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末有套房 > 第八零五章中南都督

我在明末有套房 第八零五章中南都督

作者:tx程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51:31 来源:笔趣阁

雇佣大明皇家海军对付毛利人,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计划。

可关键是,荷兰人并不知道,大明皇家海军早已与毛利土著的接触,就连击败荷兰人登陆部队的武器,这也是从南下军团破旧的装备中淘汰出来的。

要不然,荷兰人登陆南岛的战斗,肯定会像历史上那样顺利。不要小看大明南下军团的装备,这些装备相对大明皇家陆军来说,肯定是远远落后了。

不过再怎么落后,那也是冷兵器时代的巅峰装备,就像弓箭,五十步内可以对人体目标造成贯穿式的伤口,这种三棱式的箭镞,还带着倒刺,对于医疗伤口带来极大的不便。

特别南下军团的铠甲,这些铠甲大都是以高锰钢、或高碳钢冲压而成的板甲,即是刀劈剑刺,都有着较强的防御能力。

全旭早就鄙视着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方式,太过简单粗暴,全氏大明海军护送着大明商队来到南岛的时候,就与南岛的毛利土著部落进行了简单的接触。

大明用免费的丝绸、可以写字的毛笔,墨水,可以绘画的宣纸,获得了巫师的好感,有巫师作为介绍人,介绍毛利部落的首领与大明展开贸易交流。

大明的任何商品都是高附加值的商品,而毛利人给够提供的只有水果和矿产,大明商人根本就不需要参与抢劫,也不需要屠杀,就能获得他们想要的市场和资源。

一把普通的小刀子,在大明本地,卖一钱银子就上天了,而且竟争力非常大,在南岛西海岸的码头上,无数毛利土著人背着一个个竹筐,竹筐里放着菠萝或着橘子,以及其他各类的水果。

一框水果一把小刀子,这样的交易方式,让毛利土著为之疯狂,他们生怕大明人会走,一个劲儿拉住大明的商人,把水果一个劲儿往船上搬。

有一些毛利土著并没有见过大明生产的高碳钢小刀,随手从火塘旁拖过一只小动物,一刀下去,轻松加愉快的将皮划开,切下一大块肉来。

土著人发出一阵惊呼,换到刀子的人飞快的抢过刀子,手舞足蹈的跑到一边刀逮到什么就割什么,嘴里呵呵笑着,越笑越响,惹来得大家极为羡慕。

也有不少毛利女人,换到漂亮的丝绸,与历史上的大明不一样,此时的大明出现了大量的成衣制造厂,在对外的贸易的丝绸,大都制造成了衣服,而且是汉服为主。

随着大明商人和商品的涌入,毛利人的五十余个大小部落,出现了大量明朝服饰,如果不是因为语言的问题,还以为他们到了中南半岛或者是吕宋。

大明的商人交流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当然,各个公司的业务员,都是雇佣了精通当地毛利语的翻译,这些业务员会采取诱惑的方式,推广汉语。

比如说,哪怕是说是只会说一个汉字,或者词语,大明商人会采取奖励的方式,送一些小礼物,比如说几颗糖果。

在这种潜移默化之下,大明不仅获得了南岛的市场,也获得了毛利人的好感,关键是,为了获得大明的商品,以及武器装备,毛利人主动在怀卡毛地区,给大明划出了两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以供大明人在此定居或经商。

这个地方被大明商人陈永年,命名为新青州城。青州城与大明的众多城池一样,以钢筋水泥建筑而成,上面布置好炮台,以及大量的箭塔和敌台。

虽然说,毛利人是世界上有名的食人族,凶狠好战,可是在大明面前,他们变成非常恭顺,非常友好。

海伦娜是不知道这些,她在天津港启程以后,一路沿着大陆架南下,在登州汇合了她向大明购买的五十五艘武装商船,这个时候,她的船队已经规模变成了七十多艘。

七十多艘大型海船,在海面上显得非常壮观,不过,海伦娜发现她的船队,其实并不是最大的,规模最大的船队,数量超过三四百艘。

这支船队从登州出发,在登州装满了钢筋和水泥,前进中南半岛,在中南半岛修建沿海的高速公路。

全旭对于中南半岛的规划,则是一个原材料的基础,不建设任何基础工业,甚至连城池也没有采取钢筋水泥结构。

在长达三四年的战斗中,很多安南人其实也逃进了深山,将来他们会反扑,针对这个问题,南下军团全旭还不准备解散,让他们镇的形式驻扎,充当建设兵团。

就在海伦娜前往欧洲的时候,全旭在北京城接见了平定南京之变的大功臣阎应元、陈明遇等人,同时包括侯恂和阮大钺、马士英、史可法等人。

史可法态度非常恶劣,虽然没有破口大骂全旭,却也拒不投降。

不过,全旭却没有接见他们这些人,历史只是历史,只是站在当事人的角度上,他们有他们的坚持。

就像马士英,在后世对他的评价也可以说是非常偏激,有人说他是忠臣,有人说他是奸臣,也有人骂他是废物。

可是,事实上,他与史可法一样,都是书生之见,节操虽然有,治国能力却没有。

全旭不差一碗饭,可以养着,让他们看看全氏大明,与朱氏大明的真正区别。

至于侯恂,却锦衣卫诏狱伺候,锦衣卫三次抄了侯恂在北京、南京,以及归德府老家,此时,没有经过兵灾,全旭却心里想着前往秦淮河河畔看看秦淮八艳。

“臣阎应元,拜见陛下!”

全旭虽然很是随和,也没有架子,可是在大臣们眼中,这个天子,越来越有威严了。

这其实都是心理作用,所谓的上位者气势,说出来玄之又玄,其实,不过是自信而已。老板见自己员工,不必揣测员工是什么心思,也不必想着他有什么忌讳,非常淡定和从容。

但是,员工见老板,那就有些忐忑不安了。

“此番平定南京之乱,皕亨之功,堪比戚罗!”

戚,就是现在的安东都督戚元弼,他已经成为了远东六省的都督。罗世明则从全旭的一个看家护院,一步一步成为第六旅的旅长,第六师的师长。

虽然这是按部就班的晋升,可是罗世明却表现了较强的能力,第六师是大明全家陆军的一个奇葩,最多的时候拥有十三个旅,兵力比两个师还要多。

通常而言,能够统领十万人军队的都是大将之材,而罗世明则在短短七八年的时间内,成长为一个大将之材,这说明他背后的努力肯定不少。

阎应元自然知道戚罗是代指戚元弼和罗世明,他有些谦虚的道:“托陛下洪福,臣此番侥幸平定乱军,皆乃将士用命,臣不敢贪功。”

“那是自然,不过若无皕亨运筹帷幄,当机立断,焉有这般大胜!”

全旭摇头笑道:“该是你的功劳,谁也抢不走,不必谦虚!”

说到这里,全旭拉着阎应元来到中南半岛的地图前,指着地图道:“朕欲成立中南都督府,负责中南半岛的安全防卫工作,皕亨有什么高见?”

“高见不敢挡,确实是有些想法!”

阎应元虽然不是全旭的嫡系,对于全旭的做法,他还是支持的,毕竟,全旭治下,百姓生活安逸,而且没有苛捐杂税的负担,特别是他的老家通州。

这次北上北京,他也回到了老家通州去看了看,通州的土地改革已经完成,百姓也即将准备春耕,每个百姓获得了新分发的土地,约平均八十亩。

虽然去年又是兵灾,又是雪灾,再加上地震的影响,他以为通州应该是哀鸿遍野,事实上,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在地震或兵灾中毁掉的房屋,已经重建,经过官府带领百姓们参与救灾,各家各户都获得了一定的收入。家家户户有余粮,人人脸上都带着希望,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治理地方,一般而言,则分为从俗而治或以法而治!”

全旭现在中南半岛采取的则是以法而治,这固然是会让当地人产生抗拒的心理,可问题是,整个中南半岛被南下军团的蛮族士兵斩杀殆尽,基本上执行的都是留土不留人的政策。

所以说,不存在顽固势力的抵抗。

大明治是新吞并的中南半岛,不存在土著百姓的抵抗力量,唯一的不安因素则是来自欧洲列强。

全旭的开放有限开放政策则不开放中南半岛,而是开发北方沿海城市。

拥有强大的武力是最有力的保障,阎应元决定学习全旭,在中南半岛采取严打,搜索漏网之鱼,强化教育。

在与阎应元沟通之后,全旭发现他的思路与自己非常相近,君臣相谈甚欢。

阎应元在北京城获得了全旭的晋封,爵位倒没有。只是晋封了他为皇家陆军中将,官居中南都督,同时晋封中将的还包括袁宗第,成都都督。罗世明中将,兰州都督。戚元弼陆军中将,安东都督,乔孟恩,陆军中将。

杨延栋海军上将,皇家海军部长。

刘全,陆军上将,皇家陆军部长。

朱兆宜,陆军上将,总参谋长。

傅宗龙,副总参谋长,陆军中将。

这一次晋升,基本上明确了大明皇家陆军与海军的军衔制度,只不过此时的大明实在太大,很多将领并没有参加晋升仪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