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末有套房 > 第六八四章准备启动谈判

我在明末有套房 第六八四章准备启动谈判

作者:tx程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51:31 来源:笔趣阁

辽西的情况,并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可以说得清楚。

资本永远都是为了追求利润而不遗余力,在全家军总参谋接受了朱微媞的命令,执行提前制定的预案,进军辽西的时候,受到了辽东各界的热烈支持。

全辽东兵营运输公司,有一百多家,共计四万多辆马车参与了物资运输工作,有七百多家大小企业,开始浩浩荡荡的支援全家军进军辽西。

同时,各界捐款多达二千七百余万两银子,幸亏这个消息没有对外公布,要不然,崇祯皇帝肯定会气死。

他又是加税又是加饷,搞得天怒人怨,结果,一年勉强可以收到一千三百余万两银子的财政收入,仅仅一个辽东的捐款就高达两千七百余万两银子,这相当每个辽东人捐款一两八钱银子。

拿下辽西,已经不是全旭一个人的事情了,而是整个辽东的民意所向。

全旭看完这些积压的文牍,对于这段时间的明末发展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辽东体系,差点失控。

第一件事,辽东在各界人士特别是辽东政务院的提议下,全家军总参谋部事实上已经做出了最坏的打算,一旦全旭死亡,或者永远失踪。

全家军会遵全旭的庶长子,现年五岁的全景阳为主,担任辽东经略使,成为全家军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同时,全家军总参谋部负责管理军队,辽东政务院则负责政务管理,同时,向中原进军。

第二件事,则是辽东商人集团看上了辽西的人口和地盘资源,现在的辽西事实上以辽河为界,山海关以东,西起乌兰察布、锡林郭勒、赤峰,差不多相当于后世内蒙古东部、辽宁省的西北部,面积大约在十万平方公里左右。

以祖大寿为首的辽西将门,控制着辽西四十九个军镇和城池,百户所和军屯一百八十七个,总人口相当于一百八十五万人左右。

如果占据了整个辽西,那么全家军在战略布防方面,则可以抽调出大量的兵力,长城防线可以进出的出口就那么几个,也可以减少全家军的兵力压力,可以抽调出更多的兵力,无论是北上横扫漠北,而是西进,或者南下。

在战略层面,那就占据着绝对的主动。

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可问题是,弊端也不是没有。

全旭与崇祯之间肯定出现了裂痕,这个裂痕是无法弥补的,哪怕崇祯对全旭再如何信任,遇到东直门这事,简直就是逼宫。

更何况,既没有向朝廷请示,也没有打招呼,直接十数万军队杀向辽西,这都是造反,就差扯旗这最后一步了。

虽然说,全旭以前也曾主动攻打台湾,但是,台湾的情况有些不同,台湾天高皇帝远,另外就是并不是从大明手中夺过来的台湾,而是从荷兰人和西班牙人手中夺回来的。

攻打郑芝龙则是因为,借口他支持倭寇,无论这个理由成立不成立,其实并没有冤枉郑芝龙。

琼州府同样是天高皇帝远。

可辽西不同,这是朝廷花费几千万两银子打造的钢铁防线,结果,在短短一个多月之内,就完全崩溃了。

这可比明朝最惨的时候,还要严重,历史上哪怕到了李自成进了北京城,山海关还掌握在吴三桂手中,如果他不易帜,满清能不能入关还是另外一回事。

现在这种情况下,只怕是全旭,也不知道怎么收场了。

凭心而论,他现在并不想统一天下,而是希望那些士绅阶级,自己使劲作,作为一个政党,当这个政党完全失去民心的时候,他们再也没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全旭巴不得这些士绅可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与其说是全旭毁掉了他们,不如说是他们自己毁掉了自己。

就像后世的偶像明星,曾经几何,谁敢说他们一个不字,马上就会遭到他们粉丝的围攻,让人身败名裂,社会性死亡。

可是现在呢?

随着一柱桩一件年事情曝光出来,那些偶像明星已经没有市场了,也没有了捧臭脚的人了。

大明的士绅这个阶级,也是这样。

一个阶级的消亡,依靠外部打击,很难消灭他们,比如说儒家与墨家之争,儒家用了两千年的时间,一样没有消灭墨家。

在魏晋南北朝门阀政治时期,五胡乱华,十室九空,赤地千里,杀得人头滚滚,然而却没有灭掉门阀,也没有毁掉门阀的统治基础。

因为那个时候,门阀还是积极进取的,还有自己的职业操守和原则底线,从大门阀开始再到地方上的豪强,他们都是带着百姓,结堡自固,护一方平安。尽管他们也掌握着权利和财富,却没有受到百姓的反感的反击。

如果儒家现在还是秉承着修身齐家平天下的基础操守,全旭就算想依靠工商新兴资本主义取代他们,也不可能消灭他们。

在与沈明泽、杨延栋、茅元仪、陈应、罗世明、袁世卿等人辽东体系的官员和代表们召开了闭门会议。

在会议上,全旭再次重申。

科学技术非常重要,很多用政治解决不了的问题用技术就能轻松解决,比如说用磷肥就能用同样的田收获更多的粮食,养活更多的人口;比如说,蒸汽机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

随着辽东科技的进步,蒸汽机式压路机、蒸汽式挖掘机,蒸汽式盾构机开始相继出现,大大提高了辽东修建铁路的效率。

其次,农业非常重要,但一味在地里刨食是最没出息的,所以没必要一个劲的跟农民过不去,能不收的税就尽量别收;在农业方面,继续加入科技扶持,以及资金和技术支持。

最后,全旭望着众人笑道:“现在的西洋鬼子穷得只剩下钱了,与其在国内跟这帮蠢货斗得头破血流,不如打开大门,把生意做到欧洲去!!”

“做到欧洲去?”

沈明泽有些惊讶的道:“侯爷,咱们不加把劲,兵分六路,夺取……”

“要不然,咱们进军山东……”

全旭摇摇头:“同仁们,现在还不是时侯,拿下辽西以后,整个大明三分之一的天下就掌握在咱们手中,松辽平原出产的粮食、棉花、亚麻,台湾和吕宋的蔗粮、那漫长的海岸线,还有中南半岛那数量众多的狼兵,想要振兴大明,这些都缺一不可!”

董色带领南下军团,已经拿下中南半岛三分之一的地盘,但是董色并没有像各部首领想象的那样,独立建国。而是垂直接受辽东政务院领导,作为辽东体系的一个部分。现如今,红河议事府已经筹备成立。

红河议事府并没有效仿全家军在辽东、吕宋的模式,而是采取类似于云、贵的模式,设立府、县、镇、保、甲五级行政建制。

当然,这些所谓的代名、议员、镇长、都是各部的首领,而且也没有像后世一样,成立各自的自治区,而是混住的方式。

一个镇子里,黎、苗、侗、土、壮各族百姓都有,绝对不允许一个镇单独是一部或一族人,必须混居。

这样的策略开始会有不少麻烦和问题,只要时间一长,各部各族会逐渐磨合,渐渐和谐起来,反而不会形成自治区那种隐性分裂。

随着红河议事府开始在中南半岛扎根,当然,以南下军团的实力,拿下中南半岛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全旭想了想道:“接下来,发展的重心要放到辽西了!”

沈明泽也表示理解,辽东的发展已经步入高速轨道了,不必再刻意去做什么,只要确保政策的延续性,它便能保持这种高速发展的强劲势头。

虽然辽东与辽西只有一河之隔,那简直就是漂亮国与墨西哥的差距,非常明显,可同样,论地理环境和,辽西渤海沿岸为狭长的海滨平原,沃野千里,水力充沛,潜力比辽东还要大得多,只要加以经营,很快就会呈现出强劲的势头。

更别提辽西的位置实在是得天独厚,这些条件是辽东不具备的,不好好利用的是傻瓜。

事实上,现在辽东体系已经开始在辽西那边寻找可以建立工厂的厂址,也有商队开始勘察辽西的资源。

修建高速公路的计划,修建而造船厂的计划,修建城池的计划……

总之,在辽西还没有真正拿下来的时候,辽东已经着手开发辽西了。一旦辽西发展起来,全旭再往关内进攻,不仅仅距离更近,而且运输效率更高了。

直到华灯初上,全旭一直在开会商讨开发辽西的问题,当散会后,全旭回到帐篷里,直接躺在床上呼呼酣睡。

朱微媞本想告诉全旭,她现在也怀孕了,可惜,全旭实在太累了。

三娘自从全旭回来之后,心中紧绷着的神经终于放松了下来,倒在床上睡得昏天暗地,而且饭量大增。

只是,朱微媞看到了全旭的隐忧。

现如今辽东已经闹成这个样子,还怎么收场?

这上烂场子,总需要人去收拾。

同一片苍穹之下,身在紫禁城的崇祯皇帝也没有睡着,他辗转反侧,彻夜难眠,自从全旭遇刺之后,崇祯皇帝并没有睡过一个好觉。

关宁军一直没有被取缔,何尝不是朝廷想在全家军与关宁军之间制造一个缓冲区?

现在这个缓冲区没了,这事该如何解决?

全家军没有圣旨和兵符,擅自进攻辽西,这事该如何解决?

盘踞在河套地区公平军……

天雄军损失惨重,这该怎么办?

崇祯头疼的问题并不比全旭少。

翌日一大早,当朱微媞问起全旭这个问题的时候。

全旭淡淡的道:“派人给宫里传个信,我去跟陛下谈谈!”

“不行!”

朱微媞摇摇头:“相公,千万不要!”

“对,相公,你不能去!”

三娘郑色的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我们承担不起这个后果!”

全旭撇撇嘴:“你们怕什么?三四万大军就是京城东直门,我进宫里安全得狠!”

“不,理智的人不会犯错!”

朱微媞苦笑道:“你可不高估那些文臣的底线,更何况,我也不想让我们的孩子没有父亲!”

朱微媞的话并非没有道理,大明的文臣集团里聪明人很多,可蠢货也不少,现在东直门全家军大营外,每天都有几百名读书人悄悄投奔全旭。

他们自号赛武侯,或者是小诸葛,总之,他们都经天纬地之材,可以助全旭夺得天下!

这样的人,除了吹牛逼,什么也不会,相信他们才是傻子。

当然,也有人的义正言辞,质问全家军是不是要谋反。

这样的人更加傻逼,虽然全家军与大明还剩最后一层纸没有捅破,可问题是,拥破容易,可捅破之后呢?

怎么办?

全旭微微一愣,良久这才反应过来。

“你是说……”

“我有了”!

全旭抱住朱微媞的胳膊:“太好了!”

朱微媞道:“这事让下面的人去操心吧,相公,咱们明天就回辽东好不好,辽东才是咱们的家!”

全旭点点头:“如此也好!”

全旭决定把这件事情交给政务院去处理。

沈明泽没有多说废话,反而欣然同意。

经过政务院的内部会议讨论,最终以常务副院长朱寻,担任代表,与朝廷开始接洽,进行谈判。

沈明泽带着朱寻来询问全旭的底线:“侯爷,谈判,咱们的底线在哪里?”

全旭淡淡的道:“第一,原则上保持现状,作为咱们占领辽西的代价,每年可以向朝廷上交税粮五百万石。保持山海关、长城为界,长城之外,皆属咱们治下!”

朱寻拿着笔开始记录。

全旭接着道:“山东巡抚朱大典、南阳府陈振豪、必须留任,大名府全家庄镇、京西南大泥淀全家山庄必须受到公平待遇。”

大名府和白洋淀这里是全旭目前的两块小飞地,面积都不大,人口也不多,但是,全旭不准备放弃!

“只怕他们不会同意!”

全旭淡淡笑道:“那好吧,如果不同意,明天开始,全家军在东直门外进行军事演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