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之我能召唤千古英雄 > 第140章 南阳的局势

汉末之我能召唤千古英雄 第140章 南阳的局势

作者:霸皇盖世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07:03 来源:笔趣阁

按理说,此事过去后,可以消停一阵,可事实并非如此,此事还没有过几天,袁绍还给何进献上连结西凉董卓共同对付宦官,当时荀彧就和曹操等人劝谏,可是何进依然无动于衷!

最后,还是荀彧给何进等人讲述一下引董卓进京的后果,袁绍等人又不是傻子,在荀彧的一番提醒下,自然清楚明白!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荀彧给他们几人,讲的就是这个故事,但知道归知道,这并不代表他们能够接受,毕竟在他们眼里,董卓就是一个上不了台面道武夫,比较容易控制!

不过最终,何进和袁绍等人商量,为了安全起见,召集并州刺史丁原,河内太守王匡、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几人,一同拱卫洛阳。

在何进看来,这些太守、刺史都是有兵力在身,只要他们这两个月内,别惹事,就可以好好的积蓄实力,到时候就能一举将这些宦党肃清!

对于何进他们天真的想法,荀彧无言以对,事情走到了现在的这一步,他已经看出来了,这一切都是袁绍的杰作,他这是要让大汉真的天下大乱啊,然后袁家就能借助四世三公的声望,顺势崛起!

猜透事情的本质后,荀彧对现在的朝廷非常失望,于是直辞选择官不做,回归颖川老家,当他回去后,就得知不少的颖川学子,前往南阳投奔南阳太守王羽,这其中就有他的兄长荀衍!

最终,在荀爽的开导下,荀彧也踏上来了前往南阳的路上!

听完荀彧对洛阳局势讲述后,众人越发感觉到沉重,在场之人,哪一个不是足智多谋之人,自然可以看出,两个月后,就是大汉威望是存还是亡的一场战争!

对他们更是一场选择!

王羽的心,在听完荀彧的讲述后,也变得越发沉重,因为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看来,只能采取一些强硬手段来将南阳郡整合了!”

随着荀彧的加入,王羽能够感觉到,自己手下的文臣都有些显著的变化,如果非要进行说明的话,那就是竞争!

荀彧的名声还是非常大的,素有王佐之才的美名,初来乍到就得到自家主公的重视,这如何让众人心服口服,于是,王龙溪等王羽的老部下,和荀彧在暗地里也都在较劲,不过都是良性的竞争,反而提高了南阳政务的处理效率。

…………

…………

宛城太守府!

在这个时候,荀彧一脸严肃的向王羽汇报道:“主公,经过这接连几天的甄别,您给的这四十人的名单之中,真正符合我南阳发展的县令只有十二人。”

“十二人?这怎么可能,难道那三十多人都不合格?”王羽闻言惊讶问道!

南阳三十六个县令,王羽没有一棍子全部打死,而是根据能力和一些所见所闻得到的情报,并加上最近投靠的一些士子,王羽总共选出四十多个名额,让荀彧和戏志才共同甄选各县的县令人选。

这四十多人中,有十三人就是南阳各县的县令,至于剩下的二十多个县令,自然被王羽淘汰了,剩余的名单,都是王羽精挑细选出来道,虽染其中没有在史册留名的人物,但也都是政治属性在65~75上下的人才,担当一县县令是绰绰有余的。

王羽本来还以为,自己这次给的人太多了,毕竟南阳郡只有三十六个县,荀彧他们进行挑选都得费一些时间,可令王羽没想到的是,最终竟只有十二人达标。

也就是相当于三分之一!

这也太严格了吧!

王羽心中不禁无语,暗暗吐槽起来:“你们这是选县令,还是选宰相啊?”

南阳足足有三十六县,范围太过广大,王羽不可能在每个地方亲力亲,所以选择县令一事,是由王阳明和荀彧共同负责的。

这时,王阳明则接着荀彧方才说的话,继续道:“启禀主公,我二人刷下的这些县令候选人,每一个都有不可忽视的缺点,不是德行有亏,就是居心不良,实在是不堪大用,真正可以放心任用的只有这十二人。”

“德行有亏,居心不良?”王羽闻言眉头顿时皱起,问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经过主公前几日的一番杀鸡儆猴,那些世家不敢太过嚣张,但也没有就此坐以待毙,而这些人里面,有不少就是南阳世家刻意安插之人,另外还有……”

荀彧说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有些为难的停了下来,不过一旁的王阳明倒是没有那么多顾虑,直接出言说道:“主公,此外还有部分江湖中各大帮派中的人。”

荀彧和王阳明二人,已经说到这个地步了,王羽就算是在迟钝也明白了他们的意思,王阳明口中说的是江湖中人,其实还是百家和世家中人。

自从黄巾起义开始后,天下就变得越来越乱,哪怕前者被朝廷大军平定,但依然有一些黄巾余孽在各地兴风作浪,那些处于黄巾活动地区的百姓,他们的生活也越发变得艰难,至此,帮派这个东西也就应运而生,并且在快速发展当中。

青州,徐州,荆州,豫州,这些饱受黄巾侵害的地方,还有一些黄巾遍地的郡县,一些各种各样的江湖势力,都如春笋一般不断的冒出,官府想拦都拦不住。

这些新出的江湖帮派,其实大部分都是被生活所迫,为了生存而报团取暖,其目的就是为了让日子可以好过一点。

对于这样的不稳定势力,朝廷当然不愿看到,不过黄巾起义后的大汉朝廷,每年不是这儿叛乱,就是那叛乱。

全国各地的叛变,都够朝廷劳心劳力,恨不得分成八半使用,这些普通的江湖势力,朝廷哪有那个时间去管,再者说,这些江湖势力过于薄弱,根本威胁不到朝廷,所以朝廷对待他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朝廷里面的官员,哪一个不是人精,自然可以看出这些江湖帮派的有着一定存在的意义,那就是对稳定地方起到一定的作用,百姓依托帮派而活,而帮派庇佑一方百姓生存,两者相互依托倒也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