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末有套房 > 第六零九章一视同仁没有特殊(一更)

人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这句话放在中国是对的,放在印度,那就是呵呵,放在非洲黑人身上,那就是对牛弹琴。

一些国际组织,试图对非洲贫困人口进行人道主义援助,给他们送来了衣服,他们很感激,但是衣服穿脏了从来不洗,直到脏的臭不可闻就直接扔掉。

但是,中国人却不一样,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哪怕再落魄,再贫困,也会向往幸福的生活,人人都想居住上漂亮、宽敞、明亮,奢华的大房子,人人都向往着,牛羊成群,粮食满仓的生活。

在听到全旭的许诺,众黎族首领和苗族首领们,难以置信的道:“我们黎人的孩子也可以上学?”

“上学的学费一定会很贵吧!”

中华民族的人,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或许是民族不同,生活习惯不同,但是普世价值观却是相同的,对于子孙后代特别是教育方面非常看重。

“在琼州,就是一视同仁,你们要向汉民一样纳税,要向汉人一样服兵役,当然,也可以享受汉人一样的福利!”

全旭望着众人道:“居住在城市里,孩子免费上学,每天管饭,每年分发冬夏各两套服装,每年各分发两双靴子,包括书本、笔墨纸砚,全部免费,将来孩子学成毕业,可以参军、可以当官,可以从事一切愿意从事的工作!”

面对这个民族问题,一味的迁就是和妥协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当然因为敏感问题,这些事情没有办法写,要不然就会404。但是,全旭其实是反对现行的民族政策的,这没有造成民族和谐,反而造成了分裂。

就像南斯拉夫的民族问题,南联盟成立的时候,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波黑)、马其顿、黑山6个共和国组成,人口中:克罗地亚人占19.7%,波斯尼亚***占8.9%,斯洛文尼亚人占7.9%,阿尔巴尼亚人占7.7%,马斯顿人占6%,黑山(又译门的哥罗)人占2.6%,人数最多的则为塞尔维亚族42.1%,除了,还有土耳其、罗马尼亚、吉普赛、保加利亚等多种少数民族,约合5.1%。

然而,铁托这个傻逼,本身生长在克罗地亚人,他仇视人口最多的塞尔维亚人,经过他长达二十年的打击,最终南斯拉夫内战不可避免的爆发了。

其实,大家也看出来了,铁托的政策,其实是我们在学习的,打击多数,维系少数,这其实非常危险,有些事情可以被一时掩盖起,却永远无法掩盖。

全旭决定执行的政策,就是一视同仁。

不搞什么少民就优待的策略,这只会助长歪风邪气,凭什么我少我就有理?有些东西不方便公开,公开就让人寒心。

正所谓添狗,添到最后一无所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关键是,有了冲突有了矛盾,死的都是老百姓,跟当官的无关。

全旭望着众人道:“琼州府最大的目标,就是消除贫困,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琼州府,赞同的琼州府的人可以留下,不赞同的人,可以离开!”

全旭的目光落在董色身上:“你是黎人最大的番茂(相于部落)首领,麾下有将近三万人,你的一言一行,将代表着三万人的生或死!”

董色一脸愤怒的盯着全旭:“你要杀掉我们?”

“这取决于你们自己的选择!”

全旭淡淡的笑道:“你们黎人千百年来,从来不服从王化,自立一国,自成一体,成何体统?本侯没来琼州府之前,你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本侯管不着,现在琼州府属于本侯管,你们只有两条路,要么服从,要么死!”

董色长长叹了口气,他知道全旭来者不善,可没有想到居然会如此不善:“侯爷的意思是,要把我们黎人赶尽杀绝?”

“并没有,我只需要你们服从我的管理!”

全旭从来没有想过光靠一两句话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谈不笼,那就打,打了之后,就可以好好谈谈了。

全旭摆明的就是一手大棒,一手甜枣,关键是要看他们如何选择。

其实,无论是地主还是少数民族,全旭的原则都是一样的,不服可以打服,宁愿多花点时间,也要一劳永逸,解决这个问题。

全旭相信,这个世界上聪明人是会很多的。

还是人黎人从山上来到,接收全家军的安排。

全旭并没有学习后世,成立什么民族自治保、或者民族自治镇,而是采取混居的方式,一个镇,就是一基础一千户人家。

由于琼州府是一个岛,一般情况下也不会被人侵略,当然,现在全家军与西洋人的关系不和睦,特别是欧洲舰队覆灭以后,以欧洲人的秉性,他们肯定会报复,直接彻底认清现实,他们永远不是全家军的对手。

所以,在琼州府的镇子,与吕宋一样,就地取材,有石头的地方,那就炸掉石头山,把钢筋水泥和石头,筑成一座面积在一千五百亩左右城堡。

城堡拥有两个城门,或者四道城门,拥有完整的壕沟、吊桥,以及望塔,在城里里面,修建的房屋也是按照风俗不同,比如说琼州府,由于木材丰富,取材方向,而且天气不冷,不需要像辽东一样建造那种砖瓦房屋。

琼州府的百姓,大都居住木质小楼,这种木楼会用钢筋水泥修建一个一米左右的水泥平台,堆砌成地基之后,还要使用水泥浇筑,这样一来整个地基就会变成一个整体,几十年都不会坏。

房子就建在石块地基上,需要粉刷防止虫蛀的桐油和防水材料,由于辽东的模块化方式,门窗上和尺寸都是固定的,户型也是固定的,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木质房屋,建造速度也成倍增加。

简直就像后世的家俱组装一样,只要地基建筑完毕,十几个人一天就可以建筑至少两幢房子,一个城镇,最多半个月左右就可以完成一千户的房屋建造。

这样的户型大约只有三百平方左右,一千户占地面积也仅仅相当于五六百亩,剩下来的地,每幢房子还留下将近一亩的空地,将来这家主人肯定会生孩子,孩子长大了也需要居住的地方,以后他们就可以自己建房子了。

不过,自己建房子也需要按照镇政府的要求,不管是用来建花园,或者预留菜地,还是用来修游泳池,都是随便他们自己了。

芙蓉镇,就是在芙蓉河河畔新建的城镇,与原来的花船和赌坊不同,那些设施已经被推倒了,这个镇子,几乎是在原址上修建的。

五月下旬,芙蓉镇迎来了第一批黎族居民,这一批黎人共计四十户,共计二百五十七人,为首的首领叫王工琶孔(寓意命运不好),老王虽然只有三十二岁,却是五个孩子的父亲,他的大儿子王烈昭已经十六岁了,他的孩子其实不止五个,而是八个,还有三个因为各种原因夭折,所以是只剩下五个。

最小的女儿,现在刚刚学会走路。

镇守带着王工琶孔道:“你家的大儿子,已经十六岁,按照琼州府的规定,已经算成年人了,他可以独自分一套房子,你可以算两户!”

老王的汉语说得有些磕巴,总算明白了镇守的意思。

面对镇守的好意,他就与大儿子王烈昭作为邻居,比邻而居。

“这边有一百六十套新房,你们可以随便挑!”

“随便哪一栋都可以?”

老王难以置信,在来到芙蓉镇之前,他就已经知道武威侯会给他们分房,但是没想到给的房子居然这么好。

老王看着这幢房子,是一幢两层小楼,还带着两间厢房,共计八个卧室,还有四间仓库,因为是木质房子,成本其实仅仅八两银子多一点。

这些房子建造的工人,黎人和汉民都有,他们过来建房子每天可以赚到五十钱,而且每天管三顿饭,对于这些建房子的工人来说,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

如果是从前,他们在给地主打短工,每天累死累活,一天才挣十四五文钱。

如果是十四五文钱,在辽东可以买一只三斤重的肥鸡,也是可以生活得不错的,毕竟,辽东的粮食产量太高,物价低。但是在琼州,这只能买三个烧饼,一个人勉强可以吃饱,如果是养活家人,那就奢望了。

哪怕全旭不付工钱,他们也愿意过来干活,因为工地的食堂是可以敞开肚皮吃,如果想占便宜,带着孩子上工地,哪怕是捡个垃圾,也可以管饭。

“房子是免费分的,不过家里的家俱,那是需要钱买的!”

镇守望着这四十三户黎人道:“有些事,我必须说明,你们来到芙蓉镇上,就要遵守芙蓉镇的法律,这可不是你的番茂里,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老爷,你说……”

老王望着这一幢房子,心就落在这里了:“我们一定听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