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族长的悠闲日常 > 第二百一十五章 未来必将重回手工时代

认识了自己儿时的偶像,郭书喻的心情还是非常好的,甚至第二天还跟周桐说起了这件事,当晚没说是因为回客栈之后已经12点多,这个时间周桐已经睡着了。

首都逛了一圈,也听了听相声,基本上也到回去的时候了,正好回去之后郭书喻也要跟郭义杰商量一下艺术学院的事情。

三天的时间很短,但架不住影城的施工速度很快,三天的时间也有了一个很大的变化,起码一些功能建筑开始启用了,比如大雷音寺。

古代的城市,尤其是皇城,肯定不能缺少寺庙道观,而一般道观都在城外,寺庙则在城内,但是摆在郭义杰他们面前的是,寺庙的确建起来了,但是他们族人里面没有和尚啊!

这倒也没有关系,今后的影城里面也不仅仅只是郭氏族人,外人也不会少,找一些和尚来就行,难难在无论郭书喻还是郭义杰都不想找那些沽名钓誉的人,更不想发招聘信息,方丈每月多少钱、什么学历每个月多少钱。

这年月,真大师不好找,不给钱的真大师也不好找。

回来在家里陪心情有点郁闷的周桐一天之后,郭书喻把道观里唯一留在郭家庄的族人叫了过来,说起寺庙的事情。

大雷音寺名头有点大,不过这就是一个建筑物,想要起什么名字那就起什么名字,反正这又没有什么版权。

当然,这不太符合郭书喻的性格,主要是郭义杰的意思,咱们投资这么多钱建一个影城,弄个寺庙自然要名号响亮一点。

当时郭义杰找郭书喻说起这件事的时候,郭书喻没有多想也就同意了。

“真大师肯定也有,但相比较咱们影城,他们可能更愿意躲在深山老林里苦修,过来的可能性并不大。”

说起大雷音寺的常驻师傅,族人一脸的为难,实际上族人里面信奉的人也不少,但是信奉是一回事,你让他们当和尚他们可不干,毕竟他们还要传宗接代呢。

有了孩子之后当和尚?那也不行,老婆孩子怎么办。

“那也要想办法联系一下,那寺庙可花了不少钱。”

郭书喻也不是心疼钱,而是觉得既然花了几个亿打造了这么一个寺庙,就应该用上,连个常驻的师傅都没有,那不是浪费么!

相比较而言,影城外围的道观虽然修建的更奢华,但是人也多啊!现在光是杂役就多达80多名,大部分都是附近村无所事事的年轻人。

这些人来的时候性格也异常的桀骜不驯,不顾被族人的几位道长师傅调教了一番之后,现在一个个都乖巧的很。

事实证明,人之初性本善,他们天天吊郎当那是因为家庭环境造成的,家长但凡多管一点,孩子也不至于这样。

不过也还好,早早的遇到了郭书喻的族人道长,也算是拯救了他们的未来。

“实际上也不需要几个人,有两三位就可以,其他的可以按照道观这边的方式,招一些杂役来帮忙。”

“经书的事情处理的怎么样了?还有一些佛/教古董。”

还是那句话,要么不弄,弄的话就尽量完善起来,大雷音寺的藏经阁都是货真价实的经书,而且还是手抄版,更有一个佛学博物馆。

“联系了郝红卫,从他那里购买了一些经书和古董,不光是佛/教的,我们道/教的一些古董也买了一些。”

“不过都是比较便宜的那种。”

郭书喻点点头,购买古董和经书都是为了增加底蕴,所以数量比质量更重要,郭义杰也是这样的态度,给的预算就是8个亿,再多只能自己筹钱了。

说完,族人还带着郭书喻到大雷音寺和三清观逛了一圈,三清观正是新道观的名称,比起大雷音寺,三清观的建筑明显更多一些。

大雷音寺一共就一个主殿,六个偏殿,再有就是一些配套的建筑,比如塔、石林、地宫等等,相比较而言,三清观的规模要大一倍不止。

对此族人的解释是:“三清观毕竟在外围,比不得大雷音寺占据的核心位置,大一点很正常。”

这话如果不仔细的琢磨还真反应过来,三清观的确在外围,但是这跟规模有什么关系,整个影城的土地价格是一样的,又不是说外围的土地就便宜。

甚至影城的外围距离现代生活区还近呢,论地理位置还要在影城中间之上。

当然,这些要等郭书喻回到家里之后,跟周桐说起来,周桐提醒这才反应过来,不过规模的事情郭书喻没有注意,但是古董和经书……

简单的在大雷音寺逛一圈,东西就看完了,相比较而言,三清观的古董和经书就多得多,郭书喻看着族人,有点奇怪的问道:“这边的古董和经书这么少?”

族人点点头,一本正经的说道:“现在很多地方的寺庙发展的都很少,因此古董和经书的数量少一点,相比较而言,流落在外的道经和古董就多一点。”

这说的也是实情,毕竟族人不敢在郭书喻的面前撒谎,可如果真用心搜集,8个亿的资金,五比五购买经书和古董也是没有问题的。

可能也就是大雷音寺的东西稍贵一点。

这件事暂时告一段落,等郭义杰从隔壁省回来,郭书喻说起艺术学校的事情,郭义杰做事向来让郭书喻放心。

郭书喻在这之前只是说了一个大概的方向,但是郭义杰就已经开始启动艺术学校的前期筹办工作,包括资质等方面也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

艺术学校全称为郭记职业艺术学院,这不是培训班,而是正八经的民办专科学校,外面承不承认不知道,不过在北河范围内还是承认的。

郭记职业艺术学院没有其他的科目,暂时只有相声、评书、戏曲、表演摄影、导演、音乐几个专业,招生不限年龄,最重要的是,它是免学费的,甚至就是连伙食费也免除,不过三年大学中实习期的两年是属于给郭记白打工的。

这个民营学校虽然不限年龄,但是它限制名额,因为郭记要做到的是,基本上毕业之后就能就岗,如果学生太多,难免会有岗位不够的情况。

其他的还好,这里面名额最少的就是导演,郭义杰定的是每年五位。

“这么少?”

看着计划书,郭书喻有点惊讶。

郭义杰点点头:“而且导演专业我们也会根据他的天赋进行评估,如果在三月内觉得他天赋不足,会让他转专业。”

郭书喻闻言一愣,不过随后便明白了郭义杰的意思,导演专业跟其他的不一样,哪怕是一部小成本的电影,那动则都要几十上百万。

而且还有一点跟其他的专业不太一样,如果没办法拍电影、舞台剧、电视剧,那么导演还能做什么?摄影和编剧什么的相比较而言要好很多。

门槛高一点、严格一点,也是为了他们好。

当然对郭记自身而言,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郭记职业艺术学校的毕业生都尽量的有一个成就,这对郭记职业艺术学校今后的招生会有很大的帮助。

“族长,除艺术学校之外,其他的我们也可以开办学校,比如武馆那边不久挂上了武校的牌子,这样多少也让学徒们有一个学历。”

“我们的族人中医现在知名度也很高,我觉得成立一家职业医学院也很有必要,也不仅限于中医,不过主要还是中医学。”

“不过在中医上,我还是建议从六七岁的孩童开始。”

郭书喻明白郭义杰为什么这样说,现在的中医学比普通的学校要多出来一年,需要五年,但五年对纯正的中医学来说,实际上也学不到什么东西。

准确来说是除非天赋异禀的那一类,否则五年的时间也不过刚刚入门而已。

当然,换一种说法也对,五年入门,然后就自己钻研、实习,毕竟任何医生都需要大量经验的积累,一位的闭门深修并不是一个好办法。

可是五年的时间还是太短了一些。

如果七八岁开始那完全不同,根基能够打的更牢固一些,十年的基础,五年的进修,整整十五年,虽然同样是入门,但是相比较五年的入门,肯定截然不同。

实际上郭记的中医核心肯定还是以自己的族人为主,不过就是三胎,那第二代也才9000多人,郭记的好技艺多的是,能够学中医的估计超不过200名。

200名中医听起来不少,但如果今后每一个郭记老街都开一家中医馆,那就是地级市坐镇一位也完全不够,而且一个中医馆也不可能只有一个中医。

因此吸纳一些非族人很重要,而外聘无论是能力还是品德都不敢保证,但自己培养出来的就截然不同。

“我们未来早晚还会走向完全手工这条路。”郭义杰同郭书喻说道。

而这句话的依据就是等第二代成长起来,职业学校发展起来,现在的机器必然会被淘汰掉,如糕点什么的,还会回到曾经的手工时期。

现在机械化那也是没办法,谁让糕点师傅就那几位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