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我的艺人天天想退出娱乐圈 > 第二百零三章 他把快乐留给自已,悲伤全给读者(求订阅!求月票!)

“几个人?点了什么菜?”

等何炯接完电话出来后,黄雷问道。

何炯忍着笑说道:“一个说要有鱼,一个说要有肉,最后一个又说,要有大米饭!”

黄雷愣了一下,这算是什么要求,也太奇葩,太简单了吧?

一季过去了,他就从来没有听说过,要求这么简单的客人。

“开玩笑的吧,炯炯?”黄雷问道。

迟余和张梓枫也都看向何炯,他们也觉得这要求不太正常。

等同于是说:“你们家里有什么食材,就做什么菜,随便做,我们随便吃。”

这样的客人,请给我来十个!

“真不是开玩笑,这就是他们的原话,我还反复确认了两遍!”何炯自已也是哭笑不得。

“何老师,都是谁啊?”迟余问道。

何炯摇摇头:“没听出来。但感觉,不太像是娱乐圈里的人。”

“不是娱乐圈里的人?不可能吧,那会是什么人?”黄雷皱起了眉头。

“有没有可能是搞体育的那些人?”迟余说了一句。

何炯又是摇头,但也不是直接否认:“不好说。感觉其中一个人的声音,好像在哪听过,但是又完全想不起来了。”

四人于是面面相觑,忽然就莫名地有些紧张起来。

节目组到底是请来了何方神圣?

不由得他们不紧张。

如果是娱乐圈里的人,基本上都是一个行业内的,就算是完全的不认识——纯新人,应对进来,也很自如。

但如果不是娱乐圈的人,节目组就请来了,一般而言,大概是在某个行业,相对很牛逼的人。

接待起来,就会拘谨。

既然猜不出来,黄雷便一拍大腿:“管他是什么人呢。我们这好山好水好地方,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说完,就回屋洗澡去了。

夜已深,很快大家就在第二季的蘑菇屋,睡了第一觉。

……

第二天十点左右,第一期的客人便到了。

待看到来人是谁时,蘑菇屋众人,更是感到意外。

竟然是三位作家,之庵、余桦和莫彦!

之庵知道的可能相对少一点,是学者型作家,毕业于京城医学院口腔系(现京大医学部口腔学院),后为自由撰稿人。

其作品有《惜别》《画见》《周作人传》《神拳考》等。

至于余桦和莫彦,估计全华国,认识脸的不多,但知道名字的很多。

两人在文学方面,算是目前国内的大佬级别人物。

又在影视领域,一个因为一部《红高粱》,另一个因为一部《活着》,广受读者喜爱。

这三位,之庵的名声小点,另外两位,这两年可以制造了不少的热梗。

莫彦的三连梗,被人玩出了花。

尤其是余桦,一位靠《活着》活着的作家,没有阑尾,识字不多,卧槽,写的真特么好……号称是,把快乐留给自已,悲伤全给了读者。

“之庵老师!余桦老师!莫彦老师!怎么会是你们!”

何炯惊诧地说道:“真是太意外了,我们昨天晚上还想着会是谁呢,但怎么都想像不到,会是您三位!”

“欢迎!欢迎!”黄雷也忙上前打招呼。

“三位老师好!”迟余带着张梓枫,两人有些瑟瑟发抖。

见到这三位,尤其是余桦,莫名地就想起了,被高中阅读理解支配的恐惧感,以及身边同学不止一次推荐他的小说的记忆。

“真不错,你们选这地儿,真是不错,空气也好,景色也好。”之庵笑着说道。

“是吧。”

招呼三人坐在凉亭里,何炯问道:“三位老师怎么得空来我们这了?真的是太意外了!”

“我们也没什么正经工作,就过来了呗。”之庵直言道。

“节目组跟我说,来这里又有吃又有玩的,我就过来了。”莫彦说道。

余桦却说:“他们就告诉我说,莫彦也来,那我一样,他都来了,我也得去啊。然后就来了。”

三人的回答有点无厘头。

“莫彦老师,您今天一来,我们感觉整个次元壁给破了。”何炯说起了一个关于莫彦的梗。

莫彦也是一笑:“坦率地讲,你这个次元壁把我一下子给打蒙了,什么叫次元壁?我立刻就大脑里度了一下,我也明白了。”

“你们这个节目也让我的次元壁破了,谢谢你。”

众人于是便都笑了。

这时,黄雷攒捣着装成小透明的张梓枫说话,她于是瑟瑟发抖:“莫彦老师老师,和您说话的压力太大了,毕竟是诺奖大神!”

“千万别有压力,你要像我老家那些童年的朋友们学习。”

莫彦和颜悦色地说道:“我记得前几年刚刚获奖时,经常会有记者到我们村子里去访问他们,他们就很坦率地提着我的乳名说,他什么呀,他从小学习都不如我好,打架也打不过我,干活也不如我。”

“我记得我一个非常幽默的童年朋友讲,如果诺贝尔是一个锄地奖,得奖的肯定是他。”

“所以对我千万不要有什么压力啊,我就是个普通人,你会的很多东西我肯定不会。当然也许在舞文弄墨方面,我会稍稍地比你经验多一点,所以我们就互相学习吧。”

这文人说话,确实一段一段的,跟讲故事似的。

“这里确实不错。就跟书诗里写的一样,诗意地栖居着。”

余桦看着院外的风光,说道:“下边的田野,远处的水塘,周围的村落,山,跟幅画似的。”

“嗯,咱们国家真是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风景。南方的小桥流水很美,北方的大漠孤烟同样壮观。”之庵说道。

“不同地域的作者,写出来的东西,也有着强烈的地形色彩。”黄雷说了一句。

“是这样的。”

余桦道:“你就比如莫彦和之庵两个,莫彦的高密乡,是那种乡土气息很浓重的,而之庵是京城人,所有就句句像京城烤鸭,一片一片的。”

“京城烤鸭,一片一片的?”张梓枫听着他的形容,嘀咕了一句。

迟余就小声跟她解释:“京城烤鸭不都是片成一片一片的吗?看似都很小块,但是放在一起,你就知道那是一整只烤鸭,而且味道很美。”

“对,就是这么个意思。”

余桦听到了迟余的话,点点头,然后又说:“写作这种东西,其实比较受从小的生活环境影响。”

“这跟人一样,你比如黄雷喜欢做饭,他就很容易长胖……”

黄雷没想到,坑突然来到了自已这里。

但是他现在愈发健硕的身体,确实也无力反驳。

又聊了好一会儿后,何炯开始安排干活。

“三位老师,咱们是这样的,蘑菇屋呢,得自力更生,所以要想吃上晚饭,得干活。”何炯说道。

“干活有什么,我们都是干过活的人。”之庵说道。

莫彦却想了下:“我是好多年没有干过农活了。体验一把,也行。”

“干吧。干啥?”余桦比较直接。

“这样,咱们这几个人呢,还得分成两路。”

何炯说道:“一路呢,去给那边的天霸和点点,割点草。天霸和点点你们刚刚也是看过的。”

“还要喂羊吗?我以为能烤全羊呢。”余桦说道。

“余桦老师,您跟我想到一块儿去了!”黄雷也是一拍大腿,然后两人相视一笑,来了个击掌。

“确实烤全羊这东西呢,吃起来是很不错的。我记得之前在哪儿吃过几次,味道很好,让人怀念。”莫彦说道。

之庵笑了笑,他话相对少。

“这都什么人啊!一上来就想吃我们的家人!”

何炯无语,然后继续安排:“割草这一波,就交给迟余和妹妹这两个孩子。然后三位老师跟我们两个一组。”

黄雷点点头:“对,我们这五个年纪大的,干点轻松的活。”

“轻松的活好!我就喜欢轻松的活,你要是让我一天坐在这里喝水看太阳吹吹风,那就更好了!”余桦端水喝着。

“我们要做国情田野调查,所以需要走访当地的村民。”黄雷说出了他们的任务。

“明白了,就跟我们以前去采风一样。”余桦说道。

随后,蘑菇屋二老,就带着三位作家,去采购。

而迟余和张梓枫,两人背着筐,在山间田野里悠哉悠哉,说是割草,其实就是玩,然后顺手割一些草,再采一些花回去。

毕竟是要过诗意的栖居,而不是精疲力尽的生活。

时间也就是在这种,轻松随意的氛围里,慢慢流转。

……

蘑菇屋来了作家,那话题,便大量地往文学上边靠,这对于蘑菇屋的其他三位来说,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

好在有迟余,总能接住他们的话。

大部分时间,就是干活,然后吃饭,加上一点点娱乐,最后就是休息。

“你们这节目,也太爽了吧?”

早上,余桦坐在凉亭里喝茶,见迟余慢跑回来后,笑着说道:“要是我当年看到你们这么舒服的话,估计也想着当艺人去了。”

“余桦老师,您真是因为不喜欢给人拔牙,觉得那些文化馆的人舒服才开始写作的吗?”迟余一直不太相信这个说辞。

因为太过接气了。

如果是真的话,那就只能说明,学医的似乎都比较容易开启写作之路。

比如迅哥儿,比如余桦,比如之庵,比如那个冯棠,都是一开始是学医,后来变成了作家。

“是真的。”

余桦笑着点点头:“我一来是真的烦透了给人拔牙,你也知道,那会儿不像是现在,一般来拔牙的,都是已经到了不得不拔的程度。我可能不止一次地说过,口腔是我见过的,世界上最没有风景的地方。”

他说自已当时,已经在五年的牙医生涯里,拔掉了1万颗牙!

已经拔的有些麻木不仁了。

“我那会儿工作的时候,经常从窗户看到外面大街上有一个人显得很悠闲,好像没事一样,就很羡慕这种生活。”

“我有一次问他干什么的,回答说,他在文化馆工作。”

余桦说道:“我一听,当时就心动了,就问,怎样才能到文化馆工作。他告诉我说,会画画,会乐器,或者是会写作也行!”

那会儿文化馆,确实是这样的。

尤其是那是八零年代,文化人、知识分子这些名词,在社会上还是一种普遍意义上的褒义词。

“所以您就开始写小说了?”

迟余说道:“没有像迅哥儿一样,还纠结了许久?”

“哈哈,我想起来了,你演的那个迅哥儿简直是太好了。我现在一闭上眼,想到迅哥儿这三个字,一下浮现的就是你的样子。”

余桦笑着说道:“还有电视里的写《狂人日记》那一段,我一个写小说的都给看哭了,简直是太梦幻太美好了!”

迟余笑了笑:“都是导演和编剧做的好。”

余桦没有再说这个,他说回转行的事:“那时我回家,觉得画画和乐器,我肯定是没有那个才华,思前想后,不然就写作吧!”

这个思前想后,也是真够随意的。

最简单的排除法嘛。

随后他又说,确定要写作后,就苦练写作,先找一个《人民文学》,看看里边什么时候用冒号,什么时候用逗号,什么时候用句号,然后就开始写作。

一开始自然是顺畅的。

他从顶级的《收获》《人民文学》这些文学杂志开始投稿,不行就一路往下顺,退稿都能堆满一间屋子。

估计是夸张的说法。

最后终于成功,再后来,就有了《活着》!

连莫彦都如此评价他曾经的室友:“余桦是写字最少、赚钱最多的作家,他是天才!”

当然,余桦也反过来评价莫彦的《生死疲劳》:“卧槽!写的真特么好!草!”

……

“卧槽!迟余的真特么帅!草!”

当《杀破狼2》的第一版预告片千呼万唤始出来后。

人们看着预告片里,只出现了几个镜头,却帅的一塌糊涂的迟余,不仅留下了余桦式的弹幕。

“为什么没有打戏?不会,这又是一次诈骗电影吧?”

预告片里边,并没有给迟余的打戏片段,所以一些人心底,就开始嘀咕了,会不会是,挂羊头卖狗肉?

毕竟这种事情太多了。

电影里边有,小说里边,更多。

但是更多的,是期待下一部预告片。

实在是,虽然这可能不会是迟余的第一部打戏(如果是挂羊头卖狗肉的话),但是,肯定是迟余的第一部现代戏。

光是预告片的西装三件套,就足以让粉丝位兴奋。

不得不说,宣发方把观众的心思拿捏的死死的,也把流量密码拿捏的死死的。

而在一周后,当第二款预告片出来时,观众们集体**了。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现在众人只是在蘑菇屋里,在不录节目的时候,看了一遍预告片。

三位作家虽然年纪大了,但精神头还很足,坐在亭子里,吹着山风,喝着小酒,恣意洒脱。

“打戏拍着好玩吗?”余桦问道。

迟余咧了咧嘴:“您要是说问像刚刚这部杀破狼里的,拳拳到肉的打法,确实挺爽的。要是那种慢动作,我觉得大概没什么意思吧。”

“拳拳到肉?”莫彦看了过来。

迟余正想说,何炯开口了:“您三位可能不知道,我听吴兢说,拍这部戏,他自已打断了好几根骨头,迟余也裂了两根肋骨。”

“嘶!”

之庵倒吸一口冷气:“肋骨都裂了,不疼吗?”

迟余点点头,又摇摇头:“打的那会儿,老实讲,没感觉到疼,等拍完,抹红花油的时候,才发现肋骨疼,拍片子才知道是裂了两根。”

“也是够拼命的。”余桦说道。

黄雷感慨道:“现在拼命的演员,已经越来越少了。要不然,你看电视里,打戏越来越华丽漂亮了?”

“以前的老港片里,我最喜欢看程龙的。”

余桦说:“尤其是后边的那些花絮彩蛋,看着格外有趣。你看他各种不要命的方式,还有那个从高楼上跳下来的,光是看着都害怕。”

“电影嘛,大家都想看到一些,超越人类极限的东西。”

迟余笑了笑:“如果总是那些家长里短的,估计大家就不怎么想去电影院了。这跟你们写小说也差不多,总是要高于生活本身的。”

“有道理,喝一杯!”

余桦说道:“我发现,跟你说话,格外有趣。你让我想起来了歌手李建,他说话也很有趣。”

李建啊,就是你怎么看旭利亚局势的那个李建。

江湖传闻,李建和余桦,是双向奔赴的好朋友。

余桦每次跟李建说,自已最近再读什么什么书,李建就会马上开始读,然后两人下一次见面时,他就能聊。

而李建出新歌,余桦也是最忠实的歌友。

“李建特别有意思,他之前参加芒果台的《我是歌王》,虽然没有拿到歌手的称号,但是收获了段子王的称号。”何炯说道。

“哈哈,我记得还有秋裤男神的。”余桦提醒了一句。

“对对对,还有秋裤男神。”

“哈哈哈哈!”

众人在山风中的亭子里聊天,这时,屋里电话铃声响起。

“何老师,我去接吧。”迟余主动起身。

“哥,我跟你去。”张梓枫都快要坐困顿了。

她就像是那种,小时候家里来了一群客人,然后大人们往往能聊天的深夜,她就坐在大家身边,一句话也说不上,最后困觉的孩子。

“这对兄妹,看着还真像那么回事。”之庵说了一句。

“迟余可以,这孩子太沉稳了。”

余桦说道:“我见过一些跟他年纪差不多大小的,直到更大一些的,都三四十了,还天天把男儿至死是少年挂在嘴上,但行事却是幼儿园水准。”

“什么叫少年?”

“我觉得迟余这样的,才真正是少年感。”

余桦的夸赞,迟余没有听到。

他此时正因为话筒里传来的声音,而短暂失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