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城中村六个平方 > 第六十二章 良民

城中村六个平方 第六十二章 良民

作者:桃花伴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11:04:51 来源:笔趣阁

结账的时候,支局长白丙华硬是问餐馆老板要了两瓶红牛,塞给了王丹平。

“一路颠簸挺辛苦的,加上中午刚吃完饭,容易犯瞌睡,这个你们路上喝。老张,路上慢点开啊。”白丙华叮嘱。

“这个白局长,还真是细心。”老张感慨到。

吃过午饭,老张话也变多了,王丹平打开一罐红牛,放在了中间扶手处的茶水杯座上。

“这儿就是我之前上班的地方。大家人都挺好,对我也非常关照,说实话我还真舍不得他们。”王丹平眼圈发红鼻子发酸。

“人往高处走嘛。在单位上班就是这样,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你这么年轻,也有文化,在这窝一辈子算是糟蹋了。”老张开导他。

“是啊,在网点的时候,忙是忙点,但是活儿很具体,基本不用动脑子,所以还算充实。现在到机关了,干的活都是不确定的活,比如这次,我是怎么也没想到会让我参与中心局的邮路调整,我又啥也不懂,生怕把差事办砸了,自己都还好说,就是觉得没法给宋主任交代。真是伤脑筋啊!”王丹平叹了一口气。

“你人不错,踏实肯学,又没架子,所以大家都喜欢你。我们老贾就很喜欢你,经常在车队跨你呢。”老张说。

“嗨,不说这个了,说说你吧,给我讲讲你的故事,也免得一路上你犯瞌睡。”王丹平说。

老张便打开了话匣子。

老张叫张良民,今年四十八岁。按他的说法,父母之前是做买卖的,后卷入斗争,途中生下了他。张良民的父母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感受到时局变化带来的各种冲击,体味到世事无常,只想让张良民一辈子做个良民,平平淡淡过完一生,便取了这个名字。

后来有机会参军,在部队里学会的开车,退伍后被安置在邮政局开车,一开就是二十年,倒也实现了父母的愿望,不辜这个名字。

起初,老张和老梅一并分配在邮车站,碰上了邮车站最好的时候。那时候别人都拉私活挣钱,老张老老实实,安分守己,也没攒下什么钱,他对这种投机倒把,占用单位资源谋取私利的行为嗤之以鼻,大家都说他老实,但他从不在意,依旧我行我素,倒也成为当时混乱不堪的邮车站里唯一的一股清流。

后来,邮车站改制,他被分到三江市邮区中心局,起初是给领导开车,因为他思想固执,顽固不化,开了不到半年就换人了。因为它车技好,人老实,被贾斌看中,调入邮运组开大车,十多年来风里来雨里去,没出过一个事故,哪怕是很小的剐蹭都没有。为此还被评为了安全标兵,接受表彰。

再后来,经人介绍,取了当地一护士做老婆,一年后育有一女,现已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老两口小日子过的平淡且充实。

老张的经历,没有太大的波澜,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夫妻俩都在自己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踏踏实实当一良民,也是蛮好的。

说实话,王丹平很是羡慕老张。人生的最高境界,可不就是要经受得住平淡的流年吗?

“老张,我挺佩服你,也羡慕你。”王丹平感慨到。

“在外人看来,这是没出息的表现,有啥可羡慕的。”老张说。

“如果再让你回到二十年前,你的选择会不同吗?”王丹平问。

“真要回到二十年前,我想我还是那个我,不会变吧。”老张说。

“能坚持做回自我,就已经很难得了。更何况你坚持了半辈子呢。”王丹平说。

老张应该是说累了,沉默了片刻。王丹平递过红牛,老张接过去喝了两口。

“你刚说的事,我想好了。我不会出头去做,但是如果你来做的话,我可以帮你。”老张下定决心说。

王丹平没想到,老张自己提出来要帮忙,高兴坏了。要不是老张开车,他都会抱起老张亲一口。

“太好了,我就等你这句话呢。”王丹平眉笑颜开。

“其实,你发现没。我们车队,年龄都偏大,我在里面算是年轻的了,有好几个同志年纪都五十七八了,还在跑长途邮运,这里面还存在着问题呢。”老张既然下决心要帮王丹平,就一定帮到底。他不轻易许诺,要么就一诺千金。

“你说下去。”王丹平连忙摸口袋,掏出纸笔记录。

“年龄偏大,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跑长途太辛苦,身体吃不消,容易出事情;二来存在人员断层问题,现在招一个B照以上的司机有多难你知道吧?年轻点的,都跑去矿山、跑去工地,要么去工厂给人拉货,挣得比咱这多。之前也来了两个年轻人,不仅嫌邮局工资低,工作时间还长,条条款款太多,一不小心就要挨罚,没干几天就跑了。所以这里留不住人啊。等这帮老家伙们都退休了,这邮运班支撑运转下去都难啊。”老张忧心忡忡。

“老张,平日看你不爱说话,原来你心里跟明镜似的。这确实是个大问题呀,这会不考虑,将来就措手不及。”

“说到邮路改制的问题。我其实已经都给你说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沿途支局在主路旁交接,利用社会力量,减少企业支出。万一市局不答应,非改制成自办,大小车套跑,那就要打乱现有的邮运计划,重新盘点全市邮路,能复用的复用,能套跑的套跑,倒也并非不可。”老张接着说。

“咱先不说第一个方案,就说第二套方案,存在的问题和阻力有哪些。”王丹平拿着纸笔,认真做着笔记。

“这个改制,最大的问题就在分拣上,打乱了原有的邮运组织,所有分拣人员要重新记分拣格口。”老张说。

“什么叫分拣格口?”

“就是每一个邮件该分给谁,每一个堆位视为一个分拣格口。比如凉水镇,以及他们要经传的另外两个乡镇的邮件作为一个分拣格口,把到这个格口的所有邮件分到一个堆位,装车的时候一并装车,同其他格口分开,方便交卸。”

“哦,我明白了。打乱了现有的邮路组织,势必要打乱分拣格口。分拣员就要重新记忆新的格口,不然就会错分。”王丹平说。

“对。一个熟练的分拣员一分钟能分五十个邮件。得记上百个地址,没一两个月功夫是记不下的。所以我优先推荐主路交接。”老张说。

“还有呢?”

“还有就是,把两个县的邮路,并成一条,让大车跑县城,小车跑支线。虽然解决了资源浪费,也解决了小路大车运送的问题,但是战线拉的更长了,邮车司机工作强度也就随之增大了。其实算上大车在支线途中耽搁的时间,路程远一点,但是时间反而能节省,就怕还是有司机不愿意啊。”

“这个有办法。”王丹平卖个关子。反倒让老张对他另眼相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