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我的艺人天天想退出娱乐圈 > 第一百一十四章 首周票房,三极分化的评价(1章求订阅!求月票求打赏!)

首日票房1630万!

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

除了上面的两个进口大片表现强劲之外,排名第三的国产大片《明日几时没有》,票房也就比《那山》多了200万而已。

是的,在国产保护月里,也有进口大片。

毕竟在资本和大部分观众看来,不能只保护国产电影,而不顾及影院和观众的观影体验。

这是个悖论。

说回到电影。

票房表现不错,但是电影的评价,却出现了严重的三极分化。

一部分影迷说,这是个9.5分以上的电影,画面唯美,细节动人。

一部分影迷说,这是个6.0分的及格电影,画面很美,但是看着想睡。

一部分影迷说,这是个2.9分的傻逼电影,还不如归到纪录片里,兴许能给个9.2分。

三极分化严重。

但是整体的评分,居然来到了8.7分!

这就很厉害了,毕竟有一些打着故事热闹、画面精良的电影,评分还不到3分。

不过,在看到首日票房后,霍建启松了口气。

同时,那些媒体人、影评人和电影平台,也是松了口气。

迟余和苏唐传媒也松了口气。

“这电影的票房,基本上1亿左右了。”

苏艾菲说着,其实是有些小失望的。

她觉得,虽然《那山》一看就不是能博得大票房的电影,但是毕竟有迟余参演,万一能个小爆的话,那对迟余来说,可是太有帮助了。

几乎能够坐实,票房灵药的称呼。

她这是人心不足蛇吞象。

平台那边之前还说,如果没有迟余参演,顶多是2000来万的票房呢。

虽然有些夸张,但是其实就是这么真实。

苏艾菲只是说了一句而已,不过她主要要说的,是《活埋》在国外的票房表现:“很不错,虽然上映的区域不多,但是像花旗国、岛国、泡菜国,还有东南亚的诸国,加上欧洲的一些国家城市,目前海外票房,有2000万美元了。”

2000万美元,折算成RMB,就是一亿三千万。

“还不错。”迟余点点头。

又能分小钱钱的感觉,很爽。

“《那山》这部电影,也会在海外上映,尤其是岛国和泡菜国,媒体和影评人的说法你也看到了,《那山》可能在他们那边,更受欢迎。”

“我就不用去了吧?”

迟余下意识地问道。

首周,为了让观众进电影院看,迟余跟着霍建启走了好些个城市,尤其是周末三天,几乎每天都至少三个城市以上,累到冒泡。

“如果在隔壁上映的话,去是一定要去的。”

苏艾菲安慰道:“你的《活埋》在这两个国家也很受欢迎。而且还是戛纳影帝的光环,你现在的岛国和泡菜国,据说还是很有名气的。”

名气意味着,相应的责任。

“这不我们不着急。怎么着,也下下周的事情了。而且这两个国家的话,一边待个一天两天的就够了。”

“那还行吧。”

迟余点点头。

考虑到陈无极现在正在选演员。

选定演员后,肯定还会有一段集中学习,以及剧本围读的时间,所以时间上倒也没什么明显的冲突。

苏艾菲又感慨了一句:“用第一的排片率,只拿到了1630万的首日票房,只能说,这是这部电影的极限了。”

然后,两人就去看关于电影,几乎是一致好评的影评:

“公路片?山路片?不,这应该是山水大片!”

“故事在乡邮差父子的跋山涉水中展开。坐坐在电影院,面前展开的是水墨一样的画面,和父与子之间的默默的爱……”

“画面是真的美啊!霍导美工出身,不难理解这部电影能把山色水影包容的淋漓尽致。宋铁出现的那个黄昏,画面更是绝美的绽放……”

“这本是一部平白的电影,平白到你一定要耐下性子去倾听的电影,然后你会体现一场心灵净化之旅……”

“电影像一篇唯美、含蓄、温馨、隽永的散文,弥漫在光影音乐之间的是浓得化不开的情愫,父与子,邮递员与山民,人与动物,人与自然……”

“飘渺优美的背景音乐,整洁碧绿的乡村风光,古典风格的江南民居,奠定了整部影片唯美清新、温情脉脉的基调……”

“年轻的人看这部电影,可能会觉得节奏缓慢,没有**,让人昏昏欲睡……我却相反,整部影片如潜潜溪流,涓涓而下,舒缓沉静,给人洗涤心灵的悠远之感……”

“这电影用传统的角度解释父爱,父爱如远山,而且一路伴随,正是这种朴素的写实方式,才更深入灵魂……”

“摄影太赞了,风景太美了,整部电影简直清新如画啊!”

“感动到不行!不输给现在任何一部国产电影,传达父爱的国产佳作,不哗众取宠,但令人难以忘怀。看这个电影,像读一篇散文那样舒服……”

“绿色的大山,绿色的邮路,父亲在绿色的大山里走了一辈子,儿子走上了这条路,那个人,那条狗,依旧在邮路上行走,在山中穿行……”

“罗经民的表演让人信服,迟余的表演,却让人惊艳!”

“从《活埋》到《那山那人那狗》,从新人演员到影帝,他在学习,在进步,但你看不出他身上的匠气,他眼中的灵气,难能可贵!”

“我们终于有一个,可以扛大戏的年轻演员了!我们终于不用再害怕,以后每年的电影,看到的还是那几张本来已经可以当爷爷,却仍然跟小姑娘谈恋爱的脸了!”

“陈无极说,迟余是他敲定的第一个主演,这说明,他已经进入了那些大导演的眼中。”

“或许他出演的《流浪地球》,值得我们期待一波?”

评论大多是好的。

“这些人的眼光还是不错的。票房不高的电影,大部分可能是烂片,但也有可能是高分电影。”

苏艾菲说道。

迟余笑了:“其实表现已经很不错了。你想想,如果换在99年那会儿拍出来,会有人看吗?”

“难,这种电影,也就是现在一部分人开始怀旧了,才会看。否则在那会儿,大家都忙着赚钱,谁会看这种连家长里短都没有的电影。”

是的,99年到2000年那会儿,内地电影,看起来还没什么出路。

那会儿,还是香江电影的黄金时代。

说回到影评。

除了一些迟余的粉丝让人哭笑不得的操作之外。

关于电影,评分低的人,大多就是给分不说话,而评分高的那帮人,就基本上跟写小作文似的,篇篇都像是观后感。

甚至有人拿他跟金基德的《春夏秋冬又一春》相提并论。

《春夏秋冬又一春》是一个泡菜国的导演拍的,但却完完全全是岛国风格的电影。

电影获奖无数,评价颇高。

这样对比,无外乎传递两个信息。

一,这是部奔着得奖去的电影。

二,这是部对票房没多大野心的电影。

当然了,反应最大的,要数迟余这近一年来积累的粉丝,尤其是那些非影迷群体。

他们走进了电影院,本来是想到东华帝君在电影里的盛世美颜,结果,当迟余那张乡下小子的脸出现在大荧幕上后,他们失望了。

而当他们看完了电影,发现电影居然如此之沉闷后,更是失望。

然后就有一部分人跑到迟余的围博账号下面,部他为什么拍了一部又丑又闷的电影?

有回复者评论说,是不是他被公司强迫的,如果是,就眨两下眼睛。

随后就有人去苏唐传媒的官方账号下面哀求,千万别让迟余走小李子的路线啊,要一直帅下去啊。

小李子为了拿到影帝,“自暴自弃”的做法,确实让人感动。

但是,绝对不包括那些看过他早期颜值的颜粉。

用一部分颜粉的话说:“演技派里不缺你这么一号,但是颜值界,绝对是巨大的大损失。”

对于粉丝们的“暴动”,迟余和苏唐传媒都很无语。

好在另一波影迷发话了,他们先是发出了迟余最近的活动照片,以证明他仍然是帅的,然后又把那些影评人的评价拿了出来,证明这是个好电影。

于是风波就这么平息下去了。

与此同时,接下来的几天,《那山》的票房走势,并没有超出预测。

除了周末两天稍有反弹之外,整体来说,不温不火,首周7日票房来到了5200万。

相比《活埋》四天一亿三千万的票房,《那山》可谓是惨淡。

这个不能比。

实际上,5200万票房,《那山》早就开始盈利了。

由于演员不多,又便宜,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镜头,都是实景拍摄,而且是在大山里的乡村拍摄,所以成本几乎压到了一个让人无法想象的地步。

“前前后后,这部电影,不过就花了600万而已。而且这600万里面,只有三分之一是演员的片酬。”

面对记者的采访,霍建启如是说道。

如果按比例的话,演员的片酬占了33.3%,这已经有点偏高了。

但是如果考虑到里面有个戛纳影帝的话,那就实在是太便宜了!

不少人,包括陈无极私下都吐槽道:“老霍这孙子太特么运气了!”

只有郭番跟霍建启有一见如故的感觉。

“霍导,200万的演员片酬,迟余那边,肯定没多少吧?”记者问道。

霍建启哈哈大笑起来:“那是肯定的啊。当然,我这是幸运,赶上了好时候。我这部电影拍的时候,迟余可还不是戛纳影帝,哈哈哈哈!”

他笑的很狡猾,也是打心眼里庆幸。

如今电影已经在赚钱的路上了,他自然是很开心的。

“那导演是不是应该给我们的主演包个大红包呢?”

“哈哈,红包是一定得给的。再怎么说,他私下里也喊我一声叔,这声叔可不是白喊的。”

霍建启丝毫不避讳,二人私下近乎子侄的关系。

迟余被记者问到,他只能顾左右而言他地说道:“这部电影,更像是献给过去那些年,以及如今还在基层工作的,如乡邮员一样的坚守者。”

好吧,他这么一上高度,记者就不好再追问片酬的事了。

第二周,就在《那山》龟速地收割票房时,陈无极的《霸王别姬》,终于确定了最后的主演阵容。

阵容公布后,娱乐圈一片哗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