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之卧龙军师 > 第四十一章 李二心病,老臣难动

李在古心里想的,正是长孙无忌所考虑的事。

朝中忠于李二的大臣早就进谏,建议李二让太上皇搬离太极宫。

可是,李二不希望臣民说他是个不孝之子,因而没有采纳大臣的建议。

尽管他心里对太上皇赖在太极宫不走感到不愉快,但表面上还是不能强迫太上皇。

另一方面,朝中的老臣支持太上皇继续住在太极宫。

综合各方面因素,李二这几年才没有决定要太上皇离开太极宫。

如今,长孙无忌发现了一个好机会,他要趁着法雅与突厥人之间签订的协议中牵涉到太上皇的时机,从而要太上皇“自愿”搬离太极宫。

“陛下,若太上皇知道法雅是刺杀陛下的主谋之一,并且此事牵涉到太上皇,臣认为,太上皇为了避嫌,必定会主动要求搬离太极宫。”长孙无忌又进言。

李二想了想,慢慢道:“关于太上皇是否搬离太极宫之事,容朕再考虑考虑。”

“陛下……”

“太上皇是否搬离太极宫并不是主要之事,目前最主要的是要将天王盟与维尼撒一伙的余孽,以及同伙清除掉。”李二打断长孙无忌。

“遵旨!”长孙无忌唯有无奈的应道。

李二察觉到长孙无忌的失望,换了一种平静的表情,平静的语调说道:“无忌啊,若要太上皇搬离太极宫,便要考虑那班老臣的反对。朕不在意太上皇住在太极宫,朕在意的是如何更好应付那班老臣。

若想让太上皇主动搬离太极宫,首先是要堵住那班老臣的嘴巴。”

“陛下所言极是!那班老臣子确实很麻烦。”

长孙无忌若有所思道。

“特别是以裴寂为首的老臣,常常对陛下旨意阳奉阴违。不止如此,朝廷这两年颁布的律令、政策,裴寂也带头反对。”

“嗯。朕对裴寂已失望,奈何其乃大唐开国功臣,曾对大唐有恩。”

李二说到裴寂的时候,语气中流露出厌恶之意。

“况且裴寂为人圆滑,拉拢了不少大臣与其站在一起。朕即使想要拉他下来,也有所顾忌。除非他犯了大错,不然朕不能轻易动他。”

裴寂点点头,沉思起来。

站在长孙无忌旁边的李在古听罢,不禁略微皱了皱眉。

怪不得妻子担心自己若得罪了裴寂,会受到他的打击报复。

原来裴寂的势力确实不简单,连圣上目前对他也是束手无策。

“禀告陛下,臣还有一事启奏。”李在古忽然出声道。

“何事?”李二看着李在古,目光中浮现着疑问之意。

“臣从法雅的方丈室内还搜到一本手记,里面提到法雅与裴寂之间有交情。”李在古一边说,一边从后腰的腰带处抽出一本小册子。

“哦?”

李二双眼一亮。

李在古上前几步,把小册子呈给李二。

李二接过小册子,翻开看。

“陛下,臣已事先浏览一遍,法雅在其手记中记录了不少与朝中大臣交往的事,并且记录了与某些大臣讨论天下大事,甚至记录了与某些大臣有金钱来往。”

在李二翻看小册子的时候,李在古说着。

“其中法雅特别记录了与裴寂不止一次讨论朝中大事,包括了讨论前太子与陛下之间,谁更适合当皇帝。”

翻看着法雅手记的李二脸色微微一变。

张如莲听到李在古这样说,脸色凝重,不敢乱插话。

心里却想,夫君既然搜到法雅的手记,为何不早拿出来交给圣上?

长孙无忌却露出愠怒之色,忍不住出声道:“裴寂实在太放肆,竟然与朝廷之外的人罔论这种大逆不道之事。”

李在古看了一眼长孙无忌,然后看着李二道:“陛下,臣赞同右仆射所言!据法雅的记载,裴寂与法雅的意见一致,更推崇前太子,认为……”

李在古说到一半,忽然停住,没有说下去。

“认为什么?”李二语气一沉,追问。

“陛下,臣不敢说。”李在古连忙道。

“但说无妨!”李二盯着李在古,语气坚定道,“朕不追究任何责任!”

李在古轻轻的干咳一声道:“裴寂与法雅认为前太子更适合做大唐皇帝。”

李二脸色忽地一黑,瞳孔微微一缩,掠过一抹恨意。

“陛下降罪,臣说错话。”李在古察觉到李二的异样,躬身作揖道。

他并不是真的怕李二怪罪,反而是相信李二不会怪自己。但他明白作为臣子,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

该示弱的时候,就要懂得示弱。

若想在朝廷中混得好,懂得演戏是首要条件。

果不其然,李二摆摆手,淡淡道:“卿无须自责,朕没有怪罪卿。”

“谢陛下!”李在古又作揖。

“卿非但无罪,反而又立了一功。”李二的语气变得有所平和,“有了法雅的手记,朕知道该如何对付以裴寂为首的一班老臣。”

李在古微微一笑,没有接话。

长孙无忌的愠怒之色消失不见,他捋了捋胡子,双眼闪过一抹老谋深算的目光。

张如莲依然神色凝重,无奈地看了李在古一眼。

她本来不希望李在古卷入朝中大臣的争斗之中,可如今李在古已经陷入其中了。

她越不希望发生的事,越是发生了。

“朕有一事不明白,望卿给予解答。”李二盯着李在古,似笑非笑道。

“陛下请讲!”李在古随即说道。

“方才法雅在场之时,卿为何不将手记交出?若是方才拿出手记与法雅对质,便可以更能证实其所记载之事是否真实。”李二不紧不慢道。

李在古听得出,李二这样说,是在质疑自己没有第一时间交出手记。甚至怀疑自己另有所图。

李在古眼珠一转,淡定地解释道:“臣方才想过交出手记与法雅对质,但仔细一想,认为与法雅当场对质有不妥的地方。”

“哦?”

“法雅手记中记录的事不一定全部真实,而且涉及到的大臣不少,万一法雅趁机混淆视听,将假的说成真的,真的说成假的,到时反而给陛下带来不必要的烦恼。

另一方面,臣觉得法雅手记中所记载的大臣,并不全是对陛下有异心之士。若与法雅当面对质,法雅动坏心思,将某些忠于陛下忠于朝廷的忠臣污蔑为奸臣,有可能使得忠臣蒙黑,奸臣洗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