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族长的悠闲日常 > 第二百五十二章 新城区

族长的悠闲日常 第二百五十二章 新城区

作者:长河里的鱼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01 11:06:25 来源:笔趣阁

郭书喻回到郭家庄已经是1月中旬,距离春节还有不到一周的时间,今年春节郭书喻肯定更忙碌,罗永胜离开了,现在郭书喻是村一把手,很多事情都需要他亲自跑一趟,就比如给各级的领导家里送手工糕点的事情。

东西不值钱,但是是一份心意,毕竟那些领导们对郭家庄的确很照顾,尤其是镇县一级,很多手续都是一路通行的,要不然影城也不会这么快就能搭建起来,其他的不说,光是那些手续,正常情况下半年能够全部跑下来就是幸运的。

人际交往是郭书喻的弱项,所以他让周桐陪同,为此李桂芳还有点不高兴,毕竟儿媳妇怀孕呢,虽然刚几个月没什么事,但也不能这样折腾啊!

不过周桐也愿意陪着郭书喻,李桂芳也就不好再说什么。

郭书喻亲自跑得地方最远也就是莱州,至于其他地方,只能安排各地的掌柜们送过去了,包括薛果、何向东那些朋友那里。

到今年春节,族里的孩子最大的已经一岁多,虽然孩子还小,但是已经凸显出非同一般来,孩子们好像继承了父辈的天赋,陇右旁系的族人普遍身材健壮,刚一岁多点,但人已经壮的如同小牛犊,别说生病,就是从床上掉下去,还在地上咯咯笑呢。

而江南旁系的族人,普遍比较聪明,几个月就能叫爸爸妈妈族长大人什么的,值得一说的是,族长大人反而是他们第一个学会的词。

这固然有父亲的教导,但更多的可能还是传承自骨子里的一些东西在起作用,要不然如何解释刚出生时,见到郭书喻之后,郭书喻一开口就不会再哭呢?包括现在也是,家里无论怎么闹,只要见到郭书喻,孩子们都会非常的乖巧老实,也因此,现在一旦有点什么事,族里的那些母亲都会用郭书喻来吓唬孩子。

因为孩子们非常聪明,郭书元特意找到郭书喻,提出应该让族里的孩子们提前接受教育,否则是对天赋的一种浪费。

对这个提议郭书喻多少有些迟疑,因为他希望孩子们能够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周桐知道了郭书喻的迟疑,忍不住问道:“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你怎么就知道孩子们学习就是一件不快乐的事情?”

我小时候就非常不愿意学习啊!

郭书喻刚想说这句话,一抬头正好看到周桐似笑非笑的表情,莫名的,郭书喻瞬间就明白了周桐眼神里的意思,不由的有点尴尬。

也对,自己不喜欢学习不代表孩子们也不喜欢学习,看看那些大学里的数学天才、物理天才什么的,如果不是喜欢,怎么能一直呆在一个办公室里、实验室里搞研究。

“而且族里的孩子们学习都非常快,可能正常的讲课内容他们一两个小时就能完全学会弄懂,一天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并不算多。”

这番话自然是用来缓解郭书喻尴尬的,郭书喻想了想的确是这个道理,迟疑了一番,最终还是点头同意了郭书元的建议。

郭书元建议孩子们从两岁半就开始学习一些基础的知识,比如认字什么的,不会给他们太大的压力,一年内能够学会1000个大字、加减法就可以。

听到这个规划,的确挺简单的,郭书喻便点点头。

随后郭书元又说了一个建议,那就是因为族里孩子天赋普遍比较高,所以最好还是跟外界的孩子分开学习,尤其是启蒙和小学的时候,当然,小学时期倒是可以在一个学校就读,只不过单独分班而已。

实际上就是不这样做,族人孩子基本上多半也都会在一个班级,因为郭记教育的制度就是因材施教,进度一致的孩子才会分到一个班。

有点类似几年前的快慢班制度,不过郭记的教育跟快慢班还不一样,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不让学习慢的孩子产生厌学的心理。

进什么的班同成绩没有关系,而是跟你的学习进度有关,简单来说就是郭记旗下的学校都是拥有随时跳级的权利。

再说的明白一点,郭记旗下的学校各个班级流动都是自由的,学生觉得自己能跟得上,那么就可以调换到进度快的班级,如果觉得自己跟不上,也可以主动调换到进度慢的班级,当然,老师也会给你一定的建议,但听不听那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了。

一开始郭记的确不是这样规划的,但是随着一些弊端的出现,郭记的规划自然也开始完善起来。

组内孩子们的启蒙教育暂时告一段落,然后就是春节的事情,今年的春节上面开始限制烟花,但影城毕竟是特殊的地方,而且又是乡下,限制自然松一些,申请之后,三十晚上和元宵节晚上,郭家庄获得了烟花许可。

现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老老实实呆在家里的人不多,很多都选择外出旅游,但一些老人还是不太适应,不过如果就近那自然就不同了。

也因此,今年快春节的时候,郭家庄异常的热闹,不同于去年的古镇区那么小的区域,今年影城可是能容纳数万游客,而这还是外围的现代生活区没有建好,否则就是十来万也能容纳。

因为已经跟京城相声大会合作,过年了,京城相声大会那边自然要拿出来一些名角对这几个月郭记对京城相声大会的支持表示感谢。

很多已经开始进剧场的演员也开始进茶馆,所以这几天如果你在茶馆见到眼熟的面孔千万别意外,这是正常操作。

不过何向东也给郭书喻打了电话,现在郭记的规模,他们勉强能够支撑得住,如果接下来几个省的郭记老街营业,他们可拿不出这么多的正式演员来。

“那到时候就只在市级演出吧!”

没有那么多人,肯定就不能任何一条郭记老街都能安排人过去,所以退而求其次,如果只在市级安排人应该差不多。

随着这一次的合作,今年过年,短视频网站上刷到的最多的就是京城相声大会在郭记茶馆里表演相声的一幕,当然,戏曲和评书也不少,不过相比较相声,戏曲和评书的热度还低一些。

春节来临,影城肯定也要组织一些活动,为此郭记特意邀请来一位大导演进行排练,都是一些中国风的东西,比如武术、大型戏剧、传统乐器等等。

尤其是戏剧,那是一部长达一个半小时堪比电影的戏剧,参与人数也非常多,多达200余人,也好在影城的戏台特别大,而且还提供了大屏幕辅助,这才勉强让喜爱戏曲的观众体验了一次视觉享受。

何向东是彻头彻尾的戏曲迷,因此这次演出他自然要过来,他过来,媳妇什么的自然也会跟着,最后甚至薛果都来的郭家庄过年。

当然,薛果没有看演出,而是在郭书喻的宅子里跟郭瑾民喝酒了,两人一喝就到了12点,后来干脆就没有回家。

薛家嫂子已经习惯了丈夫的行为,干脆也在宅子里住下,那边喝酒的时候,她正跟何向东媳妇、周桐、郭书喻老娘聊天。

何云起自然也在,不过他先在影城的茶楼里表演了一段相声,然后就带着弟弟和薛果的儿子在影城内闲逛,花了不少钱给两个孩子买零食。

郭书喻没在,而是跟罗永胜喝酒去了。

虽然都在东王镇,但因为工作比较忙,两人还真有一段时间没有见面,趁过年的功夫,罗永胜把父母媳妇都带了过来,那边赏烟花,这边郭书喻则陪着罗永胜喝酒。

本来郭书喻也叫了何云起,不过那边既要演出又要带着两个孩子,就拒绝了,只说如果还有时间就过来。

“上面的新安排,接下来肯定是要围绕着郭家庄打造新城区。”

听到罗永胜的话,郭书喻忍不住皱眉:“如果郭家庄就在县城周边,那肯定没有问题,不过距离这么远,也准备把县城搬过来?耗费的人力物力有点大吧!”

罗永胜摇摇头:“不是搬过来,而是打造新城区。”

郭书喻有点惊讶道:“东王镇要升格?”

“对,不过是县副级别的小城,到时候会直属莱州,初步规划的是两个乡纳进来,主要是工商业为主,农业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不过山区给的多,领导想要让我问问你,郭记有没有想法,如果有,那么山区可以全部承包给郭记种植果树,不过你们要解决至少3000岗位。”

“没有限制?”

“最好是果农。”

听到罗永胜的话,郭书喻想了想还是把事情推到了郭义杰那边,说道:“我不知道接下来郭记的规模,你问问郭义杰吧!我觉得如果不影响规划的话,应该没有问题。”

3000果农听起来有点多,实际上并不多,因为那都是山区,很多的现代化机械根本上不去,如果种植了,只能依靠人力。

有时候只能靠人力也没有什么不好的,摘果子而已,这个工作很简单,如果全部机械化,那么这些没有技术的人如何赚钱养家?

当然,也分事情,一些能够利用机械的东西还是要用机械,不能说因为影响到岗位就刻意用落后的人力,毕竟企业也有竞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