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之我能召唤千古英雄 > 第113章 来自郭嘉的挑衅

汉末之我能召唤千古英雄 第113章 来自郭嘉的挑衅

作者:霸皇盖世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07:03 来源:笔趣阁

不过众人转念一想,郭嘉的回答,虽然非常简单,只有寥寥的几个字,但也不是没有道理,须知,一国之内,民若是富了,国必然强盛,不过,以目前大汉的现况,要想民富,可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这一点,出生颖川郭氏旁门的郭嘉最为了解,他虽然挂着颖川郭氏的名号,但其实已经算是被离弃了,毕竟郭嘉这一房,已经剩不了几个人了!

一旁的韦孝宽闻言,顿时对其翻了一个白眼,他还不知道郭嘉的尿性,估计是看到王羽来了,肚子里憋着坏水呢!

陈群等人也是这般觉得!

而事实果不其然!

郭嘉说完这句话后,突然将目光转向站在堂前的王羽,极为挑衅道:“不过,嘉倒是想听听,咱们的考官大人,镇军将军,王大人对大汉现况及强国的见解,毕竟您老人家就要上任南阳了。

这可是咱们大汉数一数二的大郡,不知镇军将军,可否满足嘉的好奇心?”

说完这些话后,王羽能够明显感觉到,郭嘉略微稚嫩的脸色,成熟的露出一股腹黑之态,让他一阵头疼,还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随着郭嘉的话音一落,堂内众学子当即是一脸兴奋,纷纷成为吃瓜群众,在线吃瓜!

这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啊!

当初被王羽坑了一顿,郭嘉这是要找回来啊!

韦孝宽顿时摇了摇头,他不觉得郭嘉这个场子能够找回来,因为这道题还不足以难住他!

…………

堂前!

王羽闻言也是微愣,有些哭笑不得,他就知道郭嘉这小子不会放过这一次的机会,不过,自己好像是考官吧,难道还要答题?

一念至此,王羽不由将目光转向一旁的荀爽。

荀爽自然注意到了王羽疑惑的目光,当即笑道:“今日乃考核之日,也是交流之日,再者说,你也是他们的学长先辈了,今日略表见解又有何妨?”

看样子,荀爽也是想看看,王羽作为那个人的儿子,对治国有何独到的见解,以此来确定儒家要不要对其加大投资,虽然他很喜欢王羽,但他毕竟也是儒家魁首,行事为人都要为儒家而着想!

闻听此言,王羽也就不在进行推辞了,既然郭嘉敢挑衅他,自己就让他知道,大哥还是大哥,小弟终究还是小弟!

于是,王羽略微思索后,点头说道:“既然大家都是熟人,我也就不在弄这些繁文缛节了,反正大部分也知道我!”

王羽说出这句话,众人顿时哄堂大笑,瞬间感觉和王羽之间的距离拉近不少!

只见王羽继续说道:“既然奉孝方才问起,慈明公也赞成,那今日我便在诸位学弟面前献丑,以我汉室为例,谈谈自己的拙见吧。”

在没有发生董卓霸京之前,汉室依然还有声望,众人谈论起来自然有所顾忌,但王羽可没有,反正灵帝已经挂了好几个月了,现在当政的看似是小皇帝刘辩,实则是何太后,只要王羽不太过分,谈谈又有何妨。

可是有人不是这么认为的!

“王太守,慎言,我等都是朝廷大臣,食天子俸禄,怎能在这些学子面前妄议朝廷!”袁绍闻听王羽以朝廷为例,当即就站了出来制止道。

“唉,本初兄此言差矣,我们只不是进行学术讨论,为治理天下提供一个良策而且,怎么扯的上妄议朝廷了,可不要給我带这么一个高帽。”王羽摊手说道!

这时,曹操连忙站出拉了袁绍一下,随后对其摇了摇头,到了现在,他哪里还不知道,王羽就是颖川书院出来的,而且在这些学子之中的威望非常高,如果故意在这拆他的台,恐怕会引起这些学子的不满,到时候就得不偿失了!

经过曹操这番示意,袁绍也反应了过来,道:“是在下过于偏激了,只是我袁家四世三公,对朝廷忠心耿耿,方才见阁下以我大汉朝廷为例,这才言语过激,还望王太守海涵。”

王羽对此一笑,没有在意,说道:“袁将军不必在意,这足以证明阁下对大汉的忠心!”

王羽对袁绍点头一笑,而后继续说道:“其实,强国之法,刚才诸位见解也是颇为精妙,但依子英看来,欲强国的最为关键处,还是在于一个人,那便是:君!”

王羽稍稍停顿,在心中整理一番思路,而后才侃侃说道:“想我大汉盛世,历经二盛二衰,纵观二盛,又数汉武帝彻时期最为强盛,俗称汉武盛世。”

“有此盛世,我们来看汉武盛世的汉武帝其人有何如何?”

“一,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建立了汉武雄风,自武帝登基大宝以来,征异族,战匈奴,为我大汉开疆拓土,乃史上首位打通西域丝绸之路的明君。”

“二,武帝重视贤者,提拔贤者为已用,武帝虽杀人如麻,视人命如草芥,但武帝依然掩盖不了武帝求才若渴之事,曾有直言敢谏的汲黯批评武帝:‘皇上杀人太多,即使平日信任的人,也不予宽恕,如此搞下去,天下人才早晚都会被杀光。’

对于汲黯的谏言,汉武帝丝毫不以为意,只是漠然一笑:‘何世无才,只是人主没有识得人才的慧眼,如果能够辨明人才,何必担心天下无才?’

诸位,其实当年武帝的这番话语,就充分表明了他对于人才的理解,而后,武帝破格提拔家奴出生的大汉名将卫青,又慧眼发现能臣东方塑,而后,又有武帝初读《子虚赋》而大为倾慕的一事;武帝得见《子虚赋》的作者司马相如后,如获至宝,让他享受与自己同等的写作待遇,由此可见,武帝之心胸与对待人才的宽宏;”

“这第三,则是圣德贤明,武帝虽然因为年迈,以至于一时不查而受人蒙骗,可是当他反应过来之后,却是第一个敢公然定下‘轮台罪己诏’,向天下人昭告自己所犯的错误(也就是后世所说的‘罪已诏’),并进行自我批评改正的天子,真正做到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诸位学子,以及在场的颍川师傅,从在下的方才所言就可以看出来,汉武盛世,其关键点便是武帝的贤明,亦可看出: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与国君是否贤明息息相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