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试练东汉 > 68、牧守扬州

试练东汉 68、牧守扬州

作者:灵山尊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53:31 来源:笔趣阁

质帝对于自保已经形成本能,一下子就理解张易的担忧,笑着说:“爱卿多虑了,除了王师和爱卿,朕不会在其他人面前练剑的。”

“王师还有一徒史阿,尽得王师真传,微臣已经招入铁血营,作为校场剑法教练,宫外之事,王师可以吩咐史阿去做,王师还是谨守陛下为要。”

以前张易对质帝提过,危急时,可以派王越去送虎符,后来还是觉得不妥,就把史阿也招到铁血营,接替王越的教练职务。

历史上,史阿同样是合格帝师,招进铁血营,就能随意进宫,帮王越打打下手。

“诺。”王越自从进了宫城后,就再也没有出过宫,并不知道史阿已经进了铁血营,当然,在他看来,徒弟能进铁血营,至少是羽林郎,总比留在酒楼的擂台上要好得多。

质帝听了张易的话,目视张易,见到张易点头后,才缓缓点头。

一旦出事,王越一个人是护不住皇帝的,还得有铁血营才行。

王越这个剑痴没听出张易含义,质帝却知道张易有所指,点头表示认可张易的安排。

宦官集团已经在立储之事上动了心思,才会提前结交何进。张易得给王越增加些人手,不给宦官集团可趁之机,多了史阿联络铁血营,关键时刻,铁血营第一时间就能进宫城保护质帝。

在张易看来,宦官集团培养何进,同样是为了自保,谈不上有错,只是他们小看了质帝,张易觉得质帝至少还能活几十年,成为最长寿的皇帝都有可能。

第二天张易陪质帝和王越三人练剑,午餐前休息时,质帝忽然问张易:“爱卿还没成婚,是不是已经有婚约?”

“还早,不急,不急。”

“本来朕倒是有几个女儿合适的,只是结婚后,要定居在上林苑,是朕当初定下的规矩,朕不能破坏规矩,也舍不得把爱卿关在上林苑,只能作罢。”

质帝提议一下,又自己否决了,张易听着就行。

质帝现在已经有七十六个子女,除了襁褓里的三人还在洛京后宫中,其他都移居到长安的上林苑,因为孩子母亲地位低,无论男女都是最低的爵位。质帝还规定过,这些孩子成年后,不管嫁娶,还得留在上林苑居住。

刘家宗正帮这些孩子选择的婚姻对象,都是老勋贵子侄。

质帝自己修洛京宫室都没钱,因此子女嫁娶都是对方当大事操办,只有老勋贵,和刘家才门当户对,也只有这些人家,才有钱财替质帝皇子和皇女修建精美庄院安家,为了体面,他们还会出钱,帮孩子母亲居住的宫室也修缮一新。

值得一说的是,张锴的弟弟张诫,也就是当年张易去留地时见过的年轻人,现在也住在上林苑,丈母娘是曹参后人曹氏送来的秀女,生女后被封为少使。

张家卖《弟子规》有钱,天下闻名,也不能小气,把曹少使的宫殿修缮的美轮美奂外,还替张诫修了占地六百亩的大庄园。这六百亩就是曹少使女儿的封地,生下儿子张虹后,张虹就是内亭候,可以在这六百亩地内收租,现在已经四岁。

质帝以前因为不愿张易离开,就克扣张易的战功,转嫁到张诫身上,张诫现在已经是上林苑羽林军都尉,只是他浑身武艺,满腹兵法,却只能在上林苑看家护卫,都尉已经到顶了。

曾经破败的上林苑,宫室却很多,因为质帝的这些后宫和子女入驻,这些年已经恢复很多生气,估计等质帝驾崩,上林苑至少能住五百个后宫和她的子女,说不定就能再次鼎盛,成为最大最精美的皇家园林。

皇帝现在春秋鼎盛,以后到底哪个能继承皇位,谁也说不清楚,张易从来不考虑这些事情,抱紧皇帝大腿就行。

张易没有立刻立刻洛京,除了定期陪皇帝王越练练剑法,还把铁血营重新整编,一个月后,留下关羽,马腾和戏志才三人,率领两千铁血营战士,继续在校场举办擂台赛。

这里既是人才基地,又是镇北将军的出征财源,绝不能轻易舍弃。

张易带回扬州的,除了最新的武士,还有几百个鸿都门下学子,这些人有的在校场里已经很多年,不仅经验丰富,人也油滑了不少,张易带他们去扬州升官,换个岗位让他们重新开始,免得他们走向歧路。

张易准备离京时,典韦才说:“老大,我们去扬州,老蔡头要不要带着?”

张易愣了一下,才想起典韦说的老蔡头是谁。

“噢,蔡中郎还在洛京吗?”

“当时你让我送回家的,一直住在原来的院子里,那次如果不是送老蔡头,有我在身边,你肯定不会受伤的。”典韦对张易受伤一直耿耿于怀,才一直记着老蔡头。

“走走走,回院子里,带,当然要带。”没人提过,张易已经忘了蔡邕。

这个院子已经多年没进来了,一切还和刚来时一样,到了门口,张易直接就进去了。

当面却是一个年轻汉子,听到声音从屋子里出来,见到张易一群穿铠甲的人进去,以为是司隶校尉府巡街的兵将,立刻往里面迎:“各位将军幸苦了,请屋里坐下喝杯酒水,歇歇脚。”

“你是谁?怎么会在这里?”

“小人是吴大管头的干儿子,替吴大管头看家的。”

“看家?吴大管头人呢?”吴大管头应该是帮忙看家洒扫的吴管家,张易离开北部尉后,把北部尉会干活的衙兵,全交给他成立施工队,也就成了吴大管头。

“十天前已经搬到南城居住了。”

张易离开洛京,对这里庇护就少了,让祖茂把密探系统也转移到南城,看来吴大管头施工队里也有不少密探,所以他才会搬到南城去。

“哦,后院的人也跟着去了吗?”

“没,后院的人还在呢,吴大管头留我在这里,就是帮后院人采买物资的。”

“有人来拜访后院的人吗?”

“我接手这里后,司隶校尉府的人来过一次,其他没见到。”等铁血营士兵也进来后,这小伙子已经认出铁血营军服,才知道张易等人不是司隶校尉府的。

“把后院蔡中郎请出来吧。”

“老蔡头是中郎?他是官吗?”这年轻人很惊讶,显然不知道老蔡头是谁。

“快去。”

很快,汉子把老蔡请来了,老蔡头才知道是张易请他,连忙躬身行礼。

他优哉游哉住在这里几年,除了读书就是练字,也不敢出门,几天前,钟繇来拜访他,才了解外面的事情。

听说张易要带他去扬州,他居然不想去,因为钟繇来告诉他,他起复的事情,已经有点眉目了。

“呵呵,想起复啊?去扬州啊,除了扬州,没有你可以起复的地方。”张易看着他眼睛,冷冷地说。

汉代读书人脾气都很犟,很讲究风骨,尤其是老蔡这种书读得多的,好言好语很难劝说。

张易去扬州,准备把会稽医学院再扩展一下,弄成类似大学一样的学堂,既然老蔡头还在手里,当然是山长的最合适人选。

现在来接他,肯定要带他走的,好言相劝,不如强硬带走方便。

老蔡现在就是平民,见到张易一言不合,就直接威胁他,也不敢顶撞,乖乖去后院收拾行李。

他知道张易发话了,就无法更改,连司隶校尉钟繇来拜访他,都没提把他带走,可想而知张易有多霸道。

一千铁血营开拔时,老蔡一家还有他的万卷藏书都在辎重营队伍里,跟他一起的,还有上百个洪都门生的小家庭,整个队伍拉得很长。这些寒门学子到了鸿都门学后,都在洛京成亲了,他们既然跟张易去扬州,至少小家要带走。

顺利到颍川后,张易才来请蔡邕,一起去拜访荀爽。

因为铁血营的辎重要在颍川上船,顺颍水往下到淮河,物资装船就耗费了十天。

期间张易一直在劝说荀爽跟自己去扬州:“颍川人多地少,书院中人去江东一展所长。”

“书院走了,颍川以后的年轻人怎么办?”

“留些人手启蒙,大了后,来扬州就学,学成后,直接有位置施展浑身本事,学以致用才是教育的目的吧。”

“年轻人你随便带,老夫就不去了。”

“扬州才是安宁地养老之地,整个家族都带上,去了扬州,荀家必然会蒸蒸日上。”

“扬州还是太偏远了,距离京师太远。”

“这附近太平道余孽还有不少,但遇灾害,战乱必然复起。”

“你肯定?”结果好话说一箩筐,不如一句黄巾复来管用。

“北军骑兵已经归建,我的三万新兵也只能去扬州,豫州腹地空虚,官场需要重新洗牌,新来的太守还会是宦官推荐的人。”话说到这里,就可以了。

“好吧,老夫就恭谨不如从命了。”

他们这些士族被宦官的人压制很久了,豫州黄巾势力大,全是那些官员压榨太狠,上次如果不是张易提前安排荀攸带人回家守护,自己又带大军紧急救援,颍川已经被黄巾平推掉。

张易当世名将,入主扬州后,正需要人手辅佐,荀攸和荀彧都在会稽,他们也需要家族子弟傍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