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之卧龙军师 > 第三百九十八章 咎由自取,死不足惜

李承乾六岁未到,李二便安排儒学大家陆德明教导他。

李承乾十二岁时,李二便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其处理政务的能力。

李承乾年岁渐长,越来越叛逆,甚至不遵循法度,李二煞费苦心地试图将他引回正道,因此委派了多位大臣辅助李承乾,甚至知道李承乾因为自己宠爱魏王李泰而担心储位不稳之后,即刻任命魏征为太子太师以表示他没有废储立其他皇子的想法。

直至最后,李承乾犯下了谋逆不遂的滔天大罪,李二痛心失望之余仍要绞尽脑汁保住李承乾的性命。

李二身为大唐皇帝,身为天可汗,为了李承乾,基本做到了作为父亲该做的一切。

或许,有人认为造成李承乾的凄惨下场,要怪李二的过于宠爱,让李承乾承担太大压力,也使得他的内心较为脆弱!

这种观点其实是替李承乾的自私、脆弱开脱罢了。

有些人做错事就觉得自己是个例外,喜欢把责任推给别人。犯错的人很多,承认自己做错的人很少。做错事后,把责任推卸给别人的人就是自私鬼,就是懦夫。

李承乾的下场看似无奈,一切都是咎由自取。

他宠幸男宠,与宦官玩乐,引进突厥群竖,杀弟弑师,逼宫谋反,每一件事都荒唐至极,完全就不是一个储君该有的做法。

若李承乾真的继承帝位,以他这种性格,到最后也会成为一名暴君或昏君。

李承乾的命是保住了,但怂恿他起兵逼宫,试图谋反的侯君集、李元昌、杜荷和赵节一一被处死。

李二念及侯君集曾经为大唐立下的功劳,本想饶其一命,但是群臣一致反对,都进谏要严惩侯君集,将其处死。

群臣认为,侯君集所犯之罪,乃是天地所不容,必须处死,否则大唐律法成了摆设。处死侯君集,也是要给其他文臣武将一个警醒,不是因为你立功多大,只要谋逆,只有死路一条!

甚至,有不少大臣谏言,要求李二株连侯君集整个家族。

这个时候,没有人站出来替侯君集求情。

就连当初帮助过侯君集的岑文本也不再吭声。

岑文本不但没有站出来替侯君集求情,反而与其他大臣一起联名上书,极力要求诛杀侯君集。

没有人知道岑文本为何会这样,当初据理力争要保存侯君集,如今却落井下石。

具体原因,也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掉在井里的侯君集没有看到救命草,只看到一块块石头往下扔。

李二念及侯君集在玄武门事件中帮了自己不少忙,又念及他为大唐开疆辟土中立下过功劳,便亲自到狱中见侯君集最后一面。

侯君集跪在地上,老泪纵横。

他知道,他落到这个田地,都是咎由自取。

要怨就只能怨自己私心重,野心大。

“君集啊,朕念及你曾经是对国家有过大功之人,本想饶你不死,奈何群臣进谏,说你所犯之事,实属天地所不容,不杀你不行。”李二看着侯君集,神色伤心。

“臣自知罪孽深重,不求陛下原谅,唯求陛下念及臣为陛下、为大唐立过功劳,乞求留下一子送终。”侯君集涕泪横流,磕着头道。

“朕答应你!”李二不假思索道。

很明显,李二早已做好决定,不打算将侯君集一家人全诛杀。

“谢陛下!”侯君集磕了几个响头。

李二回去后,下旨赦免了侯君集的夫人和小儿子。

这也算是给这个曾经追随自己,为自己、为大唐立过不少功劳的老部下一个安慰,让其死得瞑目。

侯君集押上刑场的时候,表现得还算是一条汉子。

在即将被斩头之时,他十分平静,没有惧色,没有流泪,也没有呼天喊地。

身为大唐猛将,本应死得更有意义,奈何侯君集选择了一条歪道,最终窝囊地死在刑场之上。

纵观侯君集一生,本来能够飞黄腾达,甚至位极人臣,奈何他不懂得珍惜,心胸狭窄,贪财好权,野心过大,而情商不足。

侯君集的能力不差,可惜情商过低。

遇到少少挫折就开始怨天尤人,认为自己能力大、功劳大,别人不允许辜负他。

自己做错事,没有得到封赏,就开始埋怨同僚、埋怨圣上。自以为能力大、功劳大,朝廷必须重用他、封赏他,而没有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

心里落差太大,令到他认为以他的能力就应该获得更多、更高权力。

因此,他有了谋反的野心。

也正是他情商不高,只认为能力大、功劳高,看不起别人,搞不好同僚之间的关系,从而到死前没有大臣愿为他求情。

侯君集与李承乾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自己做错了事,把责任推给别人。

生而为人,总有自私的时候。

但是!

过度的自私,不但会伤害别人,也会伤害自己!

李二除了想饶侯君集不死,也想过饶李元昌不死。

同样的结果是,大部分大臣进谏要求赐死李元昌。

以高士廉、李勣等重臣为首,联合其他大臣上书李二,要求朝廷必须赐死李元昌,以正典法。

高士廉、李勣等人的谏言用词激烈,认为李元昌苞藏凶恶,图谋逆乱,罪孽比燕王刘旦还要深重,挑衅陛下与太子关系比楚王刘英还要严重。李元昌的所作所为,是天地之所不容,人臣之所切齿。即使是用尽五刑也不足以抵其罪罚,死九次也不能赎其罪。

若陛下不赐死李元昌,难以服众。若李元昌不处死,大唐律法便成了摆设。

李二唯有赐元昌自尽于家中,其妻妾、子女籍没,国除。

侯君集和李元昌被处死后,轮到了杜荷。

杜荷没有强大后台,也没有立过什么功劳,自然是死路一条。

当初李二之所以将城阳公主下嫁于杜荷,完全是看在杜如晦的面上。

杜荷凭借其父亲声望而贵为驸马都尉,只要不惹事,必将安享一生。

无论是对杜荷还是对他的英年早逝的父亲,李二都没有半点亏待。

可惜的是,杜荷不爱惜自己,放着自己大富大贵的安稳日子不过,偏要与侯君集、李元昌等人怂恿李承乾谋反,自然是自寻死路。

李二下旨处死杜荷之时,没有任何犹豫。

杜荷因谋反罪被斩首后,城阳公主改嫁薛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