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重生之香江大枭雄 > 33章:万般不由人(上)

重生之香江大枭雄 33章:万般不由人(上)

作者:酱油加盐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01 11:10:37 来源:笔趣阁

大年初五,发生了一件让全香江商界都感到震惊的大事,那就是航运商会同海运商会,决定一起举办年会,来庆祝新的一年。

航运商会同海运商会,自然是水火不容,都斗了十几年,闹出的真火,早就不可能熄灭了,携手共进,三岁孩童都知道是不可能的事。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上海仔和潮汕老们,各自分坐一旁,泾渭分明,脸上都没有过节该有的喜气,绷着脸,看着台上的独脚戏。

相较于一楼的死气沉沉,二楼倒是一派祥和。

冬叔同盛春合坐在一张桌子上,桌子上摆放着黄酒,两人兴致勃勃地看着戏台上的女戏子演着胭脂扣。

原本要去东京视察的盛勇,也没有按照原计划离开,而是乖乖地坐自己阿爸的身后。

冬叔身后也同样坐着一位许家后人,女公子许茹,许家的长女。

许家老二志不在生意场上,这是公开的秘密,他人现在正竞选立法会议员,自然不会出现在会馆之中,家中生意场上的事,都是交由长姐许茹来管。

为映衬节日,许茹她身穿大红的旗袍,正磕着瓜子,听着下面的曲调,时不时跟着曲子打着拍子。

两家商会的副会长们,都分坐在两旁,小声地说笑着。

其乐融融,暗藏杀机。

这八个字形容今天这场新年宴请,在合适不过。

潮州人请客吃饭,吃来吃去,就那一两间馆子,建于咸丰年间的潮州会馆,是商会招待同乡最大的场面。

潮州会馆的经理,一直遵循着传统,身穿长袍马褂,头戴瓜皮小帽,立于门口,同后厨的伙计讲着悄悄话。

“雨顺兄,怎么没安排昆曲?香江谁不知道您老兄,最爱听的是昆区?”

“今天时候也好,也让我们这些赤脚汉,欣赏一下水磨腔的优雅。”

冬叔拿起曲单,瞧了一眼,才知道台上的戏子嘴里伊伊呀呀唱的是什么。

见盛春合看的饶有趣味,便开口询问。

春合必是雨顺。

名字和表字,这里面学问可大了去了。

要是取错了,那就成大笑话了。

盛家兴旺了快百年,当然不会在这些细节上犯错。

盛春合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之后满脸微笑地解释道:“冬哥有所不知,我阿爸还在世的时候,就嘲笑说过,说能听明白昆曲典故的,全华夏也不出两百个。”

“十里洋场连三十个都不到。”

“都是附庸风雅,听个大概,博个雅名而已。”

“就连我这个不孝子孙,也是如此。”

“但这独角戏不同,我们这帮上海仔们,从小听到大,再说大过年的,高兴最主要,听游园惊梦,实在不太吉利!”。

戏是一家三出,既然是海运商会自己订下的曲目,冬叔自然没有意见。

附庸风雅!

在名利场厮混的大亨们之间,并不少见。

赛马、游艇,高尔夫,这些原本只有鬼老涉足的游乐项目,现在都有香江这帮大亨的身影。

不着调的也会因为自己新交的小女朋友,投资电影公司,拍一部所有人都看不懂的文艺片,捧当新一任艺术片女星。

冬叔自己也喜欢赛马,归根结底,除了喜爱之外,显示自己的自命不凡而已。

头戴传统瓜皮小帽的潮汕会馆经理,在两人斗嘴闲谈的时候,越过二人带的跟班随从,手里捧着两份薄薄的彩金页菜单,对主桌的两位商会会长谄媚地说道:“冬叔,盛会长。”

“这是最后一出戏了,大菜都准备好了,就缺二位点压轴的大菜。”

“还请二位,挥动金笔,为我们画龙点睛!”。

场面话年年都是这几句,冬叔早就听腻了。

他从自己老豆手中接手航运协会,也有二十年了,在他手里组织的招待晚会也有二十次了,时间久的,这潮汕会馆的经理都换了不知多少任了。

真是一点新意都没有啊!

冬叔接过菜单,先递给了盛春合一份,毕竟这里是潮州会馆,他盛老板是客人,要懂礼数。

彩金菜单上,并没有如其他高档酒楼那样菜式繁多,本帮菜和顺德菜,各有八道。

“雨顺兄,冷热大菜已经准备好了,您我只需要个点一道加菜即可。”

“九九归一,博一个好兆头而已。”

冬叔随手拿起毛笔,对着乐从鱼腐的位置,轻轻点了一下,而后放回了桌子上。

盛春合听到是传统,便没有推辞,点了份本帮名菜八宝鸭。

“拿下去吧!戏快唱到头了。”

冬叔对着弯腰恭候的经理,看似漫不经心的说道。

说者也有心,听者也有意。

这轻飘飘的一句话,让两个商会的副会长、元老们,都不由地皱起了眉头。

经常敲打别人的盛春合,没想到今天也让别人敲打了一句。

但他没有动怒,嘴上功夫最要不得,毕竟今天过来,就是为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十里洋场跑来的戏班子,是越来越少了,成器的更是没有几个。”

“但毕竟是同乡,想要听听乡音,只能耐着性子,看他们乱唱。”

“这要是在十里洋场,早让人扔进黄浦江喂王八了。”

盛春合就算想息事宁人,但话说出来,就变了味道。

不管是潮汕人,还是上海仔,大家都是外省人,区别只不过是来的早晚而已。

要是装坐地勐虎,也不问问新界那帮地主们干不干!

再说同乡做错事,商会不论如何都会出手保下来,如果听到点风声就低头,那这个海运商会会长,自己也不用做了。

你来我往的交锋,让二楼的场面冷了下来。

在场坐着的十几人,都看着自己的领头大老,只要一个手势或者眼神,就立刻做出反应。

“说起十里洋场,我也想起了许家做生意的小事。”

“那时候许家吃饭都成问题,哪有排场摆架子,出头当大老。”

“只是混在渣甸银行的船队,跑东跑西,想要给一家老小挣口饭吃。”

“跟船上的神父学了两句英语,才慢慢当上了华领班,之后在上海买船,一点点摸爬滚打地做了起来。”

“跟你老兄的太子兵,没法比啊!”

顺着话头往下说,冬叔也十分向往十里洋场那个风云地,只要机遇到了,一定有你飞黄腾达的机会。

杜月笙如此,永安郭家,先施马家也如此,都是在十里洋场发的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