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之卧龙军师 > 第三百五十二章 打一拳开,免百拳来

李在古不骄不躁,不卑不亢的说了一大段话。

李二与众大臣都静静地听着。

魏征有两次嘴角动了动,想插话,但没机会。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李在古不给魏征插话的机会,继续道。

“面对吐蕃的侵扰行径与战争威胁,若忍让退缩、委曲求全只会令其得寸进尺。”

“大唐不主动侵略他国,但他国胆敢先惹大唐,大唐一定百倍奉还!如今吐蕃胆敢攻打大唐州郡,大唐就一定要打,而且要打到底,打到吐蕃大败,打到吐蕃害怕,打到吐蕃求饶!”

“我对郑国公忧国忧民之心感同身受,明白郑国公不希望发动战争从而增加百姓徭役,但郑国公看到的是眼前,而没有看到未来。”

听到这,魏征眉头皱了皱,脸色先是变得难看,接着脸上和目光中浮现出疑问之色来。

他不明白李在古为何会说自己只看眼前,不看未来。

其他人,包括李二,也用疑问的目光盯着李在古。

李在古轻轻干咳一声,接着道:“如今大唐出兵也许会暂时增加大唐百姓负担,但将会为大唐百姓带来长久和平,也会为大唐百姓获得尊严,更会为大唐百姓的子子孙孙带来稳定、和平的生活之国境!”

“和平与尊严是需要代价的,陛下热爱和平,不希望生灵涂炭,大唐臣民也热爱和平,但当他国将战争强加给大唐的时候,大唐子民必须奋起迎战,以战止战!”

“面对吐蕃挑衅,面对吐蕃进攻大唐国土,我等身为大唐臣子,应当战斗,必须战斗!只有将吐蕃打怕,不敢觊觎大唐国土,大唐百姓才能更加的安居乐业!否则暂时的妥协、忍让,只会使得他国得寸进尺,以为大唐好欺负。如此下去,日后将会有更多的国家如此对待大唐,到时,大唐百姓只会遭受更多的负担,遭受更多的苦难!”

李在古顿了顿,看着李二:“陛下,臣之所以说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便是此理!”

李二点点头,脸上浮现出满意的神色。

魏征没有反驳,沉思起来。

他体会到李在古主战不是因为好战,而是为了大唐的日后着想。

他忽然觉得,自己的目光短浅,只顾眼前,不顾日后。

李在古这种以战止战的胆魄,并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也不是好战之心作祟,而是建立在对战略研判的基础上,是对他国威胁准确做出的判断,以及对战争发展前瞻洞察所权衡的结果。

李在古所说的话,正是李二想对群臣说的。

李二看似好战,但他每打一场仗,都不是简单的为了打仗而打仗,而是为了大唐的长远着想。

“右骁卫大将军言之有理!”李二直了直身子,提高声音道,“朕决定采纳右骁卫大将军意见,即刻出兵迎战吐蕃!”

听了李在古方才的滔滔雄辩后,很多原本赞同先礼后兵的大臣也站在了李在古这边,纷纷支持他建议。

两日之后,李二下旨,以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为白兰道行军总管,右骁卫大将军李在古为阔水道行军总管,右领军将军刘兰为洮河道行军总管,共率军五万出击兵临松州的吐蕃大军。

开始的时候,李二考虑过任命李在古为行军大总管,但考虑再三后,最终任命侯君集为大总管。

论影响力,论职位,论爵位,侯君集比李在古都要高。

若任命李在古为行军大总管,恐怕会引起很多大臣的不服。

身为大总管,必须在朝廷中有一定威望,否则难以服众。

侯君集的资历确实不简单,他早年加入秦王府,跟随李二南征北战,立下不少军功,先后被封为左虞候、车骑将军,封全椒县子。

唐武德九年,侯君集连同尉迟敬德等人支持李二发动玄武门事变,而侯君集更是亲自率军控制唐高祖和朝臣。

因其在玄武门之变中有功,李二即位后,封其为左卫将军、潞国公,赐邑千户,后迁右卫大将军。

贞观四年,侯君集拜兵部尚书,参与朝政。

讨伐吐谷浑,班师回朝之后,侯君集封陈州刺史、陈国公。

不久之前,侯君集拜吏部尚书。

如此煊赫的资历,被任命为行军大总管,侯君集有足够的资格。

唐军集结完毕之后,在侯君集的指挥下,各路唐军赶往松州。

李在古被任命为先锋,与阔水道行军副总管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一同率领三千先锋军率先奔向松州城。

松州城里,每个人的心都是沉甸甸的。

秋风萧瑟,伴随着萧瑟秋风的是城外杀气。

吐蕃大军已经攻城数天,厮杀声,惨叫声,兵刃碰撞声此起彼伏。

已是黄昏,夕阳如血。

夕阳之下的松州城墙,在夕阳映照下,显得更是血色浓烈。

在以往,此时应该是炊烟袅袅的时辰。

但是今日,松州城内的所有百姓都站在门前,望向城东,所有人都沉默着,都期望着大唐援军快点赶到。

夕阳没入西山,攻城的吐蕃军暂时撤回营地埋锅造饭。

城墙脚下,不少士兵抱着长矛,靠着墙根,累得睡着。

“唉,吐蕃军若攻破城门,恐怕城内老百姓都要遭殃了。”一个看起来年龄大点的士兵叹了一口气道。

“不用怕,当年自称强大的突厥不是一样被我大唐荡平!还有一年前的吐谷浑,不也被我大唐打得服服帖帖,最终归顺大唐!”一个年轻士兵不以为然道,“区区吐蕃,用不着怕!”

“小子,切莫轻敌,如今松州城守军才多少人,吐蕃可是号称二十万人!人数如此悬殊,如何打?况且松州城内还有很多老幼妇孺,如何打?”那个老兵语气沉重道。

松州城只剩下不到五千,在吐蕃的数万大军前,无疑是螳臂挡车。

“打不过也要大!”那个年轻士兵涨红了脸,“不管对方人数多少,反正敢侵犯我大唐,我就打!”

正在此时,城楼上忽然传来队正的喝声:“你二人若不困,便巡逻去,别瞎嚷嚷!”

那两人立即不出声,抱着手中的长矛,闭目养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