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试练东汉 > 4、留候之后

试练东汉 4、留候之后

作者:灵山尊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53:31 来源:笔趣阁

张易趴在竹筏上,对撑船的斥候说:“你抢我的竹筏,没必要绑我的人,放我上岸回家,竹筏你撑走。”

“少废话,不然扔你下湖。”

“你带着我,追你的人不会放手,船比竹筏快,你怎么逃?丢我下湖就更不对了,你会跟我家人结仇的,抓到你就算不杀你,也会打你半死。”

“哦,看来是重要人物家的孩子,老实跟我走吧,我不打你,如果有人堵截,有你在,至少他们不敢硬来。”

“哇哦,你走不掉了,岸上已经有人来了。竹筏是跑不掉的,还是老实上岸吧,天冷水凉,何必在水里被人擒获呢?”张易继续劝着他,同时慢慢坐起来。

“嘴挺能说啊,跟我回吴郡慢慢说。”这人笑了张易一句,转头看岸上,确实有两个人已经出现,正在岸上张望,他就对着岸上喊了一句:“不要逼我。”

张易说这么多,就是要转移他注意力,最好眼睛不看自己,见他转头对着岸上大吼,立刻在竹筏上翻滚过去,对着他正在用力的右腿猛地一踹。

这人为了加快速度逃离,整个人已经斜倚在竹篙上用力,支撑腿被张易一脚踹飞后,身子一歪,就栽进水里。

张易立刻起身拿起两个浆,很快就划离他落水的区域。

等他再从水里冒出来,张易已经离他好几米,现在竹筏距离岸上也不过五六十米,就算他是浪里白条也追不上张易。

张易很快划到岸边,观望的两人过来,伸手拉住竹筏,放张易上岸后,又把竹筏拉上岸,然后直接往山坡上抬,根本没想着去救那个落水的人。

那人已经抓住竹篙,正趴在上面,奋力往岸上游。

他也知道,隆冬腊月落水,肯定是逃不掉了,还是先游上岸,能活命再说,不然不要人来抓他,自己就冻死了。

这人确实是斥候,昨天独自划船来岛上,然后挑着货郎担,用针头线脑和胭脂水粉,找人换些鱼虾干,被人窥破行藏的,同样是他脚上的皮底布靴,只是他比较机警,身手又了得,当时十几个村民都没抓住他。

他逃进山里躲了一晚上后,刚好看到张易划着竹筏过来,才溜到岸边伏击张易,直接抢竹筏离开。

追过来的两人同样是看见张易的竹筏,以为是接应斥候的人,结果因为忌惮斥候,没有立刻现身,等斥候跳上竹筏,才跑出来观望。

从这里到泊船的码头,还要翻两个山头,两人商量一下,一人负责瞭望,一人回去找人围堵。

只是两人都想留下瞭望,让对方回去叫人,结果,他们还在扯皮时,张易忽然发难,一脚就把斥候踹进水里。

他们也愣住了,压根就没想到,来接应的人会和上船的人翻脸。

张易抓住机会就发作自救,既帮他们一个大忙,也算是表明立场。

等张易上岸时,两人不管他,是因为他肯定不是斥候一伙的。

这个斥候武艺很高,昨天十几人都没办法,他们两人更没能力擒下,最佳做法就是把竹筏弄上岸后,再抬得远远的,没有竹筏,这人一时半会也逃不走。

而且两人是往断崖那里跑,如果斥候追上来,就把竹筏丢下去,想要扛竹筏出竹林,要绕一圈,其他搜山的人早就到了。

两人只顾弄走竹筏,才没空管张易。

张易已经到达目的地,也不介意他们抬走竹筏,却没有跟他们一起离开,就这么坐在岸边的石头上,看着斥候越游越慢,到最后只能扶着竹篙哆嗦。

冬泳不是谁都能玩的,尤其还穿着棉衣,短短几十米游下来,已经耗尽了他的体能,明明已经离岸不远,水深最多淹到脖子,可他想上岸,还得哆嗦一阵。

张易当然不会去救,自己坐着没动,却对着还在抬竹筏往山上爬的两人喊了一句:“他已经快冻僵了。”

两人听到张易喊话,将信将疑,放下竹筏后,也不过来,就在高处往下看。

对两人来说,只要斥候没跑掉就行,会不会冻死,他们根本不在乎。

好在搜山的不仅这两人,看到张易竹筏过来的还有其他人,不一会功夫,湖边就陆续到了十来个汉子,很快就把那人弄上来,扒掉厚棉衣后,直接绑起来抬走了,根本不顾这人已经冻得奄奄一息。

他们只顾抓人,根本没管张易这个小孩,先来的两人也没有再抬竹筏,拉着张易跟着大伙一起往回走。

不用想就知道,这两人显然想吞下竹筏子。

没走多远,来了个头领一样的中年人,问了些情况后,才来到张易面前。

“你从哪里来?到我们岛上干什么?”

“我从海上来,师傅姓张,是游方道人,他说祖上是震泽马迹岛人,去世前让我替他叶落归根。”

来历这一关肯定要过,张易早就编好了说辞,自己口音有点怪异,一身本事总归要露出来的,因此编造个厉害的师傅才行,随云老道的打坐台把自己弄来这里,就让他背这个锅。

“你师傅去世了?他叫什么?你是谁家的?”

听他一连串的问话,张易没有按照他的节奏回答,只是把自己编好的故事往外讲:“我师傅道号随云子,云游会稽时,从越人手里救了一个老者,不过老者伤势过重,把藏在怀中的我托付给师傅后,就咽气了,是师傅把我养大的,前一阵师傅坐化归墟,让我回他家乡来娶妻生子,好过一个人在海岛上终老。”

“你一直和师傅在海岛上?海岛在哪里?”

“是的,只有我们两个,海岛在会稽的外海里,我自己划小船先到会稽郡,然后一路打听着找过来,几天前在吴郡做了竹筏,昨晚划过来的。”

“能耐不小啊,早些年,岛上出去不少人,既然你师傅是岛上的后代,你也算岛上的人了,对了,你姓什么?”

“师傅不知道我来历,让我跟他姓张,替我取名易,还提前赐了表字天和。”

“张易,表字天和,这么小就赐表字,你读过书,是吧?”

“从记事起,就跟着师傅读书练武,快十年了。”

“你多大啊?”

“师傅是十年前救我的,当时我不满周岁,现在应该是十一岁。我两岁就跟着他读书。”

“读了快十年了,还真是读书人啊,我会请庄主替你弄个合适出身的。”

翻山到了一处山谷,外面有郁郁葱葱大树遮挡,很难看清里面隐藏着一个很大的庄园。

而且这个岛上的建筑,要比吴郡城里房子还高大整齐,尤其中间的大房子都是青砖青瓦搭建的,进出的人穿着也比吴郡城里的人要齐整,根本不是张易原先猜测的野人。

被人领进一间大厅里,张易在几个老者面前,又把刚才的说辞,重新解释了一遍,内容比刚才的三言两语要丰富得多,总之,张易编造得处处合理,却又让人无从查起。

张易没有说自己是岛上的子弟,而是推到师傅祖上是这里的人,百多年前离开岛上的人,现在应该没人能记得,再说自己现在样子才十来岁,也不可能是敌人派来的卧底。

岛上庄主长老没问出什么疑点后,就让人带着张易去吃点东西。

当晚,等他们审讯完斥候,确认和张易没有关系后,又把张易带进大厅里,让张易给一个老者磕头,作为这老者的孙子,入了张氏的族谱。

为了验证读书这件事,他们稍微考验了一下,就是让张易把这一门宗谱上的祖宗名讳都读了一遍。

好在张易是学历史的,对小篆书写的名号并不陌生,顺利通过考核。

这年头,能读书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没有哪家会把读过书的孩子送给外人。

张易看着就聪明伶俐,还是岛上后人的徒弟,他们当然要收留下来。

老者叫张肃,字谨予,只有一个孙女,张易磕头后,就是他的嫡孙,以后替他这一门开枝散叶。

他是读书人,在岛上学堂里做教授,年轻一代都是他启蒙读书的,临老收了个孙子,还是跟着异人读过书的,当然非常开心。

热闹的过场走完后,他就急着带张易回家,先告慰了已经亡去的老妻,又让张易给一个牌位磕头,这个叫张铮的人,是他的儿子,十多年前出门游历,随后客死他乡。

为了当这人的儿子,张易的岁数也被定为十三岁,因为张铮十三年前出门游历,张易算是他离家后生的,从小一直跟着爷爷在家闭门读书。

张易的落户计划超乎想象地完美实现,而且结果比原计划要好得多。

因为张家根本不是荒野土人,而是占据岛屿的耕读世家,有完整的家族传承。

“震泽地区水域太大,从吴国灭亡后,就没有正经交过税收,无论楚国,秦国还是现在的汉国,都没有真正控制这里,当地人一直到三十年前才停止互相攻伐,现在震泽水面掌握在九宗二十八姓手里,九宗是靠近会稽郡山里的九个部落宗族,二十八姓是中原迁过来的二十八个家族,都分布在震泽的湖中。”

张易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老爷子并不意外,从小生活在海岛上的孩子,不知道世道才是正常的,因此他得空就给张易介绍。

“你师傅是张家出身的游方道士,你一说就对上了,因为张家从留候开始,就出了很多道士。”

“留候?博浪沙刺秦的张良?”

“是啊,老祖封为留候后就出家入道了,功勋之家最重要的就是避祸,相比于寒冷且战乱不断的中原,温暖闭塞的南方才是避乱的好地方,张家历代都有游方道人,他们游历山川大泽时,发现有适合家族隐居的地方,就会回家带人去开拓,你师傅让你回这里,不仅让你归宗,还把海岛位置传递给家族,这也是他的使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