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之卧龙军师 > 第三百九十一章 骠骑将军,入凌烟阁

李在古收降处密部族之后,率军继续追击乙毗咄陆可汗。

没想到,李在古等唐军兵临米国之时,才发现,米国被乙毗咄陆可汗率军攻破,并且夺取了大量人口与财富。

乙毗咄陆可汗没有停留,留下一部分军队阻击李在古等唐军,而他率领剩下的军队退守白水胡城。

在追击乙毗咄陆可汗的一路上,李在古收降了不少西突厥兵众。

其中一名叫做胡禄屋的西突厥将领不但归降唐军,而且带领其士兵为唐军开路,一同追击乙毗咄陆可汗。

胡禄屋原先属乙毗咄陆可汗的部将泥熟啜的将领,因为泥熟啜擅取俘虏与掳掠的物品,从而被乙毗咄陆可汗处死。

乙毗咄陆可汗此举惹怒了泥熟啜部众,因此胡禄屋才会带领本属于泥熟啜部众归降唐军,并且替唐军对付乙毗咄陆可汗。

乙毗咄陆可汗知道在白水胡城守不住,便逃往吐火罗。

李在古与郭孝恪商议过后,停止继续追击乙毗咄陆可汗。

他们都认为,如今深入的地方已经不是西突厥属地,而是离大唐越来越远的国家,若继续进入他国,容易引起沿路国家不满。

况且,率军深入他国,万一引起沿路国家的反抗,一起围攻唐军,恐怕会令到唐军被歼灭的危险。

李在古再厉害,也要考虑郭孝恪所率领的普通战士的安危。

更何况,像这种肆意率军进入他国的行为,也属不义之举。

同时,在没有得到大唐朝廷的允许之下,私自进入他国,万一挑起新的战争,恐怕会引起朝廷不满。

李在古深思熟虑之后,率军撤回到西突厥境内。

乙毗咄陆可汗既已逃往吐火罗,说明他大势已去,难以东山再起,更不可能再对大唐构成威胁。

换句话说,乙毗咄陆可汗已经成了无牙老虎。

此时的乙毗咄陆可汗,极其后悔。

他后悔不该惹大唐,更加后悔不该出兵攻打伊州。

后悔也没有用,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吃。

若他之前继续与大唐交好,臣服大唐,便可以继续做他的西突厥可汗。

李在古率军回到西突厥后,西突厥部落五弩失毕、屋利啜立即派人拜见李在古。

五弩失毕部落、屋利啜部落愿意向唐军投降,并请李在古向大唐朝廷奏明,他们愿意派使者前往长安,代表西突厥各部落向大唐朝廷请罪。并且请大唐朝廷废黜乙毗咄陆,另立西突厥可汗。

李在古准许五弩失毕部落、屋利啜部落的请求,让其派使者前往长安。

李在古看到西突厥不敢再与大唐作对,便率军撤出西突厥,回到西州。与此同时,五弩失毕部落、屋利啜部落派使者到达长安,请大唐朝廷废黜乙毗咄陆,另立西突厥可汗。

大唐皇帝李二与大臣商议过后,遣使册立前莫贺咄侯屈利俟毗可汗之子为乙毗射匮可汗。

乙毗射匮将原被乙毗咄陆可汗扣留的唐朝使者全部礼送回长安,并遣使向唐朝朝贡,愿意成为大唐附属国。

西突厥已定,李在古便返回长安。

鉴于李在古的功劳,加封李在古为骠骑大将军,从一品,食邑三千户。

骠骑大将军虽是武散官,但也属于武官最高阶。

李二之所以授予李在古骠骑大将军,并不是单单因为这次的功劳,而是综合考虑了多年来李在古所立下的大功。

凭着李在古协助李靖荡平东突厥,并活捉颉利可汗,又参与荡平吐谷浑,协助侯君集灭掉高昌这些功劳,他已经值得授予骠骑大将军。

何况,李在古多次挫败反贼刺杀李二的阴谋,在九成宫更是直接救主。

每一件,都是不世之功。

要不是这几年,李在古刻意收敛锋芒,以及魏征等文臣的反对,李二早已将骠骑大将军之衔授予给他。

这一次,之所以没有文臣反对,主要是平时最喜欢与李二唱反调的魏征已经病倒。

没有他的带头反对,朝中的文臣也就保持沉默。

因此,李在古获得了大唐立国以来的武将最高殊荣——骠骑大将军!

李在古被授予骠骑大将军,实至名归!

“叮!恭喜主人,政治值增加1点!”

“叮!恭喜主人,统率值增加2点!”

“叮!恭喜主人,技力值增加500点!”

“叮!恭喜主人,统率值爆棚,获得大礼包一份!”

李在古默念打开大礼包。

“叮!恭喜主人,获得穆王八骏!”

李在古知道“穆王八骏”是什么,因而没有立即变现“穆王八骏”,而将其存于物品栏中,以便不时之需。

李在古被授予骠骑大将军不久,刚出任太子太师的魏征因病去世。

魏征去世后获赠司空、相州都督。

就在魏征去世的同年二月,李二命令阎立本画二十五功臣像置入凌烟阁。

这二十五位功臣是: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司空、凉州都督、河间元王李孝恭,司空、莱国成公杜如晦,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文贞公魏征,司空、梁国公房玄龄,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申国公高士廉,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尉迟敬德,骠骑大将军、齐国公李在古,特进、卫国公李靖,特进、宋国公萧瑀,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褒忠壮公段志玄,辅国大将军、夔国公刘弘基,尚书左仆射、蒋忠公屈突通,陕东道行台右仆射、郧节公殷开山,荆州都督、谯襄公柴绍,荆州都督、邳襄公长孙顺德,洛州都督、郧国公张亮,光禄大夫、吏部尚书、潞国公侯君集,左骁卫大将军、郯襄公张公谨,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礼部尚书、永兴文懿公虞世南,户部尚书、渝襄公刘政会,光禄大夫、户部尚书、莒国公唐俭,光禄大夫、兵部尚书、英国公李勣,徐州都督、胡国公秦琼。

凌烟阁二十五功臣并非按照功劳大小排名,而是唐皇李二按照当时获得的最高官职进行排名。

贞观十七年已经去世的人,则是按照所获得的赠官排名,因而有不少人会排在前面。

其中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此时已经去世,是赠司空。因“死者为大”的原则,真正的司空房玄龄排在三个赠司空之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