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长安不良帅 > 第二十章:长安风雨后

长安不良帅 第二十章:长安风雨后

作者:滇邪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5-04-01 11:08:33 来源:笔趣阁

暴风雨后的长安城,街上依旧人来人往,但每一个人都聋拉着脸,每个人的左臂上都缠了一条白纱。

大唐第一相,魏征,薨。

皇城含元殿上,当朝天子李世,一身龙袍端坐高堂,国字脸上的两条浓眉紧紧皱着,右手扶着额头,正在对抗他近几年来常犯的偏头痛。

堂下,文武百官,双手捧着白玉朝板,分立三班,皆低着头,一个个,都像做了什么什么亏心事一般。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大唐万万子民,亡一镜矣!”

李世哀叹一声,放下扶额的右手,抬起双眸,扫射朝堂,百官皆缩着头,害怕这如鹰似虎的目光定格在自己身上,尤其站在左侧前排中间,身形臃肿的尚书左仆射杜海,额头已经布满了细汗。

“王铎,你可知罪!”

但天子点出口的却不是杜海的名字,而是羽林军大将军王铎,忐忑不安的杜海听到这一声,如蒙大赦,心头的石头猛然落地,送出了一口气。

“护卫京城不力,致使上元大乱,王铎失职,知罪。”

右侧的队伍前排,高大魁梧的中年汉子普通跪下,昨夜长安大乱,灯市无欢,虽是抚安司假传消息所致,但羽林十六卫失职却是事实,作为羽林军执行长官,他责无旁贷。

“杜海!”

天子却不再看王铎一眼,转而点出杜海的名字。

本以为逃过一劫的杜海,正在心头侥幸,突然就听到这这一声慷锵有力,吓得一哆嗦,跪了下去,双手抱着的朝板颤抖不已,直欲脱手,战战兢兢道:“老臣在,老臣知罪。”

他这滑稽模样,弄得文武群臣哭笑不得,但在天子面前,谁也不敢出声,只将这笑意死死摁在喉咙里,装作一副严肃神情。

左仆射杜海,终归年事已高。

天子李世沉眸一扫朝堂百官,深邃的鹰眸似一把把磨好的刀子,落在每一个人身上,最终定格于跪在地上诚惶诚恐的杜海身上,开口道:“他们比你聪明,今日不问你的罪,朕只问你,抚安司的事,办得如何了?”

“启禀圣上,抚安司假报军情,致使长安大乱,微臣谨遵圣意,已着人查封抚安司,抚安司上下已打入大理寺狱,听候发落。”

听到圣人说自己比别人糊涂之后,杜海反而踏实了,说出话来,也坦然自信了许多。

“大理寺卿李正,刑部尚书周严,御史大夫房玄明。”

天子李世停了杜海的话,略微点了点头,鹰眸扫到群臣中间,沉声而出。

话音起,三个身穿紫色官袍的中年,从百官中出列,抱着朝板躬身跪下,齐声出口:“禀圣上,微臣在。”

天子李世并未雷霆大发,只是责令细查抚安司一案,但百官依旧低着头,谁的脸上也看不出一丝轻松,因为他们最关心的一件事,圣人还未提到。

“魏征弃朕先归,杜海年高,众爱卿觉得,百官之中,谁能为朕分忧?”

来了,终于来了,百官等的正是这个时候,但这一刻,鸦雀无声,百官噤若寒蝉,谁也不敢轻易出言,在列的,都是混迹多年的人精,知晓这种时候,谁第一个说话谁就要遭殃。

等着半天,堂下一片沉默,天子李世玩味一笑,冷哼一声,道:“所以朕说,你们都比杜海聪明。不过,朕告诉你们,有些事,朕不说,并不代表朕不知道,朕不问,并不代表朕不关心!难道魏征去后,朕的身边从此再无敢言之人?”

众臣被他说得愈发大气不敢出一声,天子李世见此,环顾殿内,扫了两圈,终究没有捕抓到他想看到的那道身影,皱眉问道:“卫国公李靖今日可有上朝?”

负责百官朝廷考勤的大太监马力仕即刻跪下答道:“启禀圣上,卫国公今日身体抱恙,又逢昨夜惊乱,病情加重,今日未曾上朝。”

李世扶额叹道:“唉,年岁易晚,故人渐稀,老了老了,朕也老了。”

“圣人正当壮年,如日中天,佑我大唐鼎盛,来岁还要率我大唐雄兵擒收高句丽,擒虎之姿不若当年,何言老矣。”

马力仕急忙出言宽解,说得斩钉截铁,字句慷锵,仿佛说的正是事实一般。

久伴天子身旁,他比谁都清楚,什么时候该吹什么风。

要不,怎么叫他“溜风马”呢。

果然,他的话一出口,李世龙颜大悦,开口笑骂道:“中天日出最高时,正是它即将颓落时,朕知你有心宽慰,平身吧,着人与那李乘风说,十日之内,务必将凌烟阁诸臣画像作好。”

得此夸奖,马力仕脸上并未流露欢笑,依旧把头压得最低,马脸几乎贴在地面,并未起身,他既比别人知道该怎么溜风,也比别人清楚自己什么时候该笑,什么时候不该笑。

绿豆眼斜斜瞥向大殿左侧柱子旁一身蟒袍花衣的一个年轻人,得到那个年轻人微微点头示意后,才开口道:“喏,启禀圣上,老奴有冤。”

这微不可查的一幕,却已被李世抓进眼中,玩味一笑,故作不解道:“哦,你有何冤屈?”

马力仕接着道:“老奴状告抚安司捕员杨平、杨易叔侄,滥用职权,草菅人命,乱抓良民顶案,还于狱中谋害人命,请圣上为老奴做主!”

李世瞥了那蟒袍花衣青年一眼,不以为意地开口道:“杨平?杨易?朕从未听过这两个名字,抚安司众人既已收押,你若有冤屈,自可与三司言明,三司自会为你平冤,如此小事,不必诉与朕听,退下吧。”

“喏。”

马力仕毕恭毕敬而退,他也比别人清楚什么话该说,什么时候该说。

马力仕退下后,李世略微一瞥蟒袍青年,问道:“诸位爱卿,可有本奏?”

那蟒袍青年不知道李世已瞥过他三次,闻言就要迈步跪地把他早就想好的事情上奏,却被身后一个身穿绯袍的中年胖子轻轻扯住了衣角。

青年经此略微一顿,这才注意到高堂之上,圣人玩味的脸色,顿时心头狂跳,暗道好险!再也不敢有何举动。

倒是那胖子抱着白玉朝板出列,跪地道:“启禀圣上,臣户部尚书长孙靖有本要奏。”

“呈上来。”

马力仕与长孙靖对眉微微眨眼,接过长孙靖手中的奏本,躬身呈到殿上。

李世打开奏本翻阅,越看脸色越变得铁青,终于猛然大拍堂案,怒声道:“兵部尚书王定远,左仆射萧宇,尔等可知罪!”

奏本被摔下朝堂,从百官中出列两人,较为年轻些的那人,跪地捡起奏本一看,面色大变,急忙开口辩解道:“圣上明鉴,那杨平虽是前朝遗孽,但与其兄杨铮识大义,入陇西军十年,多有战功,杨铮更是在陇西渡关一役中,为我大唐捐躯,臣念及杨门战苦,方破例举荐杨平杨易叔侄入抚安司供职。”

原来,奏本中状告王定远与萧宇包庇隋朝遗孤。

“臣自觉无罪,老臣知陛下仁德,若论罪,老臣亦是前朝遗孤!”

同跪地上,年老些的那人却不卑不亢,吹须瞪眼,义正言辞。

此人名为萧宇,乃是隋朝萧皇后的家弟,如今身居左仆射高位,为人向来刚正不阿,敢作敢为。

李世微微一笑,道:“平身吧,退朝之后,着人带上昨夜孙思邈进献的两粒元极丹,你与朕同去魏家。”

转而朝长孙靖道:“退下吧,萧爱卿二人并无包庇之名,至于那杨平、杨易是否有其他罪项,如今抚安司众人已被收押,自有三司查明。”

这?长孙靖愣住了,他万万没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结果,犹自不死心,开口道:“启禀圣上,那杨易尚未归案。”

“大理寺卿,可有此事?”

大理寺卿李正恶狠狠地瞪了一眼长孙靖,走出来,跪道:“确有其事,昨夜慌乱,那杨易趁乱而逃,听守城的骁卫来报,昨夜有一人纵马出城,微臣断定那人定是杨易无疑。”

“行了行了,该怎么做,朕不说,你们也清楚,说起来,朕倒是有些想念朕的那个老朋友了,可惜他远在西域,退朝吧。”

李世不耐烦地摆手,在太监马力仕的搀扶下,起身而走。

百官看着李世离去的背影,不禁感叹,圣上今日好像老了许多。

但李世真的老了么?

早朝就这么散了,但三省六部,大理寺,御史台,还有羽林军十六卫,皆俱忙碌起来。

尤其大理寺,李正退了朝,立即马不停蹄地赶回大理寺,颁布关于杨易的通捕公文,同时,着人提审抚安司上下,势必要以最快的速度将昨夜长安大乱之事查明。

关于天子的圣意,他在退朝之前已听明白了,此事务必公正严明,查清查明。

抚安司多为不良人,而圣上那位老朋友正是不良人的统帅袁天罡。

抚安司当初皇权特立,多是因为圣上的这位老朋友,看得出来,圣人如今依旧重视与这位老朋友的交情,抚安司一案,万万大意不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