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试练东汉 > 36、六月流放

试练东汉 36、六月流放

作者:灵山尊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53:31 来源:笔趣阁

平东军主力还留在南海,但各营都有部队留守在南安,以前各营为了军功,为了小家族地盘,为了利益分配经常吵闹,并不是铁板一块,上次搜查刺客时就互相推诿,现在各营都有将领的书信被截获,再说刺杀和自己无关,根本没法出口。

“骠骑说我们问题太大,让我们自己查,呵呵,各位当时都委屈得很啊,一个个牢骚满腹,说自己是后娘养的,才会无端遭受怀疑,现在你们再说说,这种不忠不义的事情,都被人干出来了,让我怎么相信你们,让骠骑将军怎么相信我们?觉得无辜的就给我认真查,不查清楚,我怎么知道要流放谁呢?”

因为各营主官确实没有参与刺杀,也没有参与后方的暴动,虽然家族里有书信来,一个个却不想造反,因此这次搜查要严密主动得多,把整个南安城深挖了一遍。

南安城不仅有重兵,还出产大米和糖,本身就财源滚滚,本来就是其他势力需要拉拢的对象,因此在南安城的密探也最多,查抄发现,码头一大半商户是密谍的基地,把商户的地下密室清理一空后,这些密谍来源也清楚了,囊括大汉各方势力。

张鹄放过吴候府和骠骑将军府的密谍,把其他势力的密谍严加审讯后,获得的信息吓得他冷汗直冒,包括他张鹄在内,平东军上至张锴,下至所有军候,或多或少为敌方势力提供过直接或者间接的帮助,可以说谁也脱不了干系。

张易在码头上说的三点,没有一点是捕风捉影,确实就是平东军症结所在,如果这些审讯材料交给骠骑将军府来处理,整个平东军就完了。

张鹄也是带兵多年的战将,惊恐之余定下心来细分一下,发现平东军中高层军官是经济问题,底层军官才是密谍渗透的重点,而地方上,颍川张氏的问题,要比留地张氏严重得多,嚣张跋扈冲击港口的家庭大多来自颍川。

张鹄有了这个发现后,才放松了一口气,笑着对帮着整理材料的护卫说:“还好,骠骑明见千里,一切都在他掌握之中,呵呵,有了这次材料,平东军裁军也就简单了,流放张氏家庭也就简单了。”

平东军自成体系,军情往来都是快马和军鸽传输,张易船队还在海上飘着,平东军上下就开始大力整顿,同时,平东军控制的沿途港口开始征集过往船只,往夷洲岛流放张氏家族,张易给一年时间,那就要赶紧办,趁平东军还没动,先把这些涉及到的家族搬迁过去,省得留下再闹出乱子,让别人来插手。

卷进刺杀张易的案件,平东军动作要粗暴得多,只要在这次事情中挂上号的,全家流放,不流一丝情面,不抓自己已经是幸事,因此也没有人敢为其他人求情。

从章安港往南,所有张氏豪强都被一扫而空,在强盛的兵锋之下,豪强势力没有任何还手之力,最关键是,这是张氏宗族在处理家事,吴郡、会稽和金陵的官方势力都处于观望状态,骠骑将军府的兵马,除了提供船只和人力,并没有直接参与其中。

张易是吴候,是骠骑将军,还是张氏族人,既然在平东军领地内遇刺,当然要平东军给出交待,如果平东军不能给出满意的交待,他们才会插手其中。

章安港,送走流放的人后,张鹄代表平东军,对周瑜交接港口,非常有仪式感。

“本将平东军折冲校尉,奉命把港**割给骠骑将军府。”

“本将周瑜,州牧府秘书郎,新任骠骑将军府港口从事,奉命接管港口。”

……

“从即日起,平东军将会把南安港以外的所有港口,逐个移交到骠骑将军府。”

根据平东军内部决议,保留一万少壮精锐,跟着张锴驻留南安港,其余两万多将士逐步移驻夷洲,在张鹄统领下,陪着流放夷洲的十二万人开发夷洲岛。

在结伴交接港口的途中,张鹄笑着对周瑜说:“他们口口声声说,会稽是平东军打下来的,就该由他们占据,真是笑话,他们把平东军当成张氏家丁了。却忘了我们才代表平东军,忘了平东军拿着朝廷的俸禄和爵位,是朝廷的兵马,忘了平东军是骠骑将军组建的,是骠骑将军的军刀,忘了谁违抗骠骑将军的军令,我们就要对付谁。”

平东军是张氏族兵,尾大不掉已经是吴候府官员的共识,根本没有人愿意来碰平东军,周瑜初生牛犊不怕虎,恃才放旷,才毛遂自荐来碰平东军,心里一直觉得有一场硬仗要打。

想不到张易一声令下,平东军就自废武功,裁军过半,并亲自动手流放张氏族人,一番眼花缭乱的动作,快刀斩乱麻就解决了动乱危机,下面只要按部就班帮忙搬家即可。

这里面蕴含的执行力,估计连铁血营都做不到,熟读兵法的周瑜才知道,平东军才是张易手里最锋利的刀,就像他袖里的双匕一样,轻易是不会用的。

可是,张氏族人带着钱财粮草流放对岸的大岛屿,还有几万士兵陪同,这真是流放吗?

再想想张氏族人在会稽的跋扈,张易收回他们开好的田地,收回他们的庄园,送他们去开拓荒岛,应该算是流放吧。

张易到南海郡时,张锴已经布置好一切,就等着张易来交接。

把黄忠丢到南海郡珠江口的天然良港,张易和张锴在军营中,关起门密谈。

仔细看了张易亲手绘制的地球仪,张锴感叹道:“天和天纵奇才啊。海外真有这么多陆地?”

“能绘上的都是比较大的岛屿,小的岛屿数以万计,留地张氏是兵法传家,家族子弟都是战将之才,天下太平,只能躲在家里躬耕南亩,遇到乱世,也不过是当别人手里的刀,留候先祖大才,最终靠入山修道才能免祸。这种有志难舒的憋屈生活,我张易不愿意,也不愿我的子孙重蹈覆辙。”

“凭天和大才,加我等兄弟辅助,取刘家天下代之,亦不难吧。”

“哈哈,代之当然不难,可是然后呢?刘氏皇室取天下四百年,到底封了多少王侯贵胄,现在他们在哪里?青州的汉室宗亲,如果不是我庇护他们,能有宝马香车的奢侈生活吗?他们的美丽田庄又能传几代?”

“所以我们去海岛上发展?”

“张氏是帮黄帝制作弓箭获得的姓氏,现在我们能笼络到的是累世相韩的张氏,六百年下来,我收拢他们时,也不过才三万族人,聚在一起塞不满一个小县城,为什么会这么少?因为地域的局限,无休止的战争,层出不穷的天灾**,哪一次不死人?”

“到了海岛上,还是会有天灾**的。”

“那是因为我们不够强大,我把他们撒到会稽南方开荒,才十几年时间,张氏族人已经增长到六万多人,算上家丁仆人,家族已经超过三十万人丁,这次我把大半人送到夷洲岛,有你在南安港镇守,两边都不会有战争,也不会有饥饿,再有二十年,张氏族人至少超过二十万,辖内人丁超过一百万,他们自动就会挥刀前进,开拓新的岛屿,我们不要谁来分封,我们自己去开拓世袭的领地。”

“说得真好,也许我们张氏的宗族家训要改一改。”

“可以,关键要记在心里才行,流放夷洲的家族和将士,都恢复张姓,让他们在驻地修建宗祠,牢记宗室家谱,不管跑多远,让子孙后代不要忘了根在大汉。”

从张锴离开南海,史称‘六月流放’的事件正式开始,总耗时六个月,总共有十几万人被流放夷洲,因为只流放,不抄家,他们不仅带走大量粮食,还带去自有的工具,船只和武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