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末有套房 > 第五六二章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我在明末有套房 第五六二章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作者:tx程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51:31 来源:笔趣阁

虽然说全家军的装备在这个时代是最先进的,可问题是,越是先进的装备,越需要将领综合能力。

在冷兵器时代,决定一支军队战斗力的因素其实非常简单,管好将士们的吃和穿,基本上这支军队的战斗力都不会太差。哪怕是一个字不认识的大老粗,也可以带着兵马打胜仗。

可是,进入热兵器时代,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部队的编制不一样,行动方式也不一样,后勤补给更是重中之重,即使顽强如一战、二战时间的德军,大规模大兵团作战,部队的补给是相当困难的,就算如此,一旦部队陷入弹尽粮绝,那也只有投降一条路。

现在全家军的普遍问题是,将领们的素质不高,特别是像马应虎、陈永顺等等,让他们管理一个旅,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是一个师,难度更大。

就算全旭想任人唯亲,关键是他也没有亲可以唯。

华安最终被全旭踹了一脚,这事就算揭过去了。

杨延栋走后。

袁宗第愤愤的道:“就这么算了吗?”

“要不然呢?”

全旭望着袁宗第道:“难道让我砍了你们的头,才算满意?”

“我们全家军军纪岂能儿戏?”

袁宗第道:“如果是我麾下的人马出现这样的失误,我……我……”

“这是海战,不是陆战!”

全旭摆摆手道:“这事到此为止,我总感觉郑芝龙这货没憋好屁,好小点,估计他还会有歪招!”

就在全家军在杭州湾痛歼日本自杀船的时候,京城之中,崇祯皇帝也接到了蒙古受了雪灾,数十万人南下的消息。

提起蒙古人南下,京城又戒严了。

当年英宗时土木堡惨败,瓦刺铁骑直逼京城;嘉靖时朝纲不振,俺答汗破边而入围了京城;崇祯二年建奴破边而入,将北京团团围住。

北京人都有些纳闷,曾几何时,作为帝国中枢的北京成了那些野蛮人的游乐场,人家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了?

尤其是蒙古人,一直逼到张家口附近,一个不留意就打到北京城下了,在蒙古人的兵锋之下,可以想象北京人这两百年过得有多郁闷!大家做梦都盼着边军争气一点,打个大胜仗,把蒙古人赶远点,好让他们过几天安生日子!

好在现在的局势有些好转,天雄军不是怂包,经过全旭从日本缴获的银子,崇祯的内库终于有了余钱。

好歹是给天雄军扩充了四千骑兵,外加六千火铳手,其中两千余支火铳是从辽东购买的,全旭也没有赚钱,成本价卖给卢象升的。

不过问,这次抵抗蒙古南下大军的重任,就落在了卢象升的身上。

在这个关头,温体仁有些紧张。

他并不是紧张京城的安危,而是紧张自己的地位。

全旭倒是不担心,全旭是武臣出身,这辈子没有希望入阁拜相,他最多可以割据一方,现在全旭的势力太大,他温体仁也不管了。

有能耐全旭扯旗造反,兵临城下,到时候,哭的是崇祯而不是他。

痛歼高迎祥以后,卢象升一时无两,隐隐有压倒他的势头了!仅凭大破三十四万流寇这一骇人的战绩,卢象升便有资格问鼎首辅宝座,如果他更进一步,打退了蒙古南下大军,他温某人就算脸皮再厚也不好意思继续赖在这个位置。

看这势头,天雄军打退蒙古人只是时间问题而已,有这样的战功在手,卢象升看中哪个位置,大家都只有靠边站的份,包括他这个首辅!

除非他能干出更加伟大的事业来!

然而问题是,他知道自己的斤两,论权谋,论党争,那是一把好手,当上首辅以后始终没有人能够威胁到他的位置,这便是明证。

但是论治国安邦,那是完全不及格。没办法,在徐阶、高拱、张居正这批牛人去世之后,大明就再也没有出过真正的治国能臣了,像万历朝的王锡爵、申时行也只是和稀泥的高手,论治国成就跟张居正那一批人相比差得太远了。

倒不是大明的文官集体智商退化了,实在是嘉靖之后党争愈演愈烈,所有人爬上高位之后都是拼尽全力保住自己的位置,将竞争对手踩死,没能爬上去的则挖空心思要将上面那个人掀翻好让自己上位,如此形势,还有谁有心思去干实事?

他是这个体制内的人,自然也无法例外,光是应付党争就颇为吃力了,想让他干出伟大的事业来,还不如掐死他让他重新投胎求学,再找个好老师学习治世的本事好些!

其实,这就是文官制度的弊端。

西方号称民主的英国,在二战期间一样在相互扯皮,相互攻讦,要不然,英国也不会陨落那么迅速。

真以为二战是把英国打穷的?如果英国没有严重的内耗,德国打不了那么久,网文圈里都说二战期间,德国黑科技层出不穷。其实英国的黑科技才是更牛逼的。

比如说,1935年的雷达,梅林液冷发动机,二战最强战斗机心脏,“机载雪茄”“铝箔干扰”英国人首创机载干扰器,开启了电子战大幕。

英国的红外探测和夜视技术被应用到各个领域,粘性反坦克手雷、折叠军用摩托等武器让其他国家只有艳羡的份。此外,英国还开发出了雷达和雷达架束制地空导弹。此外,英国还启动了核武器研发项目,只是后来由于安全因素和美国的曼哈顿计划合并。如果没有英国提供的技术资料,美国不会那么快就研发出核武器。

那当然,英国的内耗也是相当严重,官僚主义对于新武器和新装备采取了漠视的态度,在产能方面吃了大亏。

温体仁有些郁闷,留在这暮气沉沉的京城,天天跟一帮面和心不和的同僚扯皮兼扯淡,那得少活十年。

崇祯似乎看到了温体仁在走神,就关切的问道:“温爱卿有心事?”

温体仁定了定神,行礼告罪:“老臣走神了,有罪,有罪!”

崇祯笑着道:“爱卿为国事日夜操劳,疲倦之极,偶尔走神也是情理之中,无罪,无罪。”

“陛下皇恩浩荡,三军将士感恩戴德,奋力死战,这些蒙古南下,定能捷报频传!”

温体仁望着崇祯。

崇祯叹了口气道:“朕也希望卢爱卿能击退蒙古鞑子,但是,他兵力不足,加上他在边关的经营尚浅,只怕难以确保万全!”

温体仁听到这话心中狂喜:“兵力不足,可以从关宁军抽调嘛。依臣之见,关宁军拥有十几万精兵强将,抽调两三万人到宣大去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老臣认为,关宁军肯定很乐意参与这一战的!”

崇祯不禁有些心动:“只是…只是关宁军要防建奴,抽得出这么多兵吗?”

温体仁道:“建奴在广宁之战中损失惨重,战力大减,几年之内都没有能力威胁关宁防线了,抽两三万人出来又有何难?”

崇祯沉吟半晌:“爱卿言之有理,这样吧,爱卿跟熊尚书、祖少傅他们商量一下,拿个章程出来,朕再派人去询问一下卢爱卿的意见,如果祖少傅愿意出兵,而卢爱卿又真的需要关宁军顶上去,就调三万关宁军过去!”

温体仁面有喜色:“微臣遵旨!”

温体仁提出调关宁军到卢象升手底下听命,自然不会安什么好心,谁都知道关宁军有个卖队友的老习惯,最是在节骨眼上扔下友军撤退,而后金也非常默契的不去追击,而是集中全力将被他们扔下的友军吃掉。

川军、戚家军这些劲旅就是这样被他们坑死的,这么一支卖队友卖出了风格,卖出了特色的坑爹军团跑到战云密布的大同去,不捅出个大篓子来才叫怪事!

他也知道这样做很可能会让数以万计的明军将士葬身草原,但是他顾不了那么多了,卢象升的风头实在太劲,不想办法打击一下他的威信,给他使点绊,他温某人的位置很可能就保不住了!

这件事说做就做,结果,尽管有孙承宗阻止,奈何他寡不敌众,在少数服从多数的情况下,孙承宗被少数了。

这下关宁军相当积极,还没有等到卢象升同意,祖大寿的求战奏折就到了京城,祖大寿也学习了全旭。

现在全旭已经更改了大明的武官传统,所有武将上奏折,开门见山,直接有事说事,没事也不瞎扯淡。

祖大寿的态度非常好,直接告诉崇祯,关宁军三厉兵秣马,兵强马壮,祖大寿忠心耿耿,听闻蒙古南下,决心为圣上分忧,要带数千虎贲之师进入宣大御敌,还望陛下恩准。

看到这个奏折,崇祯再三确认,这尼玛简直就是全旭上奏折的模版,只是署名不一样而已,把关宁军的祖大寿的名字去掉,他还以为这是全旭上的奏折。

关宁军怎么转性了?

以前的时候,朝廷要用关宁军,他们都会百般推诿,实在推不掉的时候,拿几千名弱兵意思意思。

这位倒好,主动请战。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PS:谢谢大家关心,老程没有问题,不过地里的庄稼,就没有指望了,人安全,一切都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