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之卧龙军师 > 第一百一十八章 出使汇报,时机已到

郭婕妤被抓后,李在古带领天策府将士,利用与天王盟联络的暗号,将长安城内的天王盟余党一一引出来,全部清剿。

曾经威胁到大唐皇帝李二生命的天王盟终于被剿灭,李二可以放心睡安乐觉了。

“叮!恭喜主人,完成额外任务,军师值提升1点!技力值提升200点!”

“叮!恭喜主人,武力值提升2点!”

“叮!恭喜主人,政治值提升1点!”

……

在家休息了两天,李在古又被召进皇宫面圣。

李在古进殿之时,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张公谨,李靖,尉迟敬德,程知节,秦琼,李勣,张宝相,萧瑀,魏征等人已在殿中。

李在古看到自己的岳父大人也在,感到有些意外。

他参见过李二后,坐在张公谨身旁。

经过上次出使突厥之行后,张公谨越来越喜欢这个侄婿。

内心更是将李在古当成了救命恩人。

若没有李在古的解毒丹药,恐怕他此时面见的不是大唐皇帝,而是地狱阎罗王。

李在古进殿后,李二没有立刻商议正事。很明显,还有大臣没到。

接下来,柴绍,李道宗,卫孝节,薛万彻等武将先后进殿。

李在古发现今日被召进殿中的,都是大唐的能臣名将,有些大将还是昨日从驻地赶回长安。

他随即意识到今日李二要商议的绝对是大事中的大事。

李二依然没有商议正事,他似乎还在等待着什么人。

过了片刻,唐俭匆匆忙忙地赶来。

“参见陛下,臣有事来迟,恳请陛下谅解!”唐俭躬身作揖道。

“鸿胪寺卿真是真忙人啊,朕所等之人便差你。”李二神色看似平和,但语气明显不满。

唐俭立即诚惶诚恐道:“陛下息怒,臣确实有事给耽搁了。”

“行了,赶紧坐好。”李二瞥了唐俭一眼。

唐俭暗暗松了一口气,找位置坐好。

李二扫了众人一眼,威严道:“朕今日召诸位臣工进殿,主要是商议讨伐颉利所部之事。”

众人的目光齐齐落在李二身上。

听到李二这么说,李在古明白了为何自己的岳父大人张宝相也在场。

因为自己的岳父大人之前作为甘州守将,与突厥人有过不少接触,对突厥人有所了解。加上突厥人侵扰河西,张宝相与突厥将士对战过,对突厥将士的了解也比常人多一些。

既然此次李二要商议讨伐颉利所部之事,有可能需要自己的岳父大人提供意见。

“此次鸿胪寺卿与张都督分别出使颉利所部与突利所部,各有收获。”李二说着,看了唐俭一眼,又看了张公瑾一眼,“你二人向诸位臣工说一说此次出使突厥的所见所闻,以及有何收获。”

“陛下,臣先说。”张公瑾首先接话道。

他站起来,向李二躬身作揖,然后看了其他大臣一眼,不紧不慢道:“臣等此次出使突厥,收获颇大!突利所部归顺大唐,并与大唐签订归顺大唐的结盟协议!”

张公瑾说着,脸上浮现出些许得意之色。

“突利所部与大唐结盟的协议中写明,若大唐出兵讨伐颉利,突利所部出兵协助!”张公瑾继续道。

诸位大臣听罢,都露出悦色。

突利所部归顺大唐,也就意味着颉利所部的实力大大降低。同时,大唐若讨伐颉利,所受到的压力减轻很多。

“其实,突利所部之所以如此轻易的归顺大唐,主要功劳在于李在古将军!”张公瑾补充道。

在座的大部分大臣已经听说了李在古帮定勒部落击杀项岗部落首领,以及替突利救出细作的事,因而听到张公瑾提到李在古的功劳最大之时,并没有感到意外。

部分对李在古不是很了解的大臣则相互对视,显得有些意外。

李二微微点头,示意张公瑾坐下后,看了李在古一眼,淡淡一笑,以示肯定李在古的功劳。

李在古微微一笑,谦虚地朝各位大臣拱拱手。

“陛下,既然突利所部已归顺大唐,何不趁此机会出兵讨伐颉利?”长孙无忌忍不住出声道。

“陛下,臣也建议立即讨伐颉利!”尉迟敬德附和道。

“陛下,臣附议!”程知节也附和道。

部分大臣点头表示赞同。

李二扫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和程知节一眼,淡淡道:“三位卿家别着急,先听听鸿胪寺卿之所言。”

唐俭一听到李二这样说,连忙站起来,作了个揖道:“启奏陛下,此次臣出使突厥也有收获。”

众人的目光随即落在唐俭身上。

“臣观察到,颉利所部的牧民对外来的陌生人并没有保持很高的警惕。”唐俭紧接着说道,“不止牧民的警惕性不高,很多突厥士兵的警惕性也不高,只要对其加以财帛贿赂,很多突厥士兵便会放松警惕。”

李二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臣认为,颉利所部的人没有随时战斗的准备,若有唐军杀到,估计颉利所部的人根本反应不过来。”唐俭继续道。

顿了顿,唐俭补充道:“颉利所部的人除了警惕性不高外,如今深受雪灾之苦,牧草不够,马牛羊饿死,猎物也减少,连人也吃不饱。”

“以你所见,是否认为我大唐此时出兵讨伐颉利正合时机?”李二直了直身子,瞧着唐俭若有所思的问道。

“回禀陛下,臣认为出兵讨伐颉利的时机已到!”唐俭脸色一肃道。

李二微微点了一下头,示意唐俭坐下,然后看了其他大臣一眼,徐徐道:“诸位听罢,有何要说?”

“陛下,臣与李将军也发现了突厥各部的警惕性不高,加上雪灾,突厥各部缺衣少食。此时出兵讨伐颉利,正是最好的时机。”首先接话的又是张公瑾。

“陛下,臣也认为讨伐颉利时机已到,不能再等!”李靖跟着说道。

“臣附议!”长孙无忌道。

“臣附议!”房玄龄道。

“臣附议!”杜如晦道。

“臣附议!”李勣道。

……

其他大臣也一一出声附议,都认为讨伐颉利的时机到了,不能再等。

少部分不出声的大臣,既不支持,也没有反对。

这些保持中立的人,也就等同于支持了出兵讨伐颉利所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