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试练东汉 > 37、驰援雁门

试练东汉 37、驰援雁门

作者:灵山尊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53:31 来源:笔趣阁

北部尉六亲不认,只要犯了规定的条文,谁都敢打敢抓,时间一长,让士族和宦官两个集团都感到棘手,他们不能纵容这种控制之外的力量出现,只是张易靠山是皇帝,不仅名声在外,还没有把柄给他们拿住,没有办法弹劾。

他们就开始吹捧张易有名将风采,然后趁大量鲜卑胡骑入寇,臧昊率部支援雁门郡时,举荐张易为骑都尉,随军征讨鲜卑。

臧昊大军出征,没有这么快,张易听到动向,没有要走的意思。他北部尉才当四个多月,张竑还没去上任,张易怎么会这么快就离开。

虽然这一切都是张易谋划的结果,但什么时候走,还得自己决定才行。

有张让帮忙拖着,皇帝的诏书也迟迟没拟定,其他人着急也没有办法。

张纮迁任会稽郡守,是张易来洛京后,唯一要求士族帮忙办理的,为了让张易安心离开,士族集团特意提前让会稽郡守回京述职,给张竑腾出空位子,并举荐张竑为会稽郡守。

通过这么长时间接触,都知道张易不好相与,既然要把张易弄出洛京,宦官集团当然也不愿在卫尉丞这个重要岗位上,还留着张易的人。

两个集团在张易问题上,再次取得合作,很快张纮就离京赴任,张竑刚走,张易也接到诏书,从北军带两千骑兵,驰援雁门郡。

北部尉两百五十衙兵,都是募兵,张易和关张典韦各选了二十人做部曲,其余的人明面上都直接散掉,其实剑士老兵都去了南区祖茂那里,加强老兄弟的力量。这帮人军纪不好,也就跟着祖茂混社会,才能发挥所长,他们也乐意去做这些工作。

接手北部尉的是曹操,因为曹腾没有封侯,他发展轨迹慢了许多,在这个时空里,他完全属于宦官集团的人,张易离京后,宦官集团把他派过来摘桃子。

曹操也从羽林卫过来,同样没法把羽林郎带来的,因为那是皇帝护卫。他到了北部尉也得自己募兵,北部尉里原来四十几人里,手艺精湛的都被张易带走,让他们把还没完工的建筑工程收尾,以后就在王管事手下干。

王管事夫妻被雇佣后,基本没什么事情,张易就让他成立建筑队,带着这些人去干活。张易需要的是他们的手艺,因此让王管事把工钱给足,这些衙兵没有什么不愿意的。

张易留下二十几个消防熟手,都被曹操接手,然后他就从家乡,把曹洪曹仁和夏侯兄弟招来,四兄弟又各自带着玩伴过来,终于把北部尉的缺额填满了。

曹操有了班底后,对张易原先的工作进行细化,安排人日夜值班,应对不同的治安状况,就连木棍都改成五色棍,用来处罚不同罪责。

张易听说他这些动作后,知道他看起来严谨,其实不过是为了增加弹性,能有选择进行执法,但是有宦官帮忙吹捧,这种细化要比一刀切要好多了。

北军给张易准备的两千人,都是各部筛汰下来的,要么年纪大了点,要么就是不服管教的刺头兵,好在北军是大汉的精锐,能在骑兵中立足的都是老行伍。

臧昊驰援雁门郡,所辖三万人主要是步兵,已经开拔八天,张易是骑都尉,全是骑兵,带人追赶三天,就追上臧昊大军。

距离臧昊大军十五里时,张易驻扎下来对军队进行整编,关张典韦加上张文张睿在北部尉时,都是队率,出战所辖士伍翻倍,出征前又各加一等,成了军候,都可以带两百骑兵,张易又选了部曲两百人,最终给原来的军司马留下八百余人人,让他们跟着臧昊大军,负责给自己押送军资,并保持张易和臧昊的联络。

在这没有通讯的年代,步兵还能通过鼓锣加上旗帜指挥,骑兵运动范围大,传达命令只能靠吼,在和其他将领不熟悉情况下,张易只原带这一千二百人去救援。

整编之后,不管服不服,告别臧昊后,直接带着急行军。越是长途奔袭,越能看出问题,张易没有时间训练他们,只能在行军时发现问题,随后边行军边弥补改进。

从洛京到雁门郡有两千里路,张易是骑兵部队,不是六百里加急传送,每天到了规定的最低行程后,都会停下来修整,又过了十天才进入雁门郡境内。

雁门郡的城墙早就被凿得千疮百孔,鲜卑人来去自如,自从北方草原南迁,抢了关外地盘后,面对已经开荒过的田地,他们还得找到会种地的汉人才行。

因此今年入关,他们不再是普通打谷草,而是结集大军对雁门关示威后,就绕过关城,从小路进入关内,分散劫掠雁门郡村庄,只留小部队在关城外逡巡。

为了抓捕足够多汉人,跑得远的已经快到上郡地界。张易进入雁门郡时,据逃难的民众说,就在他们后面三天行程,就有数百胡骑在劫掠。

他们三天行程也就两百里不到,骑兵一天就能赶到,张易完全可以围杀那些鲜卑人,却没有理会,而是把这些逃难人组织起来,先给口粮给他们报餐一顿,然后逐个询问他们来自哪里,从什么时候开始逃难的,在哪里见到鲜卑骑兵,有多少人一伙,马匹多少,武器是什么,总之,凡是能想到的问题,都拿出来向他们打听。

花了一天时间,张易在雁门郡简易地图上,标出鲜卑人多处入关地点,还有他们抢劫的移动路线,并估算出他们大概有三万人马。

三万人看起来不少,可要分成了小股部队撒在雁门郡,就不起眼了,张易想要碰上很难,更别说去围杀。

张易把收集到的信息,写成密信,派人送给后续部队,让他们转呈臧昊。

张易说自己带兵去雁门关缺口外,截杀鲜卑胡骑后路,还会示警引鲜卑人回归,建议臧昊大军不要管抢劫的散骑,直奔雁门关修整大军,时刻准备沿着城墙推进。

因为是密信,张易说得含糊,臧昊却一听就明白张易的打算。

对于还没抢劫的鲜卑人,都是下山虎,张易自己不准备去碰,也不建议臧昊去碰。

张易准备在关外伏击满载而归的鲜卑人,让臧昊等着接应他。

那些人入关早,抢劫的地方近,撤退当然也早,除了带着财物,还押着大批汉民,不仅走不快,有了财物在身,战心也消退不少,见到汉军骑兵后,最想做的是带着战利品,和自己的部落老弱汇合,而不是死磕。

那些被抓的百姓,很可能被他们抛弃,张易没法安排那些人,还得臧昊出兵接应。

兵家思维和儒家完全不同,张易目的是不让鲜卑人快速发展,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让鲜卑人带走汉人,只要能达到目的,他可以先坐视鲜卑人抢劫,然后才来拦截。

从儒家的保境安民角度来看,张易次序错了,说难听点就是草菅人命,传到朝廷里,必然会受到太学生责难。

臧昊权衡再三,还是按照张易的建议来做,这种仗不仅好打,能救回的人也多,从长远来说,这是抑制鲜卑发展的最好办法。

再说,张易已经带兵走了,就算他要制止,也来不及了。

定下行军线路后,张易就不再耽搁,率领一千两百名骑兵做最后一次长途演练,一天一夜就穿过雁门郡。

鲜卑入寇雁门关已经多年,除了驻扎军队的雁门关城,他们无法打破,远处的城墙早就被他们弄得千疮百孔,张易就是从破碎的城墙中出关的,沿途也仅仅遇到三四股刚入关的鲜卑骑兵,杀掉这些百把人,掩埋好尸体,带走马匹后,张易的骑兵就消无声息到了鲜卑人的后方。

出关时,遇到的都是小股鲜卑人,既然到了关外,也不能坐等,张易就带着骑兵往草原深处行进,看看能不能找到鲜卑人留下的老弱营地。这些小部落来中原抢劫,都会把老弱带上,否则他们来中原抢劫,家里很可能被其他部落连人带羊全部抢走。

结果在关外三十里的丘陵地带,张易登上高处,用望远镜寻找鲜卑骑兵时,居然发现有人在放羊,等他带人潜行到高处,用望远镜往那边看时,才发现那里有个簸箕型山坳,里面至少有三万只羊,还有一千多的老弱牧民在照顾着羊群。

张易注意到这些牧民不仅人分成几处,连羊都用栅栏分隔开,知道他们是鲜卑几个小部落的老弱妇孺,暂时集结在一起,一边放羊,一边等骑兵带战利品回归。

张易转移了几个地方,用望远镜看好几个堵截点,然后就派兵摸过去准备伏击。

当他布置好后,带人冲过去时,负责禁戒的牧民,立刻冲过来拦截,没等他们冲到张易面前,就被埋伏的士兵跳出来截杀。

没办法,鲜卑人都是弓箭手,张易带来的只有枪骑兵,要想对付这些牧民只能用伏杀的办法。

大汉北军中只有一支弓骑兵,还是由胡人组建的,这么多年子承父业传下来,也没什么战斗力了。

张易当然不会带着胡人,他来这里的目的是解救被鲜卑人掳掠的人口,杀光这些禁戒的老牧人后,山坳里就只剩下老弱妇孺,都麻木地看着从天而降的骑兵。

滥杀老弱妇孺的事情,张易干不出来,也不会让士兵干,这种失却人性的行为很容易让士兵变成野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