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末有套房 > 第八六六章凶名

我在明末有套房 第八六六章凶名

作者:tx程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51:31 来源:笔趣阁

“八千万盾?”

全旭心想着,一荷兰盾,也就是五分之二马剑银币,约十克银子,相当于两千多万两银子,这已经不是一笔小数目了。

陈应的眼睛笑成了月牙:“不是,陛下不妨猜猜看?”

“不会是八千万两银子吧?”

“没有那么多!”

陈应看着全旭有些急了,也不再打马虎眼了,直接了当的道:“是八千万弗罗尔!”

“我去……”

全旭顿时目瞪口呆。

果然,做任何生意都没有抢劫来得快,来得迅速。

八千万弗罗尔,相当于五百四十万两金子,由于全旭在不停的吃着黄金,导致了银价的贬值,现在的银价与金价的兑换比例从最初的一比八,变成了一比十二,五百四十万两金则相当于六千四百八十万两银子。

听到陈应从荷兰弄回了这么多钱,全旭心情瞬间就好了。

关键是这一笔钱并不是国家经营,而是全旭私人的,也就意味着全旭瞬间就增加了六千四百八十两银子银子。

哪怕是由于物价的上涨,现在打造一艘海鲨战舰的成本比几年前提高了将近一倍,这一笔巨款,可以让全旭再打造五百五十艘海鲨战舰,或者一千三百余艘飞鱼战舰,或者修建大约六七千公里的铁路。

就在全旭准备拉着陈应想到一起吃早餐的时候,沈明泽这个首相随后而来。

他的目的其实也是盯着这一笔钱。

全旭虽然是大明帝国的皇帝,理论上说整个大明都是全旭的私人财产,可是事实上并不是那么回事。这些年全旭投资兴建了旅顺造船厂、登州造船厂、金州火车制造厂、金州钢铁集团、辽东工业集团,又是建学校,又是修建公路、铁路、港口、码头、前前后后投资不下亿万钱两银子。

现在帝国政府想一纸公文就把管理权收走,简直想都不用想。

当然,如果大明政府愿意接手这些企业和铁路、公路的债务,全旭是愿意出手的。

这就是有兰德银行的好处,一直以来,全旭对外的所有投资都是通过全记银行进行的,也就是说,全旭的投资,都是以贷款的方式,从全记银行拨给各个公司,所以现在各个公司的实际债务都不低,特别是枪炮生产工厂,因为左手倒右手,全旭在定价的时候,基本上的原则就是生产成本,加上管理成本,加上运输成本。

除了少量税务之外,基本上这些企业的盈利状况都不是太好,铁路公司在亏损,火车厂制造厂欠下来的债务超过三千万两银子,如果政府愿意承担这个债务,那么全旭真无所谓,有了这三千万贷款,全旭还可以再建一个火车制造厂。

沈明泽看着全旭交了底,无言的苦笑道:“陛下,还真够深谋远虑的,十年前就想到了今天!”

其实沈明泽还真有些冤枉全旭了,全旭只是为了内部管理,锻炼他的管理团队,还真没有想那么远,全旭甚至没有想过要当皇帝,如果不是李信逼着他,他宁愿当一个权臣,直到崇祯不能容他了,他就跑到澳大利亚或者美洲建国,关起门当山大王。

其实这段时间以来,也陆续有大臣想要接管枪炮局下属的一系列工厂,这一些工厂不仅仅可以生产步枪、机枪、子弹还能生产迫击炮、大口径舰炮甚至是战舰,现在连蒸汽机轮船也在摸索中。

每次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只需要把债务问题抛出来,所有人就发现,全旭名下的企业不仅仅不是肥肉,还是一个个烫手山芋。

别看全旭名下的企业很多,几乎占了大明工业产值的将近三分之一,可事实上,全旭的利涧并不高。暴利的罐头厂、纺织厂、钢铁厂基本上都被全旭卖得七七八八,最盈利的,反而不是这些大型企业,而是一些奢侈品生产厂。

比如说香水、女人坊和皇家马车制造厂,一辆四轮马车,全旭可以赚三四千两银子,而且扩充了四次生产规模,每年就可以赚五六百万两银子。

“我们的老祖先很久以前就告诫我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全旭还是把功劳归结为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全旭现在搞的就是文化输出,除了奥斯曼帝国和卧莫尔帝国以外,其他国家都不用战争手段来解决,而是依靠文化方面的输出。

现在在欧洲,活跃着一群捐客和掮客,他们拿着大明帝国的好处,为大明帝国在欧洲到处搜笼像笛卡尔马林梅森这样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也会收笼落迫贵族,指引他们来到大明帝国留学。

通过在大明帝国期间的留学,培养他们亲善大明帝国的价值观。

白人的祖先留给后人的东西,最有价值的估计就是《圣经》,所以白人在进行殖民扩张的时候,都是一手利剑,一手《圣经》。东方的传统文化是开放包容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全旭对于大明的大学教育,也是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不少汉语典籍会被翻译成荷兰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以及英语,这样才有利于汉文化的传播。

当然了,翻译之后的文字,估计也不能准确表达上古先贤想要传达的思想,所以要想真正了解东方传统文化,还是要学汉语,看原版,这样才能准确理解。同样,各国的历史书籍,也会同样被拉到大明,进行翻译。

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已经开设子外语课,这个课程开设,与后世的英语课完全不同,那是强制性的,这只是作为专业,进行专业学习。

后世的英语普及教育,就是一个渣渣,根本就没有什么用处。

当然,开设外语教学的大学,只设立在本土,仅限大明原来的两京十三省,对于远东、瀚海省、天山省,包括安西省、西疆省都不包含在内。

在边境省份,执行的是统一教育。

虽然整体来说,大明本土目前汉人总人口约占百分之九十五,但是不打算改为这一现状,虽然历次的政务院会议,都会有人提出禁武的提意。

毕竟,因为大明武器泛滥,造成了日益严峻的社会治安问题,不过全旭的态度依旧非常强硬,他不打算禁武,不过对于百姓持有步枪或重机枪,是严格禁止的。

百姓允许持有的武器包括刀、枪、火铳、燧发枪、也包括迅雷铳、也包括散弹枪,左轮手枪,其实在近距离,散弹枪和手枪的威力比步枪更大,使用也更加方便,普通人也根本不需要步枪保护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所以未来大明帝国对于武器的控制还会进一步加强。

对于私人民营枪炮生产厂,全旭也只是监控,并不是限制,就像海商使用的射程在一百二十步,拥有二十六毫米口径,可以连续射击二十八发的迅雷铳,事实上已经有了机关枪的雏形。

大明别的不多,就是人才多。

虽然说在内燃机依旧没有取得突破,不过人力飞机试飞成功,可以飞行大约四百五十米,就是一个脚踏车,带动螺旋桨。

虽然在全旭看来,这种进步的意义有限,不过让全旭感觉可喜的是,大明百姓终于有人在意材料问题了,这种飞机采取丝绸加竹篾用鱼胶粘合而成,重量仅为六十二公斤。

大明的军人在大明本土,是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然而在大明之外,绝对是小儿止泣的凶名。

尼罗河三角洲,两万四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驻扎着大明陆军一个团,不到两千人,说白了都是套路。

大明各种报刊杂志每天都在炒作尼罗河三角洲内的人道主义危机,同时还在北非面对的严峻局面,归根结度还是为政治服务,要为大明塑造一个处处受人节制的弱小形象,进一步增强内部凝聚力,配合北非进行整合。

表面上看,大明在尼罗河三角洲没有多少驻军,事实上,迁徙到尼罗河三角洲的百姓,以李自成、张献忠以及洪承畴麾下的旧部,与他们的家属为主。

这些人大都是从尸山血海里摸爬滚打多年,活下来的都是精英,更何况,他们的装备比奥斯曼帝国的正规军还好,在边境跟大明制造摩擦和事端,根本就不用大明正规军出手,这些百姓,就能拿着武器,把他们打得鸡飞狗跳。

上个月曾经发生一起武装人员越境事件,大约一千余名奥斯曼骑兵,进攻尼罗河河畔的一座小镇,这个小镇居然只有五十五户新来的移民,共计八十九人。就是这八十九名百姓,全部都是劳改犯。

因为手上沾着血,犯下了罪孽,他们每个人至少拥有十年的劳改期,可是,在得知斩杀一名敌人,可以获得减刑五年的机会,然而,就没有然后了。

这个小村以有利的地形,拦马索加陷阱,土炮配合着火铳和弓弩,硬是把这上千名奥斯曼骑兵留下了三分之二。

人人获得了减刑,成为了普通良民百姓。在北非,大明百姓的凶名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