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不嫁教书匠 > 第270章 故地寻踪

不嫁教书匠 第270章 故地寻踪

作者:姝娟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11:13:27 来源:笔趣阁

他们搬家车沿着国道经过一个个故地:沙塘子镇,卧龙,雾海,向着县城前进。

这是她们当年离家之路的逆行。

当车离开国道,刚拐进一条新修大街时,见到路口站着一人,二姐夫停下车,那人是闻立,他上了车当起向导。

因为前方就是县城。

搬家车跟在后面。

闻立怎么来了?

她决定云飞到县一中插班时,想到了另一个问题,租房,在县城租房。

可是她远在市里,没办法找房子,就让闻立找。

闻立当时就告诉她:“那还找啥?大姐的旧楼宽绰的两室正出租着,把租客的钱返回去,让他们搬家就得了呗”。

他执意这么办,她在远离县城的市里,意见像是强弩之末,没办法只得随他便,反正让他找。

他大姐的房子痛快地腾了出来。

在她们搬家这天,他一大早就在这路口等着,把他们领到住处。

他一路指挥着,搬家车在一条稀破的马路边停下,马路边杵着一栋翻新的旧楼。

就是这里吗?

她下车时打量着,窗下可就是大街了,没有任何绿化可言。

闻立引领大家转到楼后,这里有块空地,也从这面进楼。

“嫂子”!

她闻声看去,楼门口站着几个人,其中一人长着一张大白脸,此时汗津津的,笑嘻嘻的。

真是回到狼窝了,此人她认识,闻立在沙塘子搭档白脸。

她有12年不见,他没见老,一张娃娃脸更圆了。

她笑一下,点点头。

白脸和那几个人到车上卸东西。

她跟着抬东西的上了三楼,走进一道房门。

这就是闻立大姐的家,她和云飞将在这里住11个月。

房间整体还不错,设施一应俱全,挺宽绰,起码她有正经房间睡觉。

东西很快都堆进来,闻立领着他带来的人走了,游说云飞跟去了。

二姐夫和二姐还有任务---去见他老同学,一中校长。

她把房门一关,坐在地上解大包小裹,这些东西打包又打开,不知折腾多少回了。

将所有东西归置到应该位置时,已经下午。

这时二姐来电话,“高三开学时你就让云飞直接到三年八吧,一切都联系好了,我们直接回市里了,不到你那儿了”。

虽然很累,但这个消息令她欣慰。

二姐啊二姐,又帮了她一个大忙。

她环顾着她的新家,眼前好像还晃动着波光粼粼的南湖水,但她实实在在已经到这里了。

这些年她一直在搬家,从雾海搬到沙塘子,从沙塘子搬到市里,在市里,从北城搬到南城,从南城一步搬到县城。

所经历的苦就别提了。

都说苦尽甘来,但她一直没有尝到甜味。

这人生啊,有的人一步步走向巅峰,而她,不过是苦难轮回。

她靠在床上要休息一下,不知不觉睡着了,睡梦中还感觉在车里颠簸。

她睡的房间临街,肯定吵,她作为自己房间。

这个房间朝东,太阳一歪斜,房间就暗了。

她睁开眼睛时,有一阵迷糊,这是要黑天了吗?

她坐起来,走向对面屋门,这个房间面临楼后的院落,相对肃静,这个房间理所当然是云飞的。

她刚把门推开,不禁一眯眼睛,满室瑰丽的黄昏!

这间屋朝西,晚霞照满屋。

她喜欢上了这个“家”,希望在这里的11个月,顺利吧。

她转过身时,听见房门外的楼梯有杂乱的脚步声,很多人从楼上往下跑似的。

那种脚步声听着令人心慌,她的神经紧张起来。

确认她的房门紧锁,她安定一些。

楼梯暂时肃静了,楼下嘈杂起来,还是那伙人,又到楼下杂乱去了。

感觉就在她的厨房窗下。

她下意识地关紧所有窗户,觉得这样安全一些。

楼梯上又有脚步声跑上跑下。

这是怎么回事?那些人要干啥?

正在她疑惑时,突然撕拉一声,喇叭响了一下。

她最讨厌的响声就是喇叭声,喇叭勉强算作乐器的话,那就是乐器界最低俗的玩意儿。

紧接着,几个喇叭在调音,比齐后突然齐鸣,喂哇喂哇。

啥调子呢?

丧声烂韵。

听到这个调子她的心又烦又怕。

不一会儿,窗户缝里钻进什么味道?

纸灰味,那是一种与死亡有关的味道。

到这时,外面确信无疑在办白事。

喇叭像比赛似的,对着窗户吹,声调听不出悲,甚至有点喜悦,综合成那种场合特有的调子。

反正一听就是白事。

喇叭响了一气突然停下,隔十多分钟又吹起来。

不想听都不行,噪音无孔不入。

她对县城不陌生,以前函授学习总来,但都是沿着中央街走一遍而已。

从没深入到居民区。

这刚入住,就这么吓人,原来县城保留着农村风俗,居民见怪不怪了。

天彻底黑下去了,外面喇叭响过无数遍。

她在临街那个房间,关紧门,这一晚睡啥觉?睡不成!

这时,她的手机响了。

“儿子从我这回家去了,应该快到你那了,他找不到家,你接他一下?”

电话里闻立说。

她熬一下炸了,“TMD你也死了?你不送他?才打电话?”

可是炸也没用,云飞即将到家,他不记得家门,她得出去接。

外面就是枪林弹雨,她也得出去。

即使是男孩,黑灯瞎火中冷不丁也得吓一跳。

她必须出去接云飞。

她刚打开屋门,但见厨房窗外出奇的亮,楼下应该灯火通明。

这种灯光真瘆人。

她反复观察好钥匙,确信是这房门的。

她从包里找到一个口罩,她有这个习惯,随身都带。

她仔细地戴好口罩,豁地打开房门。

楼道黑咕隆咚,某一段投进亮光,照着黑黢黢的破烂。

一楼门大开,还好,那玩意儿没正堵门。

感觉那仪式在左手边,她到门口时,迈出脚步就往右走。

小跑着转到大街上。

大街没有路灯,对面洗车店露出的灯光照着她身边有棵树。

树叶飒飒摇着。

她向大街上张望着,几分钟后,走过来一个细高人影,脚步很快,近了,果然是云飞。

她走出树影,握过云飞的手,强迫自己轻松的说:“楼下有一家办白事。像你奶奶去世时那样子”。

其实,他奶奶没那么惊悚。

“哦”,云飞不在意。

她攥紧他的手,不知是给他勇气,还是让孩子给她勇气。

她走在外侧,转到后院,快步往楼门走,不看那里,余光中只见红红白白,极其瘆人。

花花绿绿不知啥东西,扑拉扑拉直响,纸鸢随着火蛇乱窜。

她们终于进了楼门,噔噔噔跑上楼,她早早举着钥匙,到门前一顿乱捅,门一开,他们跳进屋,嘭,关严。

这心啊,要蹦出来了。

其实世上,活的比死的更吓人。

她建议云飞到她房间,云飞说:“没事,我不怕”。

有孩子在,她也不怕了,但是真吵!

昨夜还在南湖边,今夜就到了这里,听着并不凄凉的喇叭。

生活的巨手就这样将她推来推去,她已经毫无脾气。

第二天凌晨,一顿乱炮崩响,那玩意儿折腾走了。

楼下终于恢复平静。

这县城,就像给她下马威似的,刚来就整这一出。

她对县城的印象坏极了。

接下来的日子,风平浪静。

在别人欢天喜地准备上大学时,云飞坐在桌前学习。

她在风和日丽的上午出去溜达。

她住处在二道街与第三中央街交汇。

离第一中央街很远,算是县城角落。

她从住处出发,试着寻找当年回中专的路。

她记得上中专时,回学校可以抄近道。

冬夜下火车后摸黑往学校走,同行的几个人谁都不说话,深一脚浅一脚低头赶路,两边低矮的屋檐下有的窗黑了,有的窗亮着灯,她们借着忽明忽暗的那点光亮,随着蜿蜒的小道急行军,突然前面的人说:“可算到了”。

她一抬头果然见亮堂堂的教学楼,在一片昏暗中显得很辉煌。

然后她们先进宿舍,放下家里带来的瓶瓶罐罐再去班级,当然她很少有瓶瓶罐罐。

经常是两手空空。

她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写日记或者发呆惆怅。

她多想再走一走当年的路,可是现在一排排网格布局的居民楼,千篇一律,以前的痕迹无影无踪。

1986年来这里上学,现在是2012年,物是人非啦。

她也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回到这里。

回到这里陪儿子复读。

儿子现在和她刚参加工作的年龄同岁。

那时她挣钱养家了,儿子却还在当宝宝,有她这个妈带着复读。

再也找不到当年的小路,她来到现在的大路,顺着第一中央大街往西走。

因为网络发达,好多年不必到县里学习,几年后突然一来,发现县城变化真大。

她想到街心花园看看,看看里面的花树在不在,石桌石凳在不在。

可是,她再也看不见那个小花园了,那里变成一个环岛广场,看上去很宽阔。

广场正中间竖起一根极高的灯塔,这算是小城标志性建筑吧。

她黯然转身,不远处应该是军人招待所,那座灰旧四层楼,“军人招待所”的大牌子斜靠在旋转门旁。

她函授学习时住在那里。

可是,哪里还见那灰旧老楼?

她反复确认,发现那里盖起座现代化超市,高高的大字赫然写着:峰时代购物广场。

看上去是小城最大的购物中心。

以后她也得从这里购物。

变了,变得太快。

旧迹无影无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