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试练东汉 > 25、收服典韦

试练东汉 25、收服典韦

作者:灵山尊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53:31 来源:笔趣阁

张易现在只让糜竺陪着吃顿饭,吃完饭答应收下他这个学生,以后就随时可以把他招到身边辅佐,这就是张易当初祭出《弟子规》的目的,凡是读过这本书的,见到张易都得客气才行,如果用这本书启蒙的,也算张易半个弟子,十五年之后,张易就能见士子高一等。

第二天,糜竺陪着张易游历了彭城,对一些历史典故,张易从后世书上看到的,当然不如糜竺了解清楚,因此玩得很尽兴。

等第三天,张易准备出发时,糜竺已经等在院子里,见到张易后,就执弟子礼,亲自把张易的马匹牵过来。

张易看到他身后的八名大汉,都是整装待发的样子,就对他说:“我是游历,你要跟着,就不要带人。”说完,上马就走。

跟着张易游历,就不再是大少爷,糜竺瞬间就理解张易的意思,立刻从手下身上拿过包裹背好,然后就骑上自己的马跟上去。汉代,家财万贯不如一经传家,糜竺一介商人子弟,能得张易收他,当然要紧紧跟随。

一行五骑,密探在前面远远的探路,遇到歇脚打尖的,就会提前安排好,张易带着三个学生在后面跟着,其实也不需要做什么。

张易带在身边的张文张睿,今年都是十五岁,是马迹岛张家庄主的双胞胎嫡孙,张易入留地张氏宗谱后,他俩就被庄主送到海岛,跟着张易学习,相比当初的六个庶出子弟,这两人要聪慧得多,张易就挑他们做了贴身书童,练武读书都是倾囊相授,连游历都带在身边。

糜竺今年十六,和兄弟俩熟络后,三人就以兄弟相称,对张易都喊老师。糜竺虽然生在豪商家庭,却从小练习骑射,马术比张文,张睿都好,行进间,就教两人骑马技巧,还把挂在腰上的弓箭拿出来,演示骑射给兄弟俩看。

多了糜竺,路上确实热闹不少,也就不觉得枯燥,很快就到了陈留国境内,结果还没到典韦家乡己吾村,就碰上典韦了,他现在是陈留乡下游侠的老大,正带着一群年轻人耀武扬威往城里走,张易派来的密探就混在这些游侠中。

张易等人骑马过去时,其他人见到张易穿着丝绸,骑着高头大马,都让开大路,只有一个魁梧少年,还走在道中,听到马蹄声已经到他身后,才站住转身,双手拄着两把短戟,冷冷注视着张易。

张易停下马,就在马上俯身对他说:“吾是留地张氏张易,听说陈留典韦,从小就膂力过人,有万夫不当之勇,两年后,吾欲入京为羽林,宝马已经配好,还缺一个牵马之人,汝可愿充之?”

“爷爷我顶天立地的汉子,只想打服天下豪杰,岂会去给你这纨绔牵马?”

“三年后,我欲带兵征讨鲜卑,还缺敢上战场的马夫,汝可愿充之?”

“就你弱不禁风的样子,还敢带兵去打鲜卑?”

张易来这时空已经四年多,已经恢复以往身高身形,虽然不像典韦这么魁梧,力气却比后世时大了几倍,更奇怪的是体重也比前世要重得多,前世身高1米78,体重却只有75KG,到了这个时空,先被浓缩成小孩,长回身形后,体重已经超过两百斤,只是看起来依然文弱。

“弱不禁风?你窝在乡下称王称霸,居然敢小视天下英雄,我一只手就可以打败你。”张易说完,就跳下马,随后就对他招招手。

典韦看看张易空手等着他,明显没把他放在眼中,怒道:“你一只手打败我?你的兵器拿出来,看我不砸烂你的狗头。”说完,把两支手戟举起来。

张易手腕一转,露出一把短柄匕首,笑着说:“就让你看看我的兵器吧,免得说我欺负你,这可是很少示人的。”

张易如果还是空手,典韦就准备放下手戟,空手来战,结果张易真亮出兵器,就是要用这小刀对付他的手戟,这让他更加愤怒。

张易开始招募他,虽然只是马夫,却是送他晋升途径,原因就是张易是穿丝绸的,是能进羽林,能带兵的将。典韦是平民,投效张易,确实只能从小兵做起,战场上马夫就是贴身的护卫充当的,地位要比普通士兵要高得多,他不愿当,却并不觉得受了侮辱。

张易现在用一把小刀要和他单挑,他才觉得受了轻视。

典韦今年才十六岁,最是受不得激的年纪,加上他练成双戟后,打遍陈留游侠,从无敌手,自然就变得骄横。被张易激怒后,也不再顾忌,直接挺着手戟就冲上来,照着张易脑袋就砸下来。

张易身子一转,就闪过手戟,伸手用刀背在他脖子上一划,然后就闪到边上,躲过另一把手戟的斜刺。

典韦见连着两招落空,还准备冲上来,张易就往后退,嘴里却笑话他:“如果我刚才不用刀背,你喉咙已经被割开,我说用一只手,就用一只手,你输了还想不认吗?”

典韦也愣住了,他刚才脖子上确实有东西划过,只是不疼不痒的,才没有在意,听张易说破,才知道是小刀的刀背,他当然知道如果用刀锋,会是什么结果。

大庭广众之下,一贯自恃勇武的他,居然会被人一刀就杀掉,让他明白,自己确实是小看天下英雄了。

张易见典韦踌躇不动,就转身上马,然后对他说:“我欲去北方扫平边患,还缺爪牙之士跟随,汝欲随乎?”

张易第三次问他,典韦已经清醒过来,自己练得一身武艺,难道就留在这小地方,陪一帮游侠打闹厮混吗?不,当然要去战场上建功立业。

想通之后,就把双戟往后面背袋里一插,上前拉住张易马匹的缰绳,转头问张易:“主公,往哪里走?”

以前,面对各种称呼,张易都会校正,让他们喊自己老师,这一次,却没有。点点头对典韦说:“先去你家里吧。你随吾离开,总要去乡里报备的,你跟我走的是阳关道,这次就是你衣锦还乡,以后有乡党要投靠你,也得知道你在哪?”

张易点了一下,混在游侠中的那个密探,立刻会意,在边上叫到:“能不能一起带我们走,我们也想跟你去扫平边疆。”

其他游侠一听,也叫嚷着要跟着去。

张易点点头,对他们说:“你们今晚先回家告别,明天一早到典韦家集中,统一办理验照。”

典韦当然也需要贴心部曲,这些全部是年轻人,能跟着典韦混的,都是陈留这里游侠的佼佼者,只要训练两年,就是精兵。

典韦这帮人都不读书,也没听说过张易大名,等他们到县里办理验照时,见到那些吏员在张易面前,都非常谦卑,才知道遇上的真是大人物。

等张易要离开时,随手指着那个密探说:“吾等还要游历,就不带你们了,就你领头吧,想去的人,都带着他们去会稽,有人接待你们,好好训练,以后还会跟着典韦。”

张易下一站是颍川,就在陈留不远处,不让这些游侠跟着,是因为要拜访大儒荀爽。

大儒和这些游侠是两个世界的人,张易自己没有阶级观念,却不能让别人也接受。这可是当时的统治基础,张易好不容易弄出的名气,不想因为带着游侠,被大儒当成孟尝君一类人。

张易到颍川目的是找郭嘉,戏志才还有荀攸,郭嘉已经6岁,还没去颍川书院,后两人现在都在颍川书院里求学。

张易是来抢学生的,当然不能主动找上门,这个时候的私塾和后世的名校一样,门槛很高,一般人进不去,遇到聪慧的潜力股,他们也当宝贝抢的。

张易是兵家之后,家学是兵书,荀家是儒家,治学《论语》和《春秋》,能不能抢走戏志才,要看张易怎么忽悠,荀攸是荀家子弟,能不能带走他,要看荀爽的态度。郭嘉倒是不难,肯定已经用《弟子规》启蒙,自己只需要露面截胡就行。

张易很快就要出仕,荀攸和戏志才都和张易同年,刚好能带在身边,互相学习,一同进步。至于荀家的王佐之才荀彧,现在十三岁,当然继承家学重要,张易根本不敢想。

张易到了颍川,找人打听出父城路径后,就直奔父城而去。

张良祖上累世相韩,祖籍就在颍川父城,秦灭韩后,张良一直致力于复韩大业,在留地遇到刘邦后,才开始辅佐刘邦,功成名就后,要求封地在留地,虽然子孙后来失去爵位,但留地张氏却一直传了下来。

张易现在名声在外,到了颍川,当然要先回张良祖籍,凭吊先人,这是应有之义,否则就是不孝。

父城张氏底蕴深厚,虽然秦朝时受张良牵连,被流放很多人,汉朝四百年下来,父城依然大半人家姓张,听说留地张易来祖籍,父城人都争相围观。

《弟子规》被皇帝定为启蒙教材,却不让别人仿制,虽然有印刷的技术,但需求量太大,并不是随便就能弄到的,一书难求一点都不夸张,现在张易可是最火的时候。

带着礼物拜访当地族老,派人准备祭品,热热闹闹祭拜完祖先后,张易收到的拜帖,不下一百张,都是颍川有名望的人发出的。

张易整理拜帖,然后拈出一份,对族老派来服侍的管事说:“时间虽然紧,慈明先生相招,却不敢不去,替我备份厚礼,送往颍川书院,说我随后就当拜会。”

然后张易就把一包珍珠递给管事,这是张易教人养殖的,出门时带了不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