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末有套房 > 第七九四章欧洲探险队

我在明末有套房 第七九四章欧洲探险队

作者:tx程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51:31 来源:笔趣阁

“没有一寸是多余的?”

对于这句话,海伦娜其实是非常不理解,欧洲这些年一直在打仗,打得过就打,打不过,那不过,认输的话可以输一半。

可以说,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谈判的。

全旭望着海伦娜道:“大明的事情,你不用管,这事没有可以缓和的余地,也没有谈判的必要,三个月,这是最后的期限,如果葡萄牙人不撤出澳门,那就不用走了,朕会把他们全部留下来,扔到海里喂鱼!”

听到这话,海伦娜下意识的打了一个寒颤。

全旭说得出来的话,也绝对做得到。

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吕宋,那就是地狱里出来的魔鬼,撒旦,人命在全旭面前,简直就像蝼蚁般存在。

他的一句话,可以让无数人死亡。

他的一句话,也可以让无数人从地狱走到天堂。

比如说,练玄所部向全旭汇报,他们在哈密卫找到一支最后的哈密卫屯肯军,这支军队是在大明永乐二年,由哈密王长史周安率领,共计三千人,抵达哈密。然而在经过一百多年之后,大明的实力衰退,在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叶尔羌汗国占据了哈密,大明在哈密的统治正式结束。

生活在哈密的汉人受到巴拜汗的追杀,他们一进逃到了嘉峪关外,可是嘉峪关守将不敢放他们入关,无奈之内,他们只好逃进沙漠,躲进阿尔泰山中生活。

这批汉人共计五万余人,不过在陆续受到天灾,**,疾病,追杀,恶劣气候等影响因素,他们终于在隆庆四年(1570),抵抗三十五年之后,向当时的叶尔羌汗巴拜汗投降。

巴拜汗见汉人会种田,又能干,并没有将这些汉人杀光,而是就将这批汉人遗民移至哈密河下游当农奴种地。

当练玄率领大明军队时隔百年之后,重返哈密,当初三千明军出关,经过二百多年的繁育,却只留下到不足两千人。

而且这个部落汉胡混血,大部分人已经连汉语都说不清楚了,这些人几乎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躲在草堆里取暖。

练玄一气之下,将周围负责看押这个汉部的叶尔羌人杀光,并且上报全旭。

全旭在得知哈密卫这支汉军后裔的事迹后,下令嘉奖这些汉军后裔,并且指示练玄,将缴获了叶尔羌人的牛羊、马匹,分放给这些忠勇的明军后裔。

并且在他们自愿的情况下,可以返回关内生活,或者留在当地。

如果愿意留在哈密,他们每个人将获得五千亩耕地,两万亩草地的所有权,以及官府奖励的壮牛二十头,小牛十头,羊一百五十只,马匹二十匹,小马朐若干净。

事实上,他们从穷困潦倒,因为全旭的一句话,马上变成了身高十万的中产阶级。并且许诺他们加入练玄所率领的西征军队。

练玄也因而荣升少将,成为西征军团的军团长。

当然,这需要开春以后,西征军团将得到加强,隶属于皇家陆军第六师的第三十七旅,第一五三团,共计一万一千,在第六师副师长彭长河的率领下,启程前往哈密与练玄所部汇合。

一旦会师之后,西征军队将下辖两个陆军步兵旅,既第六师教导旅、第三十七旅,以及第十五师二八二团,第六师第一五三团,共计两旅两团,合计兵力总计两万四千人马。

在全旭看来,用两万四千人马,在优势火器的加持下,足以轻松解决西域问题。

澳门问题,其实远远不像后世那样复杂。

大明朝廷在澳门的问题上,一直是非常严格的,虽然说葡萄牙人是通过行贿的方式获得了留居权。

但在,在澳门葡萄牙人不能买卖土地,每年需缴付五百两白银予为地租、房屋修建须经过明政府批准,甚至摧毁葡萄牙人自行修建的城墙,限定只能居住在澳门南方。

不过,就是在占据着这个据点,葡萄牙人可以获得大量的廉价丝绸,以及葡萄牙人的香料、商品可以通过澳门,转售卖到广东,谋取暴利。

一个小小澳门,每年可以给葡萄牙人带着超过四十万两银子的收入。

全旭的态度非常坚决,想要做生意,可以,甚至说双手欢迎。

可以居住在大明,但是必须每五年向官府重新申请护照,葡萄牙可以租用大明位于旅顺、山海卫、天津、登州、华亭、台湾、吕宋、海南、中南半岛的各个码头仓库,只准租,不准买。

可以购买商品房居住,只要遵守大明的律法,就可以获得大明律法的保护。

让全旭非常舒服的是,大明此时不像后世,拥有崇洋媚外的思想,也没有这样的土壤。

就在全旭准备放心准备过春节,开始组织京城百姓在京城庆祝新年的到来时,位于东方印度洋的海面上,一支十二艘飞鱼战船和十五艘武装商船组成的欧洲探险队,正在冒着暴风雨艰难的航行着。

远在北京,已经雪花漫,万里冰封。可是在印度上,还是温度事宜,算不上太热,也算不上冷。

暴风雨,对于勇敢的水手来说,并不算是什么。

飞鱼战船,虽然小,可是拥有二十四个密水舱,良好的适航性,即使被巨浪盖住,甚至是砸沉到海水里,船只也没有任何问题。

艰难的航行过程中,是一种枯燥和乏味的旅程,好在大明的海军士兵,从来不缺乏娱乐项目,或是几个士兵在一起搬手腕。

或是吹牛谈天说地。

“听说咱们陛下准备把公主封到尼罗河三角洲!”

“这不是听说,这是事实,圣旨已经颁布了!”

“咱们现在去的地方就是尼罗河三角洲!”

“这么说,咱们将来会成为尼罗河公主的家臣?”

“你想什么屁吃呢!”

“怎么?还有说讲?”

“肯定啊!”

“这个尼罗河三角州,据有三千六百万亩!”

“这么大?”

“那也用说!”

“听说那里就像吕宋的土地一样,很热,可以一年两种,或者三种!”

“黄少校,这天下眼看着就要统一了,没仗打了,你将来准备做什么?”

“我?”黄少校淡淡的笑道:“我这些年可攒了不少钱!”

这倒不是吹牛。

全氏大明的军队福利待遇好,正常情况下是正常工资,吃喝都在部队,从洗漱用品,到衣袜鞋帽,全部都是部队配发,如果不抽烟喝酒,平时花不着钱。

军人还有优先采买土地的权力,比如说黄思明少校,他是第一代海军军官出身,分别在金州有一百五十亩地,在吕宋购买了四百五十亩,在海南红河平原还购买了八百亩。

他是一个聪明人,虽然说大明不让使用奴隶,而雇佣仆从的代价太高,他采取的是纳妾,金州的妻子,娘家是一个小商人。精明能干,操持家业不用他费心,他一口气纳了四个小妾,其中一个安置在吕宋,生了两个儿子。

三个在红河平原的南阳镇,育有一子两女。

别看他刚刚还不满三十岁,已经九个孩子的父亲,其中四个儿子,五个女儿。

黄思明笑道:“夏天太热,我就带着妻儿去金州避暑,冬天冷了,我就带着妻儿从吕宋或红河过冬天,想吃就吃,想喝就喝!”

普通士兵,自然不能像黄思明这样的少校军官,不过他们安置一两处田产,还是可以做到的。

随着全旭在工业化进程的努力,他持续让农产品的价格保持低廉的价格,百姓生活开支不大,种工的收入没有当工人多,当工人又没有做生意赚得多。

做生意的人,又没有去海外做生意赚得多,差异化在利益的刺激下,越来越多的人,慢慢会被打破固有的观念,比如说,所谓的人离乡贱。

终于,风平浪静。

当然,浪静是不存在的,大海上无风还掀起三尽浪呢,相对平静一些,水手和将士们,或是进行训练,或是开始查验船只,修补船只破损的部位。

军队是渴望战争的,因为战争期间,他们的收入会更多。这其实并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观念的灌输。

积攒家业,封妻荫子,每个男人,都有一个当富一代的思想,带给儿子安逸的生活环境,就算将来儿子不成器,败家了。

家业越多,那也可以败得更久一些。

全旭鼓励军人在边境买地,而且购买费用还低于市场价格,这是军人的特权,也可以说是福利。

尼罗河三角洲,共计两万六千万亩地,当然,除去河流、以及不适合耕作的土地,三千万亩肯定有。

政务院对外开始出售,军人的采购价格是五十两银子一倾地,这可不是公倾,可是一百亩,也就意味着五钱银子可以购买一亩地。

这些土地,在极短的时间内,被军人购买了足足一千万倾,政务院获得了五百万两银子,其中三分之一的土地公开售卖给百姓,不过,价格却上涨到了七十两银子每亩。

PS:因为没有写出来,部分内容覆盖了,重复了,过半个小时可刷新一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