。

当时大姐脸都白了。

在那群咋咋呼呼的狗腿子面前,我觉得咱们太渺小了。

那时我就想我要么有能耐,要么认识有能耐的人,咱们就不会受欺负了。

也能帮助大姐过上好日子,可是,现在我依然狗屁不是。

就是一个渺小的,被人鄙视的,穷教书匠。

在课堂上孩子们面前挺神气,下课堂走在大街上就是一粒微尘”。

妹妹眨巴着毛露露的大眼睛不说话。

大姐在家住到第三天,姐夫一大早就来了。

大姐不满地说:“看见没?接我回去那才准时呢,就是让我回去干活,家里是不是翻天了?”

大姐看着姐夫问。

姐夫嗫嚅着:“也没有。

人家咱妈把鸡猪喂的可上心了,就是,那啥,有一天晚上好多鸡没回来。

出去一看,几只鸡都淹死了,也不知咋掉进水沟里的”。

大姐的脸色变了,声音变了,厉声问姐夫:“淹死几只”?

姐夫:“五六只大的”,

大姐:“几只小的?”,

姐夫:“十多个”。

大姐瞪着他像噎住了似的,不知说啥好,半天才从牙缝里挤出话:“你们这群废物!

说你们啥好呢?还瞒着不说实话呢,问一句憋出几只,问一句憋出几只,到底还有没有淹死的了”?

姐夫肯定的说:“没有了!就淹死这些”。

大姐开始收拾孩子衣服,唠叨着:“那个家就是我一个人的,离不开眼睛。这才几天就淹死这么多鸡。

破家还有啥?”

父亲一直听着事情的全过程,他安慰大姐说:“鸡进水沟谁也没办法,吃完午饭再走吧,不差一上午”。

他转头分配任务:“红梅,和你妹妹准备包饺子,让你姐吃完饺子走”。

大姐还在数落:“我在家时鸡咋不淹死呢?就是你们没经管好,不管不问它们就乱跑呗”。

红梅和妹妹在厨房里商量:“啥馅饺子呢?家里半星肉也没有,去集上来不及了”。

妹妹眨巴着眼睛想办法,她说:“有招儿了”。

她也没告诉红梅什么招儿,直接就行动起来,她吃力地搬过荤油坛子。

那大坛子荤油还剩下一半,她从里面一下下舀荤油。

所有荤油直接放进锅里。

烧把火后油脂很快融化成一汪热油,热油里沉着褐色油渣。

红梅说:“我看明白了,你要用油渣调馅,那配菜是什么”?

妹妹说:“白菜和芹菜怎么样”?

红梅:“多放点葱花,能挺香的”。

大姐也和好了面,姐夫照看大外甥。

几个大人七手八脚就把饺子包好了,一帘小巧的饺子排列整齐,哪知道里面的馅料如此朴素。

大姐指导妹妹煮饺子:

“顺着翻动;

等它们浮起来;

加点凉水;

盖锅烧大火;

开锅盖;

看看,饺子里是不是鼓气了?”,

最后她果断地说:“捞吧,快点”。

热气腾腾的饺子终于端上了桌,大外甥扶着饭桌眼睛直放光。

大家拿起筷子准备吃饺子,屋门口不声不响地进来一个人。

他站在门口,高大的身影把门口挡得一黑,大姐先才发现家里来客人了。

她放下筷子,脸色有些改变,对父亲轻声说:“爸,我苏舅来了”。

父亲一回头,不假思索地堆起满脸笑:“哎呀呀,稀客”,

他跳下炕,趿拉着鞋赶忙迎接邻居,她们的苏舅。

大姐悄悄对红梅说:“要账的来了”。

苏舅屁股浅浅地搭在炕沿儿上。

父亲拉着他的胳膊:“来来来,吃饺子,大闺女要回去了,包顿饺子,也没搁肉,

孩子好不容易回来一回”。

苏舅没动弹,只淡淡的说:“不吃了,你们吃”。

父亲站在地上,他矮小的个头在人高马大的邻居面前那么矬!

他端正的脸庞情绪饱满,一双不大的眼睛露出愉快的光芒。

他搓着手找话题和邻居聊天,

他说:“今年秋天肯定收成能不错,我看苞米棒子了,籽粒可饱满了,沉甸甸的,不错,不错”。

苏舅慢吞吞地否认他:“有的地也不行,现在苞米粒没上满呢,那就玩完了”。

父亲马上以12分肯定的语气附和苏舅说:“那对啊,没上满可不行。

我种了这几年地,虽赶不上你们懂,没上满我可知道,那就玩完了,

那是谁家的?那摊上可咋办”?

父亲像是打鸡血了似的不停地说。

他怕停下来,停下来有空档,就会插进别的话。

他话痨似的轰炸一堆,苏舅半天才漫不经心地回复一句。

忽然他站起身说了句:“我哪天再来”,

就已迈出门去了。

父亲来不及提上鞋,就那么踏拉着鞋去送客人,而苏舅已经大步流星地出院门了。

蔫蔫儿地,父亲回到屋,好像表演完一场卖力气的演出,他上炕时腿脚都不利索了。

哪似刚才跳下炕那么敏捷?

大家重新围坐下来,大姐说:“饺子已经坨在一起凉透了”。

她端起盘子猛烈地抖动着,可是饺子依然没被撞开。

大姐:“将就着吃吧,白瞎大家心思了”。

桌上只有咀嚼声。

吃完了饭,红梅在厨房问大姐:“小苏来要什么帐?”。

大姐压低声音说:“大哥结婚时爸从银行贷款三千;

大哥离家北上时借小苏一千,这一千属于私人高利贷那种。

三千加一千共四千块钱,这是本金,还有利息呢”。

大姐皱着眉头说。

“咱们家欠债那么多吗”?

红梅感觉房子塌了一样,心里忽咚一声似有大厦倾颓。

“我第一次知道咱们家欠债。欠这么多债!

借钱时谁也没告诉我,还钱时可有我的份儿。

我现在每月挣95.5块,月月上交工资,把我榨干了也还不完债啊”。

她喃喃地说。

接着愤愤地嘟囔:“我还寄希望于家里越来越好后,我就可以随心支配工资了,

像学姐那样完成各种心愿。

可是这巨额外债把希望碎成齑粉,咱家复兴之路算是无望了”。

大姐叹口气说:“爸为了他儿子嘛,

上学可劲花;

结婚可劲借;

竟然贷款结婚;

贷款还得你和爸还”!

说到一半大姐不说了,她想到父亲这几天对她不错,觉得不能落井下石似的。

就安慰红梅说:“咱家是无底洞,你挣的钱别都给爸,自己留点。

自己想买啥买点啥吧。

你都工作了,穿的不像样被人笑话。

咱家就这样,我,你,老妹儿,各个都跑不掉,都轮流在家奉献一遍。

我结婚走了妹妹又辍学了。

当时我劝她,她不听,非得决定在家做家务。

哎!以后会后悔的。

只有你二姐和大哥那是坐享其成啊,他们还成了爸心里的香饽饽。

你二姐在大学里多风光啊!找了个大学生男朋友”。

大姐无可奈何地笑着说,她的付出已被她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了。

大姐也不顾中午太阳正毒热,抱着大外甥就随姐夫出了院门。

姐夫把自行车停好,大姐抱着孩子蹭到后座上。

姐夫推起车往前跑了几步,嗖地上了自行车。

自行车一阵扭动最后好歹跑直线了,大姐大声地喊了句:“回屋吧,放心吧”。

她抱着孩子也不敢乱动,一辆破自行车载着三口人滞滞扭扭拐弯了,不见了。

红梅和妹妹在门口看着心惊胆战的。

妹妹说:“三十里路就这么走吗?”

父亲一声不响地看着大姐消失的路口,红梅转身时,他还在发呆。

他终于进屋了,终于卸下了所有的伪装,露出真实的心思---忧愁。

他坐在炕上,阴沉着脸,审视的目光跟随着红梅。

这目光又令她锋芒在背的感觉。

他又在盘算家里的钱,而她的钱就是父亲一半的指望。

在这个家里她唯一可以被榨一下,挤一下。

父亲一眼一眼白愣着她,恨不得用犀利的眼神剜掉她一块肉,变成钱。

他打量她挂在墙上的衬衫,

还有干净的小皮鞋,

这些都是一个年轻女孩买的地摊货。

可是被父亲当做了奢侈,他恨不得这个女儿就是一部机器,没有**就是给他变钱。

“你欠债给我花的吗?

你冲我瞪什么眼?

谁花找谁去!”。

红梅想到这里恨不得冲他吼。

她不再是当年那个挨骂就颤颤惊惊的受气包。

对于父亲,她不怕他,也不搭理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