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狼王黑点 > 十九 桃源旧事(上)

狼王黑点 十九 桃源旧事(上)

作者:胡涂2018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11:07:05 来源:笔趣阁

这次,宋玉与大家商议后,确定了桃花源的管理理念:张布带着墨家弟子,负责各种技艺,除了老人和小孩,男性青壮年都得参加劳动,概莫能外;陶然带着道家弟子,负责劳动成果的分配;宋玉带着诗家和儒家弟子,负责小孩子的教育,各种书籍的收集、整理和编辑;织棉麻、做衣服等女工活,则由诗曼带着女人负责;陶蠡带着家仆,负责到外面买铁器等制品,为大家提供劳动和生活用具。

他们还模仿陶朱公当年的做法,把成年后的青年人分为两支,一支留在桃花源,另一支去外面发展,两支通过姻亲保持着联系。这样做,一是杜绝了近亲繁殖,二是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让原本闭塞的桃花源,在生产工具等实用性方面,仍然与外面世界,保持着同步。

为了控制动物的数量,与森林中的动物和平共处,大家决定每年的春天和秋天,只集体性地狩猎两次,闲时则捕鱼吃。为了保持动物的正常繁殖,他们的渔猎活动,完全遵循“不打怀孕的动物,打公不打母,打大不打小”的规则。

捕获的鱼或动物,一部分自己吃,一部分拿去换成钱,买大家必需的物品。陶蠡卖掉家产换来的金锭,除了施工和赞助大女儿,其余的全部作为专项基金,提供给桃花源到外面创业的年轻人使用。

陶蠡的家里,有一本《计然之策》,是陶朱公亲自抄写的,来到桃花源以后,陶蠡抄写了很多份,给大女儿一份,其余的准备送给离开桃花源创业的年轻人,让他们做生意时,有圭臬可循。

这些年轻人,只有在外面混得风生水起,桃花源遇到困难时,他们才有能力,帮助里面的人度过难关。这样一来,解决了桃花源可持续发展的难题。

桃花源的人口不多,大家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与周围的动物和谐相处。大家固守在安宁详和的地方,避开了外面社会的诱惑、纷争和贪念,彼此坦诚相待,相敬友爱,并怡然自乐。

后来,孟光在宋玉的邀请下,也来过桃花源,他见桃花源这片净地,在墨家、道家、诗家、儒家弟子的努力打造下,充斥着一股与世无争的出尘之气,不由大为欣赏。

此时的孟光,已过了知命之年,年轻时澎湃的入世热情,早被现实冲淡了,他只好认命,开始安贫乐道。

孟光在桃花源住了很长时间,其间就儒家经典,经常与宋玉等人交流,大家彻底地摒弃门派之间的成见,成了知己。

家庭方面,宋玉主动地提出,为了让岳父这支陶朱公的后人,能够薪火相传,夫妇俩与诗曼的姐姐、姐夫商议后,两家决定各选出一个儿子,跟着母亲姓陶,这一举动,使陶蠡很感动。

陶蠡最后的几年,一直是在桃花源度过的,他话语不多,默默地支持着桃花源的诸多事务,得到了大家的尊重。陶蠡离世前,拿出了一本《陶朱公兵法》,对宋玉说:“这是我们先祖陶朱公隐居江湖后,总结整理的一套兵书,它借鉴和引用了《太公兵法》、《吴子兵法》、《孙子兵法》等,又结合了《计然之策》的一些谋略,加上一生的心得,才厚积薄发地写出来的。这本书,只留给齐国范氏和楚国陶氏两本,可惜后人都热衷于做生意,一直没有派上用场,才流传到我的手中。我把这本《陶朱公兵法》给你,希望把它传给合适的人,无论自己的子孙,还是外姓子弟,只要用得其所,不辜负先祖的一番苦心就行了!”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宋玉在武L源见到了道家的黄石公,被其仙风道骨所吸引,两人相见恨晚,很快成为了至交。当宋玉知道,黄石公是一位难得的伯乐,善于相面识人时,就将《陶朱公兵法》,交给了淡泊名利的黄石公,委托他相机行事,交给可以信赖,又有胆有识的年轻人。

陶蠡去世了,张布取得诗曼和宋玉的同意后,对这位给桃花源作出巨大贡献的长者,采用了独特的树葬。张布在桃花源西面的山上,在高处找出最大的松树,发现松树的树干,需要十多位成人才能合抱。在松树向着桃花源的一侧,大约三人多高的位置,大家用木工工具,竖向锯下一块棺椁盖板形状的木板,接着在树干上掏出棺椁形状的空位,再将陶蠡的尸身用丝帛包裹起来,竖着放了进去,最后盖上木板,用松香封住了缝隙。

随着松树缓慢地生长,棺椁盖板与松树缝合了,陶蠡最终与松树融为了一体。张布解释说:“这样的话,陶蠡大哥就可以站在高处,欣赏着山下的原始森林,沅江的美丽风光,还能看着子孙后代,在这片世外桃源永远地繁衍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