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之我能召唤千古英雄 > 第153章 晁盖与张士德

汉末之我能召唤千古英雄 第153章 晁盖与张士德

作者:霸皇盖世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07:03 来源:笔趣阁

袁崇焕,一个被后人无限夸大的名将,究其原因,还是金老爷子的碧血剑,因为主角袁承志,让袁崇焕的名气越来越大!

不过,老袁这次出世,竟然没有携带袁承志出来,这让王羽感到有些费解!

对于袁崇焕的评价,素来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因为他最著名的战役就是宁远大捷一战,因为在此战役中,流传出袁崇焕用红夷大炮干掉了努尔哈赤的事。

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要知道,宁远大捷可是在1626年的正月,而历史上努尔哈赤的死亡时间是1626年9月!

其实,各种史料表明,努尔哈赤是被炮弹炸伤的,而不是被直接炸死!

例如:“奴贼攻宁远,射杀一大头目,用红布包裹,抬走。”

而明代文学家张岱,在《石夔书·后记》中也记载了这样一个情况:“枪过地方,不计杀北骑,黄龙幕伤夷毕王。北齐说出兵不好,用皮裹身,哭奔而去。”

正是上述的记载,让人认为努尔哈赤死于炮弹造成的重伤。

这种说法有着很多的漏洞,主要有两点:

第一,如果努尔哈赤是被袁崇焕的红夷大炮给轰炸重伤,那么作为始作俑者的袁崇焕,不可能不知情,况且,他还派使臣到后金军营查看。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袁崇焕本人奏宁远大捷,还是明廷表彰袁崇焕等人的上谕,都没有提到努尔哈赤的重伤。

二是,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惨败后,从正月到八月去世,还有八个月。

在此期间,努尔哈赤没有卧床进行休养,而是整修舟车,海选枪械火器,准备为宁远之战的败退而报仇。

并且,在当年6月,蒙古科尔沁部的额巴洪台吉,前来朝拜努尔哈赤,努尔哈赤也出城十里迎接,完全不像一个重伤员。

那么可能有人问了,努尔哈赤是怎么死的呢?

在王羽看来,这第一是宁远惨败,让不可一世的努尔哈赤郁闷不已,产生了心结!

其次,努尔哈赤常年征战,而且他已经68岁了,最后,他是因坏疽病重去世,毕竟年纪大了,身体肯定比不上从前了!

【叮咚,制衡第二人,水浒,托塔天王,晁盖,统帅78,武力92,智力63,政治58,魅力84。

植入身份:宋江好友,曾经受过宋江的接济,在不久前受到宋江邀请,从而加入了梁山,现成为梁山二头领!

携带人物6人,分别是:公孙胜,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白胜!】

晁盖,是华夏古典小说中《水浒传》的虚构人物,是梁山泊的总寨主,山东省郓城县东溪村人,东溪村保正,本乡财主。

他武功超群,神武过人,平生仗义疏财,为人义薄云天,专爱结交天下好汉,闻名江湖,喜欢刺枪使棒,身强力壮,不娶妻室,终日打熬筋骨,是一位真正敢于为民请命的好汉,如沧海横流般尽显英雄本色。

传说邻村西溪村闹鬼,村人凿了一个青石宝塔镇在溪边,鬼就被赶到了东溪村。晁盖大怒,就去西溪村独自将青石宝塔夺了过来在东溪村放下,因此人称托塔天王。

只是,晁盖这个人,空有一番对待英雄好汉的热情,却没有相应的手段,作为一寨之主,竟然藐视和怠慢旗下将领,招致众人离心离德。

政治浩海,驭舟乏术,这是晁盖为人的缺陷,根源在于他疏于政治,短于谋略,他在梁山上称王称霸,只是想与兄弟们永结情义,同享富贵。

他交友首重德行,一旦认准了某人为兄弟,便会倾心相待,把情义摆放在第一位,却缺乏深谋和远虑。

在他看来,梁山是一片人间净土,是容不得那些寡情薄义、偷鸡摸狗的人上山玷污的,即便他再有能耐也不行。

相比之下,一心想要在朝朝为官、扬名后世的宋江,政治眼光就深远得多了。

对他而言,梁山只是一处暂栖之地,将来迟早要离开,因此,宋江需要大批人才来助他实现人生抱负,所以他经常屈尊降贵,拉拢人心。

所以说,晁盖死了,死在曾头市,至于他是不是死于史文恭的毒箭之下,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了!

宋江是綦毋怀文出世时,被制衡出来的,王羽当时根本就没有在意,过了这近一个月,还以为他死在了黄巢手中或者是被收编了!

现在看来,还早着呢!

不过,对于晁盖的出现,王羽也并没有多加关注,因为对方的能力也就这样,携带出来的,都是他最初的班底,除了刘唐的实力还可以达到先天境,其他的撑死也就引气境!

至于白胜,直接可以忽视了!

【叮咚,制衡第三人,明末,张士德,统帅94,武力96,智力84,政治82,魅力89。

植入身份:张士诚的弟弟,在黄巾起义被汉军镇压后,与其兄长张士诚失散,开始了自己的逃亡生活,不久前得知张士诚在山越建立了自己的势力,于是前去投奔,被张士诚委以重任!

携带人物4人,分别是:张士义、张士信、李伯升、栾瑞!】

张士德,他在张士诚诸弟中最是强悍有谋,功劳也是最大的,张士诚在淮东站稳脚跟后,又命他率一支军队由南通渡江,开辟了江东的地盘。

至正十六年六、七月间,朱元璋部攻打张士诚部所盘踞下的常州,张士德率数万军队前往增援。朱元璋部将徐达在常州附近对张士德设下埋伏,一举击溃了张士德。逃跑的路上,张士德的马尥了蹶子,他本人连同两位部将皆被徐达部擒获。

张士德不甘此辱,竟准备偷偷派人告知哥哥张士诚:不要同朱元璋妥协,应该投降元军,同灭朱元璋。

朱元璋为了永除后患,遂将他杀死。

张士德的死对于张士诚部的影响很大,张士诚犹如失去了自己的左右手一般;而且,这也恶化了朱元璋与张氏兄弟的关系,张士诚至死不降朱元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